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宁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需现状研究 |
范文 | 朱蓉 胡鑫泽 杨嘉惠 郑培榆 徐奕鹏 袁平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宁波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实地问卷调查与专家深度访谈,了解宁波新型职业农民的供给和需求现状,对宁波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供给和需求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7.033 1 引 言 在新中国发展过程中,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 随着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颁布,各地政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性战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知识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及政府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然而,现有的文献研究指出,当前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还存在教育培训体系与农民、农业实际需求不一致,农民培训缺乏广泛认可和支持,教育培训基础设施落后、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老化、资金投入不足、不均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和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沈红梅,2014)。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宁波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供给与需求现状,并就当前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 宁波新型职业农民供需现状分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宁波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并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农村人才队伍。宁波处在城乡统筹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阶段,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根据研究实际,文章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选用了宁波市相关主管部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即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 3 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研究在对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地方层面政府部门印发的相关资料,设计新型职业农民供需现状调查问卷。本问卷包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供给、培训需求、培训满意度三个方面,以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信息为基础,分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供给与需求两部分。同时,本研究还对宁波涉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从而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供给和需求现状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 本研究以宁波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主要样本,选取天宫莊园、东钱湖村庄以及达人村、姜山镇的新型职业农民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份,经过后期整理、筛选共得到89份有效样本,包含培训供给样本33份、培训需求样本56份,使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分析。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供给现状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可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64%为女性,36%为男性,且年龄主要集中在31~50岁。被访者70%的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较高。从事农业2年以下占比为33%,主要是农业实践经验较少的大学生或初次涉农企业员工。另外,被访者12%是10年以上的长期务农人员,15%的专业合作社带头人,21%的在职村干部和3%的复转军人,农民背景多样化。如表1所示。 统计结果中,77%的被访者在春、冬季接受农业技能培训,培训时间充裕。被访者中本村培训占比34%,另外有23%在本市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距离近。同时培训内容中,45%为种植培训,9%为农产品营销培训和3%的农业政策法律培训,其中农业政策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少。此外,在培训方式、时间和地点选择上,以一周以内的本村培训为主,且整体培训时间短,培训地点与被培训者之间相距近。如表2、表3所示。 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需求现状分析 本研究中希望宁波地区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相关培训的被访者集中在18~50岁,普遍年轻化,但是65岁以上的很少,参与培训意愿低;在受教育程度上67%是大专及本科以上,被访者希望在培训中获得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如表4所示。 根据需求问卷数据可知,不同种植类型的农民有不同培训方式需求。比如,种植业与采摘园需要专家进行现场教学、老师傅经验指导;农家乐和采摘园主要是实地观摩一些实验基地学习;林业和渔业倾向于课堂教授理论知识,需对症下药。如表5所示。 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现状的满意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产品品牌意识、科技创新能力、总体生产经营效果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满意度。其中总体经营效果平均分3.10分,高于3分,说明培训后的经营管理与种植技术有着明显提升;其他均在3分以上,说明培训效果明显。如表6所示。 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需矛盾问题 根据数据分析和专家深度访谈的结果,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供给与需求存在如下问题。 (1)在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下,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农民整体素质亟须提高。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固有影响,现阶段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交通条件便利性不足。而农民老年化、种植技术落后、网络知识和管理能力缺乏等问题尤为明显。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同质化程度较高且与农民实际需求不符。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较为死板,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且不贴合农民需求。同时,当前培育内容缺乏农械使用、灾害防御、法律政策等知识,培训内容的完整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靠政策吃饭现象较为突出,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激发。 8 进一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建议 8.1 以农民发展需求为导向,改善培训体制 第一,根据农作物制定培训内容。通过实地教学指导农民种植管理技术,打造品牌农业。第二,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农业网络化的培训管理。政府主管部门运用网络平台将现代农业技术、管理知识、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竞赛、营销管理、国外先进经验进行综合管理,对农业政策、知识有效地宣传,解决农民发展的技能需求。第三,培训机制环形管理。根据宁波各个区块的农业特色设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包括培训鼓励机制、绩效管理机制,及时跟进、反馈,与时俱进改善培训管理,激励更多人投身于新型职业农民大军。 8.2 发掘农村带头人与中介服务组织 第一,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在各村带头人倡导下组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经营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共享的重要渠道。协会可以加强成员间经验学习交流,提供专业的市场管理、农业知识、市场信息、融资服务及法律咨询服务,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协会不仅提供优质服务,还充分发挥协会整体优势,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第二,新型职业农民的供给需求產业链并不完善,组建一站式的创新服务链十分必要。政府与相关部门可以建设与打造专业化、多元化、精细化和特色化的中介服务组织,培育一批在服务领域中覆盖农业机械技术、新品种研发、法律知识、电子商务、技术评价等的农业中介服务机构。同时,在政策的扶持下,建设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服务综合体,为新型职业农民打开新市场。 8.3 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基金 农村的金融环境及资金约束也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行为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积极与当地金融市场合作,与当地银行、信用社联合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基金,制定透明的资金管理机制,让农民有着便捷的融资机会,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活动,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融资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红珠.宁波培育发展职业农民队伍对策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31-35. [2]米松华,黄祖辉,朱奇彪.新型职业农民:现状特征、成长路径与政策需求——基于浙江、湖南、四川和安徽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4(8):115-120. [3]王昊旻,王一尘.商丘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南农业,2016(28):27. [4]李伟.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