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融合多源数据破解融资难题
范文

    崔佳佳 郭明军

    大数据时代,单一数据源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政府应对政策领域日益复杂问题的需求,广泛融合社会数据,形成纵横交错的开放式跨界“政府—社会”数据治理机制,成为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数据壁垒”不仅存在于政府部门内部,也植根于政府和社会之间,成为数据治理能力提升的桎梏。2017年1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推进同企业积累的社会数据进行平台对接”。针对目前多元主体间数据对接机制不清、多源数据间难以融合的问题,本文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分析“一贷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运行模式,探索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机制、明确具体对接路径,为开展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融合提供有益借鉴。

一、实践应用:两大功能缓解企业融资难

    “一贷通”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AI等关键技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贷款服务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建信用决策体系,对接放贷与融资需求,降低银行放贷风险,能够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数据融合难是制约瓶颈

    “融资难、融资贵”主要表现在贷款条件收紧、手续费高、贷款周期长等方面,究其原因,在于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时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获取对方经营信息、信用信息的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信用数据不仅存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同时也分散在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数据壁垒”明显,严重制约企业贷款痛点问题的解决,导致融资难“三高”:一是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高,办理周期长;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搜寻成本较高,不能及时、精准地找到目标用户;三是决策成本高,由于多源数据未能实现充分融合共享,政府决策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

    (二)打造平台突破瓶颈制约

    为解决跨部门数据共享难题,“一贷通”实现了数据汇聚与决策支撑两大功能:一是推动企业财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违法违规等政府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等社会数据资源的数字金融平台化对接;二是建立数据驱动的信用服务与决策体系,双管齐下,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多元化、主动式、全流程的金融服务,有效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二、明确机制,三项举措实现数据融合

    “一贷通”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是建立了“政产学研”各主体间的数据共享机制;二是构建了一个大数据分析平台作为整项工作开展的载体;三是汇聚平台运转所需要的各类相关数据。构建了“一贷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运转所需要的“主体协同、平台支撑、数据融合”机制,解决了“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一)实现政企多方协同

    在政府积极推动下,“一贷通”融合地区金融服务资源,在依法合规、主体授权的前提下,利用政府大数据、企业数据及互联网数据,构建信用体系,搭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共享的企业(个人)融资线上对接平台,实现企业(个人)融资合理配置,帮助金融機构为企业(个人)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地方数据主管部门—大数据局以及业务部门如金融局(办)等牵头,大数据局等部门负责协调政务相关数据,并将数据运营授权给“一贷通”使用,而财政局负责划拨经费以购买相关服务。为保障“一贷通”业务顺利开展,政府协调财政等相关沉淀或专门资金作为第三方担保资金,作为银行针对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保障资金,地方政府也可以制定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银行相关贴息等补贴、资金扶持政策等。

    (二)构建业务支撑平台

    大数据平台是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得以有效对接、数据集群得以不断壮大、数据价值得以充分释放的重要载体,中小微企业贷款流程线上化、便利化离不开平台的支撑。

    1、平台依托大数据为企业(个人)增加信用支撑

    通过提供快速融资需求发布、金融产品申请、在线身份认证、在线授权申请等服务,大大节省了融资的时间成本。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对企业(个人)的信用进行评估、测算,形成用户“信用画像”,以数定信、以信换贷,真正实现了不见面、纯信用、在线办理、快速审批的一站式融资服务,实现了无抵押、纯信用快速贷款,大大提升了融资效率,改善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释放了经济活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平台为银行提供全流程风险管控服务

    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在线发布、贷款需求在线受理、企业大数据信用报告在线查阅、优质潜在贷款客户在线推荐等服务,“一贷通”使银行在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都能进行风险控制,既提高了贷款效率又降低了贷款风险。

    3、平台促进资金供需高效链接

    “一贷通”作为“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促进了企业(个人)的融资需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需求快速有效对接,提升了政府金融服务效率,节省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效推动了数字金融服务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政企数据融合

    为解决信用相关数据分散在金融机构、政府内部各相关业务司局,无法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利用以支撑决策的问题,“一贷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在主体授权下,接入涉及社会信用信息的税务、人社、市场监管等多个政府部门的数据,将其与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社会网络数据进行对接融合。基于对接融合的数据搭建大数据风控模型对用户生产、经营、消费等数据进行分析(政府数据的原始数据不出政务网,采取模型运算结果对外输出的模式),准确反映用户信用状况,信用质量直接与用户能否获贷、贷款额度挂钩,从而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放贷效率,缓解放贷风险,并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由于信用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特殊性,需要打破“数据壁垒”,对各级、各类政府部门的大量相关数据资源进行汇聚融合。以“一贷通”在安徽省六安市落地的融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目前已接入34个政府部门的数据、305个政府数据目录和超2亿条政府数据,覆盖20余万户企业,数据涉及市场监管、公安、环保、税务、金融等方面,为银行向企业放贷提供了客观的数据决策依据。

三、经验启示:“四位一体”助力服务创新

    “一贷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已在济南、常德、六安、濮阳等地成功上线运行,2018年8月至今,“一贷通”与17家金融机构合作,上架33款金融贷款产品,累计为9000多家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提供资金支持超过25亿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推动我国金融服务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坚持问题导向,创造公共价值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是对时代的回应、也是对这个时代社会进步的推动。“一贷通”的实践表明,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的对接融合并不是盲目的,要超越“为融合而融合”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消除痛点、疏通堵点、排除难点,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推动数据立法,消除安全隐患

    数据安全与隐私是制约政府、企业、个人等开展数据共享利用的重要原因,法律法规缺失阻碍了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融合。应尽快填补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融合法律法规的空白,加快国家层面数据立法进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立足本地实际开展立法试点,完善数据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三)加强数据治理,夯实共享基础

    数据治理是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平台化对接的重要基础。“一贷通”实践案例表明,政府数据存在于不同部门,政府数据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多源数据平台化对接的成效。政府内部数据治理水平总体不高,存在数据目录不完善、数据分布碎片化、权属不明、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安全责任不清、跨部门数据共享较为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对接融合及利用,亟需加强数据治理。

    (四)创新合作方式,发挥市场作用

    “政企合作、多方参与”是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的基本途径,建立何种合作机制、采用何种合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接的成败与数据价值的发挥。因此,应创新合作方式,发挥多元主体在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中的积极作用,明确数据对接的多种路径,促进政府与企业及其他社会主体的数据对接融合,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崔佳佳、郭明军,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蔡城城,重庆西部大数据前沿应用研究院。徐宏伟,浪潮集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