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公共空间人际传播时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分析
范文

    熊芳芳 赵平喜

    摘要本文结合调查材料探讨公共空间人际传播对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认为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相互交流信息、维系人情往来,整合民间力量、培育意见领袖和形成公共舆论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农村公共空间人际传播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在当下的我国农村,每个村落通常都会有一些公共场所,这些场所所有权并非是公共的,但村民经常在此聊天或聚会。村民经常在同一个时段不约而同地来到这些聚集点,聊聊农事,话话家常,说说听到的外面事和新鲜事,谈谈地方新闻和国家政策,所涉话题甚广。曹海林认为,村落公共空间作为村庄社会有机体内以特定空间加以相对固定的社会关联形式和人际交往结构方式,其形式会因村庄社会关联的多元以及人际交往活动内容的相异而呈现出多样性。诸如常见乡村的茶馆、食杂店、村民家、老树底下甚或是房屋问的空敞处。本文的农村公共空间即指这些村民经常聚集的地点。

    农村公共空间已成为农村社会结构一部分,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和深层次的。它不仅体现在相互信息交流、互动人情往来的浅层次上,而且可以起到整合民间力量,培育意见领袖和形成舆论压力的作用。农村公共空间人际传播类似“市民社会”在社会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村民社会角色、个人地位和社会资源展示的活动舞台,已成为农村社会结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相互交流信息

    农村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增进了解的场所。在此交流的各种信息包括小孩读书、家里收成、在外打工情况、别家情况等等。乡土熟人社会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时时了解每家变动的基础上。公共空间人际传播就像一个村级媒介,能把各种信息在村民间和附近村庄之间传递。在T村食杂店呆上几天,谁回来过年,谁还未回来,什么时候回来,谁在外面挣到了钱,谁家有人要结婚,谁家又添了丁,谁家闹了纠纷,全都知晓。农村公共空间人际传播内容大多来自两大块,一是从大众传媒获得的信息,二是人际间得来的信息。无论哪种信息经过了传播者的加工后进人农村公共空间都成为话题。

    农村公共空间的人际传播除了交流信息作用,还能起到“带话”的作用。有些事情不适宜直接或当面处理,此时需要通过公共空间把意见或态度互相带给对方。T村两户人家做生意产生利益纠纷,一方认为帐没算清楚,钱分少了,仗着自家兄弟多,想去另一家闹事,在公共空间放出话来,说“咽不下这口气”。这话经由公共空间传到另一方的耳朵里。另一方权衡利弊后觉得万事以和为贵,正月初六,请了双方家里长辈及对方“下馆子”,就这事进行和解。“下馆子”在农村属于高规格接待,表示“看得起对方”。一顿饭后,想闹事的一方觉得对方如此有诚意,顺势作罢。一场潜在的冲突就此化解。公共空间的“带话”起到了媒介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维持农村社会稳定。

    二、维系人情往来

    农村公共空间人际传播通常有个活跃期,多发生在某个节庆、某件事宜时期。订婚、结婚、建房、满月、周岁、过十岁、做寿、建大屋(意为做寿材寿农)、丧事等一系列众多农村风俗习惯(可称农村公共事件)创造了公共空间,加强了人际互动和维系了人情往来,同时也成为农村社会公共空间的热门话题。

    刘期国是T村的老队长,很注重面子。村里建起一幢幢新房子,可家中儿子一直没有钱盖房子,住的仍是六十年代建的木料与砖瓦混合房。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70多岁的刘期国四处奔走联系沙、石料、水泥事宜,2007年1月房屋建成,2月办“过屋”酒。上午九点开始便有村民来祝贺,与其他前来的村民闲聊。刘期国同一房的兄弟会来帮忙,招待客人,从集市上帮买菜,买好回礼用的纪念品等。妯娌帮忙做菜准备酒席。办喜事人情互动有近亲与同族之分。近亲与同房承担的义务要相对多些,而同族的只需表示祝贺之意。同族难得聚在一起,这喜事创造的公共空间加深了彼此的情份,敬个烟,主动打个招呼,让个坐,倒个茶,等等。人情在这简单的举动之间得到互动。

    另外有些平日受过刘期国帮助的或与其交好的农民也会来送礼。刘老汉为人公正,做过大队干部,平时谁家有个事经常请去被调解。一位隔壁简村简某的女儿2005年和同村人已领结婚证,在没办结婚酒前意外得急病,夫家不肯出钱治病。简某托刘期国调解。刘老汉使这事得以平和解决。后简的女儿认刘老汉为干爹。简某对刘老汉十分感激,和其女儿借“过屋”喜事送个大匾(一般只有近亲才送匾)。收到直系亲戚以外的人送的匾在农村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是一种身份和价值认同。刘老汉高兴地连说“干吗送这么大的礼,真是受不住”。如果简某送个红包远没有送个匾取得互动情份浓。可见,农村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人情互动机会,同时公共空间的人们本身也是人情互动的观众。

