标题 | 构建和完善政策性银行内控机制的思考 |
范文 | 吴鑫 摘要:政策性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事务中承担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构建和完善政策性银行内控机制,提升内控系统有效性,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在根本上推动银行内部健康稳定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政策性银行内控现状,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政策性银行内控机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内部控制;风险控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国内外金融市场不断融合,发展变化,银行新业务扩充延展,银行间竞争日益加剧,这无疑对银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政策性银行作为银行的重要一员,在不断变革和完善中,越来越多的、越来越积极的参与商业银行的市场化项目竞争,这无疑对政策性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银行内控机制的定义 银行内控机制是指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实施一系列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预防识别、纠正监督,以确保管理有效、资产安全。简单来说,银行内控机制是银行为实现既定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自身各个部门和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规范、约束的方法、制度和程序的总称,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手段、信息交流与反馈以及监督评价与纠正五个方面。 2政策性银行内控机制现状 2.1内部控制的理念还有待增强 在我国金融业多年高增长的环境下,银行的目标管理往往更强调业绩目标而忽视风险防控目标。由于内控管理是一个监督的过程,所以在平稳发展时期,在业务上往往体现不出它的重要性,造成大家对内部控制的忽视,普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过度强调考核与奖惩,特别是短期利益与业绩考核挂钩,造成内部控制脱节、跟不上,经办人员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认识,内控意识不强,更多的追求规模化和效益优先,漠视风险甚至故意违规,导致潜在的风险增加。 2.2内部控制的机制还有待完善 近年来,政策性银行不断增强效益和经营理念,在全员中强化内部控制观念,增加和调整部门设置和分工,逐步设立了运营管理、风险管理以及信贷管理等相关部门,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机制,但与商业银行相比,起步较晚,内控机制还不够健全。此外,对于政策性银行而言,由于承担非盈利的政策性业务,有的目标无法通过经济指标评价,也会增加内控难度,对内控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2.3信息技术力量支持还不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政策性银行越来越重视提升和完善信息系统,如内部系统的升级和外部数据的引入,但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数据冗余问题,系统兼容问题,数据共享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势必会增加银行运营风险。更进一步的,银行面对日益庞大的数据量,数据处理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深入挖掘处理信息数据,这样可以利用的信息利用不上,造成信息的浪费,起不到依靠科技提升效率,识别和降低风险的作用。 2.4内部审计与监督还有待完善 随着政策性银行的不断发展,业务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展,内外部对银行的监督与审计工作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策性银行对内部审计监督越来越重视,自查和交叉检查、专项检查和全面检查、远程检查和现场检查,形式越来越丰富,但还是存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较为滞后、后督形式大于实质等问题。目前,负责政策性银行内部审计的部门既有总行和分行的业务管理部门,又有总行设置的稽核检查部门,此外,外部审计部门众多,人民银行、银保监局、财专办等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分行开展专项或例行审计检查。各个检查部门依据不同的业务规章,带着不同的检查目的进行检查,检查重点不尽相同,容易造成重复检查,导致监控效率降低。 3几点建议 3.1完善经营理念,提升内控认识 政策性银行在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依法经营,在实践中要根据国家的各项变化对现有经营思路与理念进行优化完善,明确经营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在企业文化中融合内控意识,改变以往对内控管理与业务发展辩证关系的模糊认识,扭转存在的“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现象,将绩效考核与内部控制有效统一,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升员工内部风险控制意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进而增强内控强大合力。 3.2完善内控管理体系,识别预防风险问题 政策性银行运营中很容易受到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风险具有复杂性、多边形,无法精准预测。为了规避各种可能遇到的风险,要在基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理念之下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构建一个完善、稳定的、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将内控工作与银行战略经营有效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标准的控制机制,提升内控整体水平,预防和识别各种风险隐患。 此外,内控管理部门不是越多越好,如何精简有效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银行设置的内控管理部门较多,但缺乏统一的领导,在业务审批过程中存在前后矛盾,互相推诿的现象,导致信贷部门在推进一项业务时无法及时有效开展,而这在政策性银行越来越多的参与市场化项目的今天,势必变成政策性银行较商业银行的竞争劣势,阻碍银行业务发展。因此,完善内控管理体系,一方面,要注重合理的内控管理部门设置,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合理的内控管理流程设置,二者协调统一,才能让银行内控体系运行有效。 3.3提升信息科技实力,构建内控硬支持 银行业务的日益现代化,要求银行内控手段更加有效和安全可靠。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工作,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投入,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一方面,搭建起覆盖所有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提升系统硬实力,同时要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保证信息、数据的充分运用。另一方面,实施数据治理,删除错误数据,隔绝冗余数据,提升信息沟通效率,强化信息质量控制措施,完善重大信息内部报告管理机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3.4构建后督机制,完善内部审计与监督 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由审计监督体系构成的后督机制是内控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审计监督包括银行内部和银行外部两个方面,就银行内部而言,总分行的业务管理部门和总行设置的专门稽核检查机构是内部检查的牵头部门,要加强各审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制定差异性的审计检查计划,避免同质、重复检查的同时,确保检查能覆盖各项业务,不留死角。要综合政策性银行的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完善的机制以及运行系统,联合内部和外部审计检查部门,通过内外部监督检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监督引导,进而在根本上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 4总结 政策性銀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全球经济化发展中,政策性银行要明确自身的作用与地位,从实际状况出发,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运营中更加重视经营管理,更新内控理念,积极探索完善的机制以及运行系统,不断优化传统内控模式,增强内控能力,真正推动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国永.提升政策性银行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9(26):254. [2]王佳云.政策性银行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提升[J].财会学习,2019(2):163-164. [3]吴翀霞.提升政策性银行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8(24):82,84. [4]王悦.提升政策性银行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8(18):145-14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