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数学指导学生“做数学”的实践与反思 |
范文 | 秦涛 【摘要】 让学生“做数学”是高中教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要贯穿于必修课的每节课堂教学之中.基于传统教学中的问题,探讨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方式,旨在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数学;“做数学”;教学案例;指导方法 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做数学”?笔者通过下面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指导学生“做数学”的方法. 一、“做数学”在椭圆定义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教学内容】1.按座位顺序前后两排,一共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2.按组准备好画椭圆的钉子、线段以及画板,(一张白纸,2B铅笔)课堂开始前,分发给各组. 【问题】1.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和寻找生活中大量的椭圆实例,较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椭圆的情境之中.2.通过学生比较两个明星的相貌,阅读“脸型与发型、镜框如何搭配”的资料,近距离地体验椭圆的“实用”,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椭圆的强烈欲望. 【意图】1.通过围坐的形式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创设了平台.2.准备必要的道具,为学生的体验学习创造了条件,其中有意设计的一些学生能在画图中能感受到的问题或困难,为以后教学过程埋下了伏笔. (二)体验任务,实验探讨 【教学内容】1.教师正确演示画椭圆的过程,结束后把准备好的线和钉发到各小组,小黑板上教师已经事先标好了两个定点.2.现在请各小组思考并讨论,选好代表,分别板演画图过程. 【问题】1.潜在认识;2.线拉紧;粉笔不要离开黑板;线长要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3.有意设计的困难:4.线长与两定点间的距离相等;线长小于两定点间的距离. 【意图】由于教师在之前已经设计了一些困难,所以各小组在画椭圆时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这种感受上冲撞,比较容易地使学生去思考、寻找画椭圆的关键点. (三)探究问题,收集信息 【教学内容】1.教师提问;2.学生回答(要求每个小组不能重复回答,教师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3.教师摘录. 【問题】通过刚才自己动手画椭圆,你们认为要画好一个椭圆要注意些什么?是不是任何情况都能画出椭圆呢? 决定椭圆大小、形状的因素有哪些?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意图】小组讨论的结论往往是离散的,片面的,教师的帮助以及课件动态演示和问题的引领,使概念更科学、准确、简练. (四)语言整合,形成概念 【教学内容】1.教师根据形成椭圆的数学定义的关键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删选摘录.2.小组讨论,给椭圆下定义(要求更精练准确),最后对照书本,默记和理解. 【问题】1.点P和两个定点、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点P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3.这样的点P是否只有一个?4.线段的长度和线段的长度谁更大? 【意图】1.设计关键问题有助于将自然语言转换为数学语言.2.预设的困难和对关键问题的回答,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的准确性.3.让学生亲身体验思维的整合过程,形成归纳分析的能力,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4.内容是对定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得用几何画板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整合. 二、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做数学”的反思 1.采用探究式教学.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教育,积极发挥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数学教学形式的改革.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独特的数学思维,将学生从教材知识中解放出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即针对数学中的问题,结合已知材料,多途径寻找最佳方式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2)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随着学习的深入,以及数学学习难度不断增加,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逐条分析,利用概括、推理、运算等学习方式,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其对知识理解的能力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存在着差异.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提出,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应进行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这一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例如,高二学习“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时,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先让学生回顾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简单的实例教学,让其掌握解题方式;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多种解题方式,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总之,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多思考、多准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与学生观.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优化数学课堂,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做数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