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范文 | 张希萌 摘? 要:本文在介绍生态旅游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并从重视科学技術应用、做好旅游发展规划、加强生态恢复保护几方面重点探讨生态旅游管理中可持续发展得具体措施,以期通过本文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借鉴参考,促使旅游业朝着生态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在加强物质追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品质提升,因此,外出旅游日渐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旅游业发展中时常会出现乱扔垃圾、践踏花草等不良现象。以九寨沟为例,原湖泊水每年降低6cm到30cm,这与粗放式开发、盲目利用存在必然联系。再如,武陵风景区二氧化硫含量为0.62mg/m3,高于国家一级大气标准3倍之多,PH值高达4.44,酸雨酸雾现象严重。因此,如何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科学利用成为相关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对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予以重点探讨。 一、研究现状简介 Lascurain首次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做出明确说明,即“以体验观赏、认识观摩当地具有特色植物景观或者文化现象的旅游形态”,这是生态旅游概念的雏形。在此之后,1999年世界生态会议的《巴沙宣言》中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做出了更为精简科学的界定,认为游客的生态意识是生态旅游发展得未来。 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要相对较晚,但是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杨桂华、庞振刚等人认为生态旅游对游客具有欣赏体验价值,是一个地区经济效益增加和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具有较为明显的文化传承价值,这也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得核心。张乔乔以桂林旅游业为例,针对当前桂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生态旅游形式发展脉络加以总结,提出以源头治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王文丽认为生态平衡与发展是影响生态管理的重要因素,政府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通过宣传、体验等方式构建全新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 二、生态旅游的概述 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强调已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模式,是旅游业现代化发展得重要表现形式,具有自然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参与性的多重特征。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存在密切关系,二者寓于同一个有机整体之中,且相互影响、互相渗透、相互促进。 由此可见,若想实现生态旅游目标则需要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之上,以多种手段的应用促进生态旅游资源的可再生,达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目的,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可持续发展得良性共生局面。 三、生态旅游管理原则 (一)生态学指导原则 生态旅游管理要秉持生态学指导原则,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善于运用生态学理论分析研究生态旅游管理中的各项内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环境资源中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旅游是个体行为活动的重要表现,在景观游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个别个体行为会对环境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较为复杂,游客的旅游行为会影响到生态旅游,若想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巧用生态学知识加以管理。 (二)环境容纳量原则 生态旅游要秉持环境容纳量原则。自然环境是生态旅游业发展得基础条件,但是值得说明的是,自然环境本身的承载量、容纳量有限,如果超出其既定范畴则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现象的出现。因此,在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游客人数,确保游客人数控制在环境容纳量承受范畴之内,减少因游客增加而导致新问题出现的情况,如人口拥挤、交通瘫痪、垃圾堆砌等。由此可见,生态旅游管理要严格控制游客人数。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旅游管理要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协同进步。对此,在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鼓励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尊重引导当地群众使用自身的资源经营权形成旅游管理团队,促使生态旅游资源管理朝着合理性、群众性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群众在生态旅游管理参与中也会获得一定的收益,做好旅游业生态管理的协助工作的。 四、生态旅游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一)重视科学技术应用 以科学技术为手段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系统管理将日渐成为旅游业发展得重要趋势。但是就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得现实情况来看,存在科学技术应用与旅游业发展步伐不协调的问题,若想实现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重视科学技术应用,为生态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开设电子票,游客可通过网站、APP等途径购买门票,节约游客门票购买时间的同时,提高游客进入旅游景点的效率。再如,在旅游景点的入园处设置互联网电子屏幕,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包括天气情况、景点总容纳人数、周边交通路线、园内现有游览人数、游客须知事项等内容,这对服务质量的提升、管理效果的强化具有良好作用。 (二)做好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业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旅游地、旅游景观的实际情况做好旅游发展规划工作,深入践行环境保护思想,为资源再生、环境保护提供必要保证。首先,相关人员要深入到旅游景区的实际当中,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该地区在地质、生物、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各类信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减少或者消除污染物的目的,提高环境检测质量。 (三)加强生态恢复保护 对于已经遭受破坏的自然旅游景区要加强有效恢复,包括景观改造、植被恢复、环境美化等,结合景观的实际情况、法律法规要求设置具体的管理办法,如确定旅游者游览路线、确定入园游览时间、确定入园的最大人数等。此外,管理者要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如建立游客实名制度,约束一些不遵守生态旅游管理制度的游客行为,对于情节严重的旅游者则可以加入黑名单,以此来达到生态旅游管理的目的。 总结: 综上所述,旅游业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求,以生态旅游为发展方向,秉持生态学指导、环境容纳量、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正确处理生态旅游时间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应用,做好旅游发展规划工作并加强生态恢复保护,确保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处于平衡状态,为生态旅游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曲圣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度假旅游,2018(10):165+167. [2]刘丽娜.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途径[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5):18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