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党建引领 两业支撑 保德县全力打造一流集中安置点
范文

    想起去年8月5日那个特殊的日子,山西省保德县林遮峪乡元家山村建档立卡户刘效义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那天一大早,天还蒙蒙亮,全村搬迁户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就收拾好家当,准备进城入住保德县易地搬迁惠民家园一期移民新居。”

    元家山村距县城40公里,整个地域产业结构单一、无工业,是典型的农业乡村。为改变“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现状,改善地方人口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借力精准扶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13户建档立卡户率先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

    贫困户刘效义激动地跟记者说道:“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党的好政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还能进城住楼房!想都不敢想,梦都不敢梦!今天却是实现了!感到自己活着很幸福!”

    提起过去说到现在,贫困户刘明全也是感慨满满,以前一家人挤在一间小土窑洞里,居住环境相对恶劣,看到现在的景观式住房,上下串门的村民乘坐上了电梯,刘明全笑开了颜:“没想到能够享受到这么好的政策,脱贫致富有希望了,听说扶贫工作队还要安置我们的就业,就在新居附近为我们安置一些工作,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很激动,感谢党的恩情。”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五个一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超常举措。脱贫攻坚以来,保德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严实导向),严守“五条线”,落实“六环联动”,破解“七个问题”(人钱地房树村稳),精心组织,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到2018年11月底,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涉及124个村2852户8406人总任务全部完成。建成集中安置点3个安置房2197套17.6万平方米,入住率、脱贫率实现100%。

    一、党建引领

    为了让搬迁群众在安置点“感觉如家”,坚持党建引领,全面优化社区治理,持续跟进公共服务,搭建社会融入机制,真正形成了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成立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新路径,实施“1258”社區治理模式,构建新型社区融入机制。强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内设民政社保、劳动保障、卫计服务、综治武装、宣教文化、党群服务等多个服务窗口,在对搬迁群众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一站式综合服务,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为搬迁群众提供便民、规范、廉洁、高效服务;对搬迁群众实行“双重管理”,所属原乡镇党委负责搬迁村党组织建设,社区党委负责对各村党小组的工作指导和管理;通过搭建“社区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代表、党员”和“社区、网格、楼长、单元长、搬迁户”双五级治理机制,实现党建引领和居民自治的有机统一;统筹开展组织建设、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矛盾纠纷、就业创业、公共设施建设等“八项服务”。依托“社区居民学校”“道德讲堂”“送戏下乡”等载体,进一步引导群众树立向善向上向美的社会观念,引导健康生活、主动融入;以中国社会扶贫网为纽带,以县扶贫基金会、县扶贫孝善基金会、县志愿者协会“三会”搭台,通过消费扶贫、爱心超市、志愿义工“三下乡”,切实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搬迁群众由“村民”向“市民”的融入转变。

    “人老了,精神境界不能老,退休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不能褪”,这是退而不休的保德县惠民社区党委书记庞焕兰暗藏在心中的坚定信念。2011年,庞焕兰从妇幼院院长的岗位上退休,2018年10月,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入住,她被返聘为惠民社区党委书记。几个月来,凭着丰富的经验和一颗火热的心,对党负责,为民所急,积极思考和琢磨跟进管理的科学方法,赢得了124个村2166户6583人的一致认可。2019年,她被县委政府评为“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她的践行体验总结提炼出了一段精辟的社区文化,即:敬重、创新、服务、感化、开愚。

    二、“两业”支撑

    通过转移就业驱动、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打造鼓动、生态建设联动、农村改革促动和整沟治理推动“六轮驱动”,实施产业就业“双十双五”工程,构建“两业”支撑体系,确保人人有就业途径,户户有增收门路。