    三、整合民间力量

    农村目前实行了村民自治体制,公共事件或公益事件需要得到全体村民的支持。农村公共空间人际传播有利于达成共识和形成统一意见。从而整合村里各种力量或民间组织。近年来农村修建水泥路,实现“村村通公路,通到家门口”。修路集资涉及全村每个人,是件难事。行政干预力度是有限的,村干部劝说作用也有限,但农村公共空间却可以起到这样一个补充和协调的作用。2005年下半年修建一条从小集市通到T村的公路,全长1126米,受益村庄需集资70万元,分摊到T村需集资21万元。分摊集资款开始难以达成共识。如果按人头摊,有人反对说自家儿女长年在外,有些还在外面买了房子;如果按户摊,同样有人反对。修路是修到村头还是丰司尾也存在争执。无论哪种线路,都会经过一些村民家门口,不经过另外一些村民家门口。种种问题使得T村资金难以筹措到位,制约了工程进度,修路一度中断。在修到简村时,因集资未到位停工2个月,这事引起沿路下游村庄的不满。

    集资修路成为T村所有公共空间共同讨论的热点话题,通过激烈讨论,村民思想和认识逐步接近一致。以T村食杂店为例,在打牌时大家一言一语说着修路集资的事,先是反对的人多,说分摊方式不合理,不能吃这样的亏。但食杂店老板刘波说,“不管怎样,修路总是好事,以后摩托也好开进来,车子进进出出力便不说,就小孩子上学不用再走泥巴地。我们吃些亏无所谓,好在细伢子享到了福”。刘波位于村尾。属于公路不到自家门口列。村民见刘波已明确表明自己吃亏无所谓,只为小孩好,不好再说什么。而修上水泥路的好处却是大家共享,只是多少的问题。经过半个月讨论后,村民对修路意义有了充分认识,达成共识或相互施加压力。最后完成了集资。

    此外,农村公共空间人际传播整合民间组织与力量不仅表现在处理内部事务上,还表现在共同维护共同利益事件中。杨善华曾经提到过宁夏Y市郊区巴村妇女通过公共空间商讨应对乡村干部的行动策略。~2003年初,政府征用宁夏Y市郊区巴村7队的土地,给予他们的赔偿是每亩2万元,

    但7队村民看到与自己只有一路之隔的8队征地所得到的赔偿是每亩3万元时,通过聊天达成一致认识要求向政府给予更多的赔偿。村民通过开会、反抗等方式向乡村干部施压,最终如愿以偿。

    四、培育意见领袖

    农村公共空间的人际传播为村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和对他人“个人地位”提供了衡量依据。翟学伟认为,“个人地位”可以比较完整、准确、学术性地表达出面子、人情、关系等日常生活概念的含义。所谓个人地位是指一个个体单位自身具有的社会重要性在社会交往中被他人(社会)所承认的方式及其程度,它包含以下四层意思:(1)“个人地位”是一种社会交往中的概念,它同社会地位对应,而不同人格对应,因为它只有通过一种关系的建立才能体现。(2)个体单位自身的“社会重要性”来自于人们在交往中对彼此的社会有价值资源所进行的定义和判断。(3)“承认的方式和程度”既有主观性的和计策性的,又有外在的表现性,一方面它要靠一个个体依据自己积累的交往经验对自己的社会重要性做估价,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他人的说话语气等其他仪式行为和事件中看出。(4)由于社会交往人数的增多,每一个体单位往往会对各交往者在其心理上排列出一种先后顺序。

    同样道理,农村公共空间的意见领袖也需要经过村民对他人的个人地位评估才能形成。P村李支书原本是第8组小组长未进入村委会,但其弟在某厅级单位有一定实权,而且主管农业。李某有此关系资源很快引起乡里干部注意,身价,倍增,当年年底便直接被提为村副主任。村委会主要干部对李某提携有加,处处关照,村民对李的看法变成了“朝中有人”,是个有能量的人。这些个人地位认同需要公共空间传播的普及和人际传播的放大。当然,农村意见领袖不仅指村干部,还常常包括村里的经济精英和宗族长辈等。这些意见领袖是公共空间的主导者,对公共空间话题起导向作用,对村里事件起着非正式权威作用。

    五、形成公共舆论

    农村公共空间人际传播中一致的冷淡与孤立会对每一个人形成一种舆论压力,对村民脱离群体行为有种惩戒和规范行为的作用。面子是中国农村特有的词汇,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用什么方式说,面子犹为重要。农村公共空间人际传播对村里某些事件可以产生影响,使人顾及情面,一定程度上无形之中具有维持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如前文提到的T村修路,集资款催缴到了最后留下了三户钉子户,这三户人家的强硬态度带动了另一部分,出现了“他家交我也交,他不交我也不交”局面。村民对此颇为不满,公共空间表现出对这三户的不欢迎和冷淡,三户人家的成员一走进公共空间,正在谈笑的人立即不做声,不主动与之说话,不搭理他们,虽有的公共空间主人仍照旧打招呼,但三户人家明显感到自己被孤立了,想到以后还要在一个共同地方生活,不得已只得把集资款交了。由此可见,公共舆论的形成顺理成章地使农村公共空间人际传播成为农村社会结构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

    (注:本文引用的具体事例均来自笔者下乡蹲点观察和实地调查所得到的记录,研究材料主要来自江西c县P村村委套选举时期和A县T村过年时期所记,P村观察点主要为饭店,T村观察点为某户人家厅堂和一家食杂店。文中人名、地名和事情都是真实的)

    注释

    ①曹海林:《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第6期。

    ②杨善华:《日常生活政治化与农村妇女的公共参与》,《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③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