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精准扶贫下的经济学 |
范文 | 刘思琪 摘 要:本文是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大政策下,从广大农村的扶贫实际出发,通过相关基本经济理论的研究与精准扶贫有效的做法结合,最终能让这些理论在精准扶贫中得到综合利用与合理选择。 关键词:精准扶贫;经济发展;资源配置 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 (一)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有的地区仅仅只能生产一些低端的初级产品,个别劳动时间远远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缺少支撑经济增长的长期发展点,缺乏特色效益产业,无法产生足够稳定、有活力的经济增长。面对互联网下的激烈竞争收益不理想。有的地区虽然初具生产规模,但尚且处于生长阶段,特色效益尚未展现,经济发展仍然难以满足脱贫致富的愿望。 (二)实体经济参与程度不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农村地区地广人多但有效市场狭小,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有的企业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热情度不高,配合水平也比较低,技术培训没有十分可行的行业标准,难以促成相关产业发展。有的企业虽然热心于产业扶贫,但可能会忽视农户的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要方面。 3、贫困地区,贫困户个人对市场经济下的竞争难以适应,个人专业技术能力有限,自然经济占有相当的一部分,本身对于社会、市场、就业了解不充分,起点比较低,发展问题比较大,主体意识有待提高。 二、产生以上问题的经济学的原因 经济学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合理利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资源的稀缺性难以满足人需要的无限性,这些资源不但包括经济资源还包括有型与无形资源,如技术、信息等。贫困地区存在资源稀缺,具体表现为技术落后,信息不畅等问题。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问题。尽量满足贫困地区的资源需求,减小社会资源分配差距。 三、建议与对策 (一)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立足当地资源实际情况,多元化发展,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注重市场前景,尊重价值规律,大力支持有特色、有活力、有潜力的产业快速发展,三种产业可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支持先富带动后富,发挥地区产业龙头作用,带领全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实现脱貧致富。 (二)造血式扶贫。产业是贫困区增强造血功能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第一个方面,把加强企业支撑作为村民收入增长的核心发展模式。在政府引导下,由企业来运作,村民积极参与。政府完善扶贫的年度计划工作指导,尽可能的促进交通设施建设,农房危房改造,水利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企业可以申请减少行政审批、减少税收、加强融资渠道等优惠政策倾斜力度,促进企业与贫困户共赢发展。企业还要改进传统帮扶措施,为群众提供方法、技术指导、季度规划、信息整理、筹集资金,为村民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第二个方面,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在纯粹的交换经济的情况下,政府来改变个人禀赋的初始分配状态,其余的一切都可以由市场来解决。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具体情况,进行贫困地区稀缺资源的供给,使贫困地区有机会去进行自我创造财富,改变现状的能力和机会,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扶贫。 (三)优化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由市场按照效率先进行分配,再由政府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进行的再分配。初次分配除了按劳分配,农村还可以按土地要素分配,通过多种分配方式提高村民整体收入。政府在分配的过程中,要让利于民,调节过高收入,切实增长中低收入群体,严厉取缔非法收入。最后可以由社会组织,团体进行自愿捐赠进行分配。政府可以为三次分配即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提供桥梁,通过它来弥补社会保障制度下的纰漏与局限,同时大力宣传削减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的分配体系。 (四)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促进资源供给的数量与质量。扶贫资源的配置要与当地贫困人口、社会稀缺资源相匹配,达到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使得资源有效供给,提高生产效率,达到成本最小化而效益最大化。统筹兼顾,这就需要深入扶贫地区,了解扶贫地区,产业规划,发展情况,相关政策的落实,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供给一侧尽量的在保质保量、不弄虚作假的情况下,精准对应需求进行改革。 (五)社会保障制度。一部分人的福利未变,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是向帕累托最优这个经济效率顶点的靠近。不仅仅局限于养老金,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向穷人可以适当增加新的社会福利或者提高社会福利标准,对于扶贫地区可以适当性改革。社会福利是一张安全网,是扶贫地区不会落入深渊的保障。 结束语: 扶贫的三个方面,一是改善原有的稀缺资源条件;二是提高自身的生产建设能力,加强“造血”功能;三要形成社会合力,政府、企业、团体、个人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相互配合。扶贫必须微观,要精准扶贫,到人到户。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促进贫困地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实现脱贫,最终走向致富。 参考文献: [1]张永雄,王学力,王亮明.精准扶贫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9):160-164. [2]周中华,张红霞.精准扶贫的新制度经济学探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02):63-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