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沈阳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范文

    张沈生 李璇 张露露

    〔内容提要〕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沈阳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对现阶段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在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过程、企业自身和体制与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沈阳 高新区 生物医药产业

    一、沈阳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初现规模。沈阳高新区是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生物医药领域已涌现一批品牌型企业,是支撑沈阳成为东北地区“沈大本长哈”五个医药健康科技型企业主要集聚区之一。2017年12月,沈阳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获批科技部火炬中心第三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

    2.创新资源和应用场景丰富。沈阳高新区拥有东北大学中荷学院等高水平和特色医药类院所,教授近千人,拥有医药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20家,是东北地区医药、医疗领域创新资源最为集聚的区域,在全国也相对领先。医疗机构富集,拥有各类医疗机构近300家,为生物医药领域技术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3.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沈阳高新区生物医药领域企业主要集中在区政府周边、创新路沿线(含锦联新经济产业园)、新兴产业园、泗水科技城等四大片区,沈阳国际软件园有少量企业分布。从新增企业来看,近几年沈阳新增的生物医药领域企业主要分布在锦联新经济产业园。

    4.骨干企业引领发展。成大生物研发的速达狂犬病疫苗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还研发了目前中国唯一的灭活乙脑疫苗“利宝乙脑疫苗”;红旗制药拥有国家一类新药三个,是一流的抗结核药物制藥企业。

    5.省市政策和规划频繁出台。辽宁省于2018年在省科技厅设立生物医药处,专门负责拟订相关发展规划和政策。2019年,沈阳高新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大生物医药、数字医疗产业集群”;《沈阳高新区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2018—2035)》提出把未来健康作为未来重点培育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

    二、沈阳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发展环境。一是观念与认识落后。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准确认知,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生物医药产品的研究、制造与开发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大的投入,因此对待这个产业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从沈阳以往的发展设想和目标上看,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路径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整体文化环境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沈阳高新区政府支持力度、研发环境、规模药企数量及配套资源、平台等远不如江、浙、沪等地。其发展缺少动力,缺少干事业的精神,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远不如先进地区。

    2.产业发展过程。一是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科研机构与企业在科技攻关与协同创新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造成科技资源配置重复浪费,尤其是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和成果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持和主导作用很小,科技成果转化比较困难。二是缺乏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在沈阳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大科研项目中,改造和转化的成果较少。不仅缺乏深度创新机制来促进产、学、研、政、金、媒的有效融合,也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和协同创新运作机制。三是产业链不完整。目前,沈阳缺少生物医药产业上下游耗材、包材等相关企业,对产业发展不利,且相关企业有这方面的需要。四是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以及产业化需要对接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缺乏创新资金,资金投入较南方发达城市明显不足。

    3.企业自身。一是研发创新方面问题较多。由于行业原因,研发创新投入高、耗时长、风险大,需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研发难度较大,资金投入较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弱,创新产品相关信息来源实效性差。缺乏创新资金,创新驱动力不足,虽然有想法在创新方面有所作为,但是苦于资金短缺。二是存在技术和人才瓶颈,制约企业做大做强。人才结构性矛盾显著,应用型人才短缺,中高端人才不足。缺乏创新人才和研发人才,且研发人才外流较多。另外,许多公司专业化水平较低,技术主要依附于引进和消化,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十分欠缺。

    4.机制与政策。行业管理机制仍需完善。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形成了市级层面的联合工作机制,全市各相关委办局共同决策重大事项,共同突破关键政策。但是,沈阳高新区目前尚未构建这一协同推进机制,部门之间、法规之间和政策之间的联动性远远不够。除此之外,人才政策落实也不到位,缺乏对政策能否落实到位的监督、考核和评价机制。

    三、沈阳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产业发展环境。一是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每个产业都有自身的特点,若想发展某个产业则必须对该产业有清晰地认识,了解和熟悉其特点和发展规律,放长眼光、遵循规律,给予更大制度空间和政策支持。二是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政府必须带头进行自我创新,建设创新型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要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加强高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层面的组织领导。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角色必须实现从“直接参与者”转化到“环境创造者”。对新业态要更敏锐、更宽容,对初创企业不能苛求。

    2.产业发展过程。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沈阳优惠政策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立第三方科研机构,及时发布投融资服务、企业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等信息,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转移机制与技术转移机构。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创业指导和产业、资源、资本匹配以及其他辅助服务,以创建一个全面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同时,支持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主导机制,形成稳定、长期、规范化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三是完善产业链。首先,做好全方位的招商工作。围绕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实施有针对性、具体性的招商计划和一般性、普遍性的招商相结合,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牵动能力强、关键产业结点的产业链项目。其次,不仅要继续扩大现有龙头企业势力,也要引导支持企业对于关键技术的突破,进而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全面提升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四是加大资金支持。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精准化扶持,有效促进产业发展。政府应完善融资支持政策,采用设立投资风险补偿资金、贷款贴息补贴等方式加大融资支持。

    3.企业自身。一是鼓励企业合作形式多样性。积极推动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建立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建设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基地、技术转移中心、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二是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坚持人才发展优先战略,健全从研发、转化到生产,再到管理的全面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企业针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和分类指导。推进人才管理改革,为人才创新奠定基础。健全科研人员的薪酬制度和收益分配机制,同等重视物质激励与事业激励。

    4.机制与政策。一是强化生物医药行业监管力度。通过不断完善生物医药行业监管规范,坚决落实安全质量监管,引导行业协会建设监管网络的方式提升监管能力。二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重点解决人才、资金、用房、融资等方面问题。完善沈阳高新区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产业的人才政策,加大对高新区重点企业骨干人才的补贴力度,采取人才分类补助方式。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梁 欣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