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数据背景下养老机构民生档案管理研究 |
范文 |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化养老已经是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笔者对一个养老机构进行调查,发现了养老机构的养老业务档案存在保存不健全的问题,首先需要民生档案提供一定的服务,然后养老机构依据民生档案提供的档案资料补充自身业务档案,以此证明了推进民生档案的管理迫在眉睫,探讨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网络和数据平台使民生档案的价值在社会养老服务中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养老服务机构;民生档案;档案管理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20.195 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将对社会化养老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服务性行业日渐增多,老年人的赡养已慢慢由家庭转向社会。社会化养老即老年人的赡养方式由家庭转向社会成为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的历史产物。养老服务机构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能够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而养老服务机构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充分利用并管理好民生档案成为了更好地服务老人的基本保障。 1 养老机构建档情况调查 现对一所集教学、颐养、保健、娱乐、康复、休闲为一体的养老机构进行调查,已入住285位老年人,男性130人,女性155人,平均年龄达73岁,其中有25人生活无法自理。这所养老机构在老人入住时对其身体状况、需服药情况和子女联系方式进行了登记归档,在养老机构疗养期间会提醒普通老人按时吃药,但只对高危病症老人进行了完整的看护情况登记。 2 养老机构需要利用民生档案来提供更好的服务 档案是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民生档案顾名思义就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档案,即与民生相关的户籍、房产、医保、医疗、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商业保险、社保、住房公积金、银行贷款等都可以称为民生档案,这些档案还分为电子档案、纸质档案、文字档案、图像档案、照片档案、录音档案等。因此民生档案是个相当大的范畴,民生档案的种类多达80余种,涉及20多个政府运作系统,而养老服务机构需要利用的民生档案则包括户籍档案、养老保险档案、医疗保险档案、社会救助档案、房地产档案、医疗档案等。老人最原始最真实的民生档案如果在养老机构没有收集、建立和完善,则无法让养老机构对老人开展全方位的看护和照顾。 2.1 户籍档案 户籍档案能够客观的提供家庭成员信息,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疗养的老人有的是子女在外地工作无人照看的,有的是子女工作繁忙不愿增加负担的,有的是子女多却都推三阻四不愿照看的,还有的是身体很差无法自理需要医养结合的。通过户籍档案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老人的家庭状况,进而知道老人来到养老机构的真实原因,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对于来到养老机构有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欣然接受这样的安排,不至于有被遗弃、被嫌弃、被抛弃的顾虑。 2.2 养老保险档案 养老保险档案中记录着参保单位或个人的具体情况,接受社会养老福利和各项社会保险经办领域活动的真实记录。[1]养老保险档案是享受社会保险福利的凭据,能够直观地反映人们退休后的收入状况。社区养老机构不是社会福利机构,因此到这里来养老的人都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而养老机构可以根据养老保险档案来初步确定一个养老方式,如住单间还是多人间,是普通膳食还是专业膳食,是普通陪护还是专人看护等。 2.3 医疗保险档案 医疗保险档案是针对因疾病产生治疗费用对应给予经济补偿的一项保险档案,包括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档案、大病医疗保险档案、社会医疗保险档案、手术医疗保险档案等多种。医疗保险档案记录了从参保到享受医保的各种待遇[2],它能在老人遭遇意外伤害、普通病症或大病需住院治疗甚至做手术治疗时直观的体现老人的就医保障能力。一旦出现各种不同情况下产生的需送院就医的情况时,医疗保险档案中的资料能够帮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准确判断应该送什么样的医院医治,住什么档次的病房,用什么等级的药物。既要保证有充足医疗保险金患者的舒适度,又要让没有足够医疗保险金的患者在自身承受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好的医治。 2.4 医疗档案 医疗档案能够真实且完整地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可以让人很直观地了解每人已经治愈的病症、现在仍未治愈的病症、药物过敏情况等。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普遍退化且大多患有慢性疾病,看病住院的频率越来越高[3],医疗档案既可以让养老机构针对每个老人的实际情况提供各自所需的检查和服务,也可以在老人出現紧急状况需送院就医时让医院正确且及时的用药救治。 3 养老机构需要利用民生档案提供相关资料,健全完善养老档案归档范围 养老机构档案是新的专门档案,指由养老机构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包括文字、声像、图表及其他各种载体的文件,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它属于民生档案。[4]针对养老人员需建立完整养老档案,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子女联系方式、体检医疗记录、护理记录、就医记录等。养老机构档案应以个人为单位立卷归档,归档范围除上述在养老机构产生的档案内容外,尽可能将个人保存在其他政府部门系统的民生档案补充全面,必要的时候方便提供利用。 