    一是“两业”并举全覆盖。按照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宜业(就业)则业的原则,实施“10+10”产业,助推脱贫推动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实施十大农业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引导、政策扶持,重点发展有机旱作、生态扶贫、光伏扶贫、特色林果、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旅游扶贫、电商扶贫、两红提质增效等十项特色产业,发挥“中国枣乡”“黄河明珠·保德”“谷香保德”等品牌引领作用,建立股份、订单、服务、劳务、租赁等联结模式,巩固旧村退耕还林、光伏项目、土地复垦增减挂钩、荒山造林、资产收益“五个全覆盖”成果,实现了产业扶贫“五有”全覆盖。拓展十大就业创业渠道,搭建输出地劳动就业信息平台和输入地维权指导服务平台,拓展出扶贫车间、产业园区、居家手工作坊、小商品批发市场、保府三产服务业、保德好司机、造林专业合作社、鄂尔多斯奇瑞汽车厂、山西护工、公益岗位等就业创业渠道,实现搬迁群众中有劳力家庭就业创业全覆盖;积极培育扶贫产业园发展壮大,已有山西可宝食品有限公司(红枣深加工)、西北小商品批发市场(就业创业)、山西保府服装贸易有限公司(服装加工)、13个乡镇扶贫车间(实训基地)等7个企业落地。保德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2228户6825人,其中有劳动力1784户4237人,截至目前,在整体搬迁村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57万亩、浅山丘陵区经济林种植1.31万亩,惠及591户2302名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4700余元;实施村级光伏电站5兆瓦,惠及10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土地复垦755亩,交易收益11325万元;依托61个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荒山造林1.62万亩,730名贫困劳力人均劳务补贴7500元。累计实现就业创业2669人,其中:公益性岗位112人、自主创业475人、外出务工648人、本地就业1034人、其他就业400人,实现户均就业1.5人,工资性收入2万元以上。960名因病、因残、无劳力等特殊群体,通过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等资产收益措施带动,并落实社保兜底政策予以保障,织密织牢保障“安全网”。

    二是收入保障全巩固。围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思路,培育发展“双五”产业,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夯实富民强县基础,以工促农,以工带农,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健全稳脱贫奔小康长效机制。政策支撑夯基础,出台《保德县“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指导意见》《保德县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奖补政策》《保德县就业扶贫“以奖代补”实施细则》等7类44项产业扶贫政策、3类16项就业扶贫政策、4类18项社会保障政策,构建起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链,促进产业就业稳定持续发展。培育发展“5+5”产业,一方面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餐饮业、特色食品加工业以及家政服务业等“五小产业”,补短板、促增收,让特色产业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另一方面,立足资源富集优势,在煤炭稳产能、提产值基础上,大力发展铝镁、煤层气及新能源、现代物流、旅游、林果等“五大產业”,强支撑、扩总量,以工促农、联动发展,让优势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柱。

    三是合法权益全保障。从户籍、土地、权属权益、后续管理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建立“137”权益保障机制。“1”即成立保德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服务中心,统筹各单位、各乡镇、社区以及帮扶干部力量,发挥面的统筹作用,抓后续帮扶及权益保障;“3”即搭建产业就业站、稳脱贫奔小康站、民事双向代理代办站等服务站点,发挥点的聚焦作用,连接十乡百村千家万户,开展产业就业、稳脱贫奔小康、便民服务作用,引导搬迁群众转变观念尽快融入新环境;“7”即保障群众“七项基本权益”持续不变,即:整村搬迁后,村民享有的退耕还林等各项政策补贴保持不变;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等合法权益保持不变;农村医保、养老、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权益保持不变;对农村、农民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和渠道保持不变;村“两委”主干的工资待遇三年内保持不变;原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享有的权益保持不变;享有的脱贫攻坚各项支持政策保持不变。同时,积极探索对整体搬迁村各类资源进行开发,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搬迁户收入,盘活搬迁群众的宅基地、承包地、林地“三块地”,出台土地(林地)流转特惠政策(政府每亩流转奖补200元),引导合作社、能人大户统一经营。截至目前,已流转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三块地”5000余亩,由3个公司、6个合作社、9个能人大户集中经营。如:窑洼乡桃园局村引入保德县五谷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综合园区项目,整村打包流转全村土地14年,所有村民每人每年获得土地流转租金3400余元,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可持续的生态脱贫之路。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