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
范文 | 周旭 冯源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脈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附属医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2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介入组则采取常规药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彩超显示症状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介入组疾病疗效、彩超显示症状好转时间、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相比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药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效果好。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临床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4..02 本研究分析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及临床预后,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附属医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2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年龄41~78岁,平均65.25±2.41岁。男31例,女1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程1~14年,平均(7.11±0.24)年。介入组年龄41~77岁,平均65.27±2.48岁。男32例,女1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程1~14年,平均(7.15±0.21)年。对照组、介入组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 介入组则采取常规药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1.3 指标 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彩超显示症状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心律失常发生率。 显效:心电图显示病情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心电图和症状等改善50%以上;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2.0版本处理并进行x2、t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效果 介入组有更高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 治疗前对照组、介入组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介入组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彩超显示症状好转时间 介入组彩超显示症状好转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心律失常发生率 介入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介入组则采取常规药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结果显示,介入组疾病疗效、彩超显示症状好转时间、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相比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常规药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冯金花.Notch1与TLR2相互作用调控CD14~+单核细胞功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9(01):29-35. [2] 刘洪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19(06):518-520. [3] 万咏梅.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1):9-11. [4] 孙兴成,孙小丹,华立波,梅 冰.miR-126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10(12):137-14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