4 有力推进全社会民生档案综合管理,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4.1 加大民生档案知识宣传、提升全民的档案意识 现阶段民生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大,导致全民档案意识欠缺,要提升人们的民生档案意识就必须大力宣传民生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让人们了解什么是民生档案,其次要告诉人们民生档案大致有哪些种类,进而熟悉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民生档案有哪些,然后掌握这些民生档案的作用和价值,最后来达到提升民生档案意识的目的。特别是要增强民生档案工作中领导干部的意识,让他们感受档案工作的艰辛、重要、无私,促使领导干部积极推动档案人员的工作。 4.2 健全民生档案管理队伍、强化档案管理的培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档案的重要性已慢慢被人们所知晓,档案工作也渐渐受到了各级单位和部门的重视,但是档案工作的发展步调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实现档案的价值需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管理的培训成为常态化,让他们有晋级空间,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想、有所依、有所盼。 4.3 完善民生档案管理制度、追究归档不力的责任 涉及民生档案的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度中详细说明了档案归档的时间、归档的范围、归档的要求、档案的保密制度、档案的保管期限、档案的查阅制度、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等。正所谓“功必赏,过必罚”,大部分档案管理制度中只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做什么、怎么做,但是没有明确规定不做或者做错的处罚制度,导致了有些档案管理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及得过且过的心态,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稳步提高。因此要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将归档不力的处罚条例写入制度,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压力激发动力,使完整归档成为一种习惯。 5 民生档案的价值在社会养老服务中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在大数据环境下,智能软件及平台使得数据共享成为可能,并且越来越快捷方便。养老机构应与政府相关部门系统通力合作,整合各项民生档案信息,打造民生档案数据共享平台,充分发挥民生档案的作用[5],使民生档案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起到来源于民生、服务于民生、为人民服务的最终目的。 5.1 建立基于养老服务的民生档案数据平台 2016年12月7日印发并实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打通养老服务信息共享渠道,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信息资源对接,促进养老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开放。这就是为促进养老服務业更好更快发展,推动数据平台建立的一个经国务院同意提出的指导性意见。为推动社会养老服务,面对海量的、复杂的非结构性数据,单靠人工力量以及单一学科领域的知识是无法将其进行处理的[6]。因此,必须为服务于养老的民生档案打造一个数据平台,将每个人与养老有关的民生档案进行整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服务养老的民生档案数据得到智能化整合。 5.2 建立链接网络方便利用各政府部门系统的各种民生档案 为了使养老机构更好地服务于老人,服务于社会,就必须使通过数据平台整合的民生档案得到充分利用,使养老机构能通过数据平台建立的链接网络方便快捷地调取老年人在养老期间需要的民生数据。养老机构从更多的更真实的民生档案中掌握了老人全方位的情况后,就得知了老人的需求,能为更好地服务老年人添砖加瓦。 5.3 专人专项管理民生档案大数据 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使得大数据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信息量庞大的民生档案数据平台,涉及多个政府运作系统,因此必须配备专人并专门进行打理。专人定时将与民生相关的档案数据进行整理,如及时归档、主动提供利用、编研分析民生档案相关内容供政府和养老机构提供决策参考等。专人还应不定期的接受专业的系统培训,以便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应对各个网络系统出现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现今,养老机构必须依托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利用大数据建立民生档案数据平台,使信息流通,让人们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建立充分的信心,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王龙妹.新形势下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16(13). [2]周洁,刘婷婷,夏令国,等.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9(3). [3]武宏伟.医保档案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分析[J].兰台内外,2019(14). [4]孔祥威,樊学明,钱睿,等.社区养老服务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以大兴区为例[J].北京档案,2018(6). [5]蒋守国,李广都.基于民生服务的养老机构档案管理探析[J].兰台经纬,2017(12). [6]王元媛.大数据时代养老档案建立与开发对养老行业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6(S2). [作者简介] 邓君汝(1982—),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大学本科毕业,讲师,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