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正视“五大误区” 坚持“四个结合” 做好基层机构风险防控工作 |
范文 | 王延涛 〔内容提要〕 风险防控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因此银行的基层机构管理人员应正视自身在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强化风险防控,打造和谐安全的经营环境。本文分析了当前银行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 风险防控 教育培训 监督检查 银行基层机构在开展经营工作,拓展市场份额,提高资产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风险的挑战。而如何强化风险防控,正确研判面临的形势,查摆基层机构在开展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长效机制建设,“积谷防饥、曲突徙薪”,成为银行基层机构作好各项工作前提和首要任务。 一、当前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近年来基层机构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的分析,基层机构管理人员能够围绕风险防控总体要求开展工作,但仍存在诸多“误区”,成为基层机构风险防控有序开展的羁绊。 1.存在“与已无关”的认识误区,基层干部员工缺乏主动防控意识、参与意识。个别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职责和履职要求缺乏全面了解,对风险防控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故有的惯性思维中,认为风险防控工作是内部控制部门所负责的事,自身只是业务指导,只管业务不管人,只负责营销不负责管理。发生了风险事件,均认为此类风险事件与本部门无关,没有主动对风险事件开展剖析,未能主动参与本机构风险防控工作。 2.存在“天下太平”的形势误区,盲目乐观情绪、麻痹思想根深蒂固。客观地讲,发生内部案件和案件风险事件的基层机构是极少的,多数机构连续多年未发生案件及案件风险事件。但违规问题却屡禁不止,个别问题甚至屡查屡犯。个别基层机构“熟人文化”大行其道,加之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互控意识不强,既没有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也没有主动抵制违规行为,导致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时有发生。特别是个别管理人员未能处理好案防与经营工作之间的关系,过多的将风险防控工作寄希望于上级行的监督检查,以及业务系统本身的硬约束。在事中控制、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缺失,未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操作。 3.存在“无所作为”的行动误区,缺乏对操作风险的持续防控。从近年来确认的风险事件数量上看,总体上各基层机构风险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却未能得到有效根治。经对风险驱动因素的分析,近80%是因工作疏忽、未按流程办理业务等主观因素造成的。个别现场管理人员存在“该说的也说了、该教的也教了,该组织学的也学了、该传达的也传达了,可还是发生了违规问题”的放任情绪。一方面柜员责任心不强、防范风险意识薄弱;另一方面随着新业务品种的不断推出,系统的逐步升级,个别员工对一些新制度、新流程不熟悉,甚至不了解,仅凭以往的经验和作法应对新的业务,形成风险事件。 4.存在“尽职免职”的理解误区,风险防控措施未能得到有效执行。部分基层机构在开展风险防控工作中重形式,轻效果,有“空对空”的倾向,使风险防控、员工教育、风险排查等形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成了纯粹的“虚招”“花架”“摆设”。个别基层机构负责人虽能按要求履职完成“规定动作”,而实际所为却与风控履职无关;个别员工不了解风险防控工作规定,管理人员如何要求自己就如何做,应付式落实,简单化执行。 5.存在“风险可控”的自信误区,员工异常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基层管理人员对辖属员工履职内情况了解、掌握的相对较多,对日常生活及履职外的社交等情况排查缺乏有效的手段,“八小时”以外的异常行为掌握较少,未能真实反映员工风险状况。个别管理人员认为员工能够按时上下班,办理业务没有差错,“一切尽在管控之中”或存在老好人心理,对员工异常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出于所谓的“保护员工”,而掩饰其异常表现,致使员工异常行为无法及时发现。 二、风险防控管理对策 在风险防控工作中必须树立“主动进取”的工作理念,增强忧患意识,补齐短板,依据风险防控工作总体目标,紧盯不足搞教育,结合实际定措施,围绕问题抓整改,打好风险防控工作领域的攻坚战、持久战。 1.坚持正向引导和反向警示相结合,强化教育培训防线建设,提高干部员工风险防控意识和履职能力。一是持续开展风险防控工作形势教育。结合系统内外的案例和风险事件,教育所辖干部员工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严峻的风险防控工作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觉,增强做好相关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基层机构管理人员正确处理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业务发展与规范管理、业务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二是开展警示教育。利用系统内外查处的大案要案和案件风险事件进行反面警示教育。与员工算好政治账、经济账、亲情账、自由账,警示干部员工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各项防控工作措施。三是开展履职培训,通过学习各项制度规定,引导干部员工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本专业、本岗位工作职责,以及风险防控工作重点,掌握各项防控措施,规范履职行为,增强干部员工责任意识、履职意识、防控意识。 2.坚持风险预警和事中控制相结合,强化一道防线建设,提高规章制度执行力。一是强化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开展风险导向的业务督导检查,选择风险事件数量或风险暴露水平居高不下的重点机构、重点业务或产品、重点员工开展专项检查,跟踪相关问题的整改情况落实防控工作措施,确保有关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开展,以此促进业务运营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强化风险预警,加强对风险事件的管理。认真分析风险事件驱动因素,揭示所辖各机构操作风险的真实状况,针对高发、多发、屡查屡犯违规问题制定有利于风险防控的管理措施,切实消除风险隐患。三是强化现场管理人员履职管理,严格落实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审批和事中风险控制责任,切实加强现场业务的真实性管理。 3.坚持完善制度和健全机制相结合,强化制度防线建設,规范各级管理人员履职行为。一是规定动作系统化。明确干部员工每年、每季、每月、每周、每日风险防控重点工作和具体内容,为干部员工履行职责提供依据。二是风险防控工作部署具体化。将各项工作部署分解落实到各专业、各岗位,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完成时限和质量要求,及时提醒干部员工开展工作。三是他行经验本行化。根据风险防控工作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虚心学习兄弟行好的工作经验和作法,形成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从内外部环境、制度流程等方面多角度分析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剖析深层次原因,有的放矢开展工作,提高风险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实效性。 4.坚持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相结合,强化监控防线建设,震慑违规行为。一是转变风险防控工作理念,实现监督方式从事后查处型向事前预警和事中提示型转变。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业务、重点人员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二是强化责任追究。对不执行规章制度的违规人员,以及因违规操作引发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干部员工实施问责。实施“一违规五问责”,即一问违规当事人之责;二问现场管理人员之责;三问检查人员之责;四问未抵制违规行为人员之责;五问违规人员领导之责。通过不断加大打击和惩处的力度,震慑违规行为,提高制度执行力,不断夯实基层机构风险防控工作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沈阳沈河支行) 责任编辑:梁 欣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