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才战略问题研究 |
范文 | 陈朝阳 肖雨青 摘? ?要:随着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国家提出并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国家工作重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大量人才作为支撑。但是,通过对人才问题的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仍然存在人才引进力度不够、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发现,主要是由城乡收入差距、乡村基础设施不健全、政府缺乏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等原因导致的。因此,建议从建设有利于乡村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动改革乡村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引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6?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8-0026-03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不断推进与发展过程当中,但在其迅猛发展的势头下仍然面临人才紧缺这样的关键性难题。本土人才留不住、外来人才进不来,造成了目前乡村人才战略面临的窘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推进,其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比如教育、农业、养殖等等。鉴于此,引进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以满足乡村建设需要成为了当下的重要任务。 二、当今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培养问题 (一)人才引进力度不够,人才整体数量不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乡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也渐渐增大,加之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导致乡村建设人才的大量缺口。据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乡村实用人才总数接近1 900万人,只占到乡村就业人员总数的5%。其他相关调查更表明,目前中国农村各类实用人才总数仅有1 690多万人,只占农村劳动力的3.3%。在乡村本土实干人才流出和人才引进成效甚微两方面的作用下,乡村振兴的人才缺口问题越发显著,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行后,人才的数量虽然有一定增加,但是发展还是非常吃力,人才供应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二)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人才保留政策 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迫切需要乡村人民综合素质的现代化。如果农民的综合素质跟不上发展需求,则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也会存在各方面的瓶颈,无法到达预想的效果。而现状却是农村人才大量缺乏并且流失严重。大部分的人才在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时都会优先考虑大城市,而不愿意到乡村。大量由于国家辅助政策而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却没有在学成之后反哺乡村,而是跻身一线城市寻觅工作机会。乡村基本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让大量乡村本土人才思想不稳定,认为乡村人才成长的环境不好、上升空间有限,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去城市发展,从而导致乡村难以留住人才的尴尬局面。可见,在乡村人才保留这方面还需要集中精力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 (三)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备的培养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不可缺少人才队伍的力量,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乡村地区的人才培养系统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建设,总体机制尚不健全,导致乡村人才流失,降低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质量与效率。政府投入不够、政策不完善,使乡村无法有效留住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导致人才无法有效应对乡村建设需求。很多地方还存在培养体系上的短板。许多乡村地区没有考虑受众人群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盲目追求高效、快速的培养模式,导致培养工作停留于表面,并没有达到培养目标。乡村人才培养与实际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无法实现精准对接。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培训成本较大、培养责任不明确、效果较差等等。由于整体人才培养的资金不足,各级政府对各类农业产业人才、农村管理人才、实用人才的培养经费投入严重匮乏,导致无法形成真正的留人育人的政策环境。 三、乡村振兴中人才战略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差距大、收入和机会的差异导致人才的保留和引入存在困难 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且逐渐完善,各种经济资源逐渐由農业向第二、三产业聚集,人才也逐渐从主要从事农业的乡村向城市转移。据调查显示,到2018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8.31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仅为43.37%,两者相差16.21%,这充分说明有大量非城镇户籍的农村人口长期在城镇参与生产经营活动。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8亿人,其中外出农民数量达到1.73亿人,乡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趋势显著,乡村地区长期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尽管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发展,但是城乡差距却依然明显。在工作机会和发展前景的多方面因素作用下,愿意留在乡村支持建设和愿意来到乡村挥洒汗水的知识性人才还是总体偏少,造成了农村人才的大量缺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大多数人才都向往更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于是离开家乡来到城市进行长期工作,导致大量优秀的乡贤流失,乡村人才满足不了乡村建设的总体需要。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才短缺问题愈发凸显。 (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建设难度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居民在生活安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出行交通等方面诉求日益增多,乡贤人士的大量流出更加重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困境。由于尚未建立乡村人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难以满足乡村各类人才需求的状况不能充分反映。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农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基础,只有克服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才能更好服务于人才,激励人才更好实现创新。 (三)人们对于成功的定义标准单一,人才缺乏回乡建设观念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还需要大大加强。部分人才并没有深入乡村、投身一线、服务三农的思想,他们将投身大城市获得光鲜体面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这不仅导致了大量的农村人才流失,使得乡村引进人才也相当困难。缺乏乡村建设模范使青年人才的发展目标不明确,造成他们只是追求舒适光鲜的大城市生活,对回乡建设存在抵触心理,这是造成人才短缺的一大重要因素。 (四)政府缺乏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欠缺长远计劃 现代农业一方面需要职业农民,另一方面也需要既精通专业技能又懂得经营的专业人才。目前,在综合性人才存在大量缺口的情况下,政府并没有建立长远的规划与目标,也没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做法,使得整个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效率低下,成果并不显著。政府应对症下药,针对当地人才短缺问题制订相应的人才政策与培养计划,而不是没有方向。缺乏总体思路会导致效率低下且难见成果。 四、对乡村振兴中人才战略的建议 (一)建设有利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激励人才投入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让人才在乡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努力减少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薪酬差距,才能逐渐达到减少乡村人才流失的目标。建立乡村人才管理登记制度,对参加了实用人才培训的新型农民进行整体归档,建立人才库。努力提高各级政府各级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文件的解读能力和落实能力,从而在政策上提高乡村建设对人才的吸引力。农村地区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利用国家发展战略结合自身的土地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逐步提升,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共同联动发展,从而更好吸引乡贤人才回村进行建设。另外,应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制度,最大限度提供优惠政策,引进各方面综合人才。做好“筑巢引凤”工作,为乡村建设人才创造条件,吸引并且留住更多非本土、非乡村的人才参与农村建设发展。加大乡村建设的政策优惠力度,使更多人才愿意留在乡村支持乡村现代化建设。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满足各类人才的需求 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增强乡村对于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逐步消除城乡在公共服务上的差异。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确定道路交通与文化设施等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领域,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大财政投入,为建设更美好的乡村环境做出不懈努力。增强新时期乡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让人才更多感受乡村建设成效并愿意回到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体贴人才、关心人才,站在人才角度思考问题,更好消除他们各方面顾虑,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加强情怀教育,推广农村建设模范 目前,我们的情怀教育工作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需要通过舆论宣传来推动乡村人才团队的形成。我们要将人才的个人发展与国家的乡村振兴目标结合起来,要善于利用各类文化传播工具和媒介,不断扩大乡村建设模范的道德影响力,使人们意识到乡村建设的必要性,促进更多人才流入乡村进行建设。要树立乡村建设的模范,注重发挥榜样力量,不断提高学员带动意识,通过对各个优秀人才投入乡村建设的积极宣传,加大乡村建设的感染力。比如,加强对秦? ? 飞发起的“黑土麦田”公益项目的大力宣传,促使人才转变人生价值实现观念,愿意回到乡村支援乡村建设。另外,还可以召开针对不同行业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模范经验,使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到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对于乡村发展的重大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大工夫,促进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更快更好发展。 (四)加快改革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当前农村政府必须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注重改革农村教育体制,集中精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各类培养农村综合建设人才的职业院校,促进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并将所学到的科学技术与农业的生产与发展相结合,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同时,也要注意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本着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的原则,紧密围绕本省农村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农业特色设置课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符合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另外,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开放共享的乡村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平台进行乡村地区人才供给、项目创新、校企合作、技术研发等信息的汇聚。创新培训方式,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使人才培养机制得到实质性的发展,符合当地对人才的需要。人才培养机制可以从存量人才和增量人才两方面进行改进。对于存量人才,着重找好带头人,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策略,将问题落到实处,真正解决问题。对于增量人才,政府要提高乡村建设人员的基本收入,并将其纳入公务员体系。此外,要注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提高乡村便利度,缩小与城市的差距,确保人才家庭未来的发展。 结语 习近平总主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从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这一矛盾突出表现在乡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均衡等方面。因此,当下的主要任务是更加注重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打破城乡发展差距。为此,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已成为当下的重要发展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是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 参考文献: [1]? ?柳晓明.大数据视角下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路径选择[J].菏泽学院学报,2019,(2). [2]? ?胡永万.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J].农村工作通讯,2019,(19):55-57 [3]? ?刘振伟.人才支撑文化铸魂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J].农村工作通讯,2019,(14):25-27. [4]? ?林俊杰,杨涵惠,江凤香.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农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19,(19):23-25. [5]? ?林美辰,刘淑兰.乡贤文化对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的驱动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8,(12):12-15. [6]? ?吴国清.多措并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17):24-26. [7]? ?夏梨芳,陈志兵,汪新宇,秦佳婷.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助力乡村人才振兴[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10-12. [8]? ?单浩,应学峰.乡土人才推动乡村振兴[J].作物研究,2016,(10):40-42. [9]? ?冯波,张俊.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23-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