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索智联网络理念 培育人工智能生态 |
范文 | 王强 一、人工智能风起云涌,智联网络方兴未艾 (一)发展人工智能,应当从长计议 为了抢抓人工智能(AI)发展的重大机遇,国内外都在大力布局AI产业。然而,目前AI实际应用尚未进入其核心即知识表示、不确定性推理等领域。对于AI前景,全球的学界大多有清晰认识,企业界则大多过于乐观。并且,有价值的行业应用乏善可陈。风光一时的IBM“沃森健康”系统在医疗AI领域设立的目标,被业界称为“妄言与食言”。月前,国际人工智能理事会(IJCAI)主席、香港科技大学杨强教授指出:“AI进入另一个寒冬的危险是有的,那就是大家一窝蜂做的事没有真做出来。”AI产业热潮,需要各界冷静思考。 (二)智联网络理念产生的背景 互联网是人与人之间联接信息的网络。1969年,互联网始于冷战灾备需求的美国国防部科研项目,发展成大学科研信息共享系统。1991年开始商业应用,掀起全球互联网浪潮。现有互联网满足消费级应用、产业级应用遇到瓶颈,亟需升级换代。互联网根服务器大都在美国。我国移动互联网基本实现自主可控。要破解互联网受制于人,一是发展IPv6,我国已准备就绪;二是布局自主可控的全新一代互联网。 物联网是物与物之间联通感知的网络。但迄今为止发展不尽如人意,在制造业等方面的应用尚在蓄势。现有互联网将被物联网设备压垮。故有人认为物联网是伪概念,至少不是一级广域网。 (三)对“智联网”新理念的诠释 联接,是信息的互联互通;联结,是智慧的有机结合。 智联网络即智联网,是将人类智慧与AI产业相互联结的网络,以现有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支撑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可视为现有互联网的升级版,也可称为“AI智联网”。 作为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IT基础运行网络,智联网将重构AI与软件系统定义及其流程,破解知识获取、表征、传递、关联和协同运行等难题,为分布式、自组织型系统提供安全的基础设施服务。智联网将联结智慧城市、产业互联网、工业4.0等行业AI应用。譬如,目前远程医疗只能远程实时指导,未来远程手术将是AI智联网的典型场景。 (四)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依托智联网 信息社会的生产力三要素:掌握了IT的劳动者,IT型劳动工具以及数字化劳动对象。人工智能代表着最新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需要构建基于智联网的最新生产关系与之相衬。近代工业可概括为,机械动力的交通网、电力能源的生产网、电子信息的互联网,现在是人工智能的智联网。这四张网带来了四次工业革命。前三次,中国都是追赶者。这第四次,中国将成为引领者。牛津大学《解码中国AI梦》报告提出,AI有望成为中国首个制定国际技术规则的领域。机不可失。 二、谋划AI智联网,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一)鼓励先行先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如在长三角区域先行先试“智联网”,一方面,可为国家全面布局下一代自主可控互联网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破解体制机制的藩篱。智联网是B2B未来主战场,长三角地区在B2B领域有着优质资源与基础。通过基于智联网的AI协同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AI渗透率,挖掘B2B应用场景,全面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以此实现科创引领,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 (二)以AI智联网为抓手,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破除对市场的盲目崇拜,发挥社会主义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创新,攻克核心技术难关。可以将几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枢纽,联合有意参与的产学研单位、高科技园区、智慧城市等,以网络专线等形式,设立“AI智联网示范区”,紧扣传统产业转型需求,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三)打造软硬件开源社区,开展AI智联网合作 国内AI研发与应用严重依赖国外开源社区,为预防被他国别有用心地关闭资源,必须自主打造我国AI开源社区。 可以围绕“AI智联网示范区”,依托国家一系列大科学装置的行业应用,线上线下结合,创建AI软硬件的开源公益社区。推动软件业转型AI产业,结合实体经济需求,以基于智联网的开源、众创模式,结合区块链应用,发展数字经济。 AI智联网必然是全球的。应在未来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向世界推介AI智联网理念,吸引全球的AI菁英来华创业,鼓励以跨国跨境、线上虚拟等形式参与AI智联网众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專职研究员)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