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2020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及2021年展望
范文

    原倩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供求关系调整、全球流动性变化、美元汇率波动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V”型走势。2020年初,路透/Jefferies商品研究局指数(RJ/CRB)从185.57的水平迅速下跌,至4月21日跌至106.28的谷底后持续回升,至12月31日达到167.83的水平,较4月谷底反弹57.9%,较年初仍下降9.6%。2021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回升态势,至2月12日达到185.29,基本收复2020年的“失地”,较年初上涨10.7%。

    一、2020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一)国际油价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2020年以来,国际油价呈先降后升走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影响,年初之后,国际油价一度大幅跳水,至4月20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两度跌破20美元/桶,WTI原油价格跌至-37.63美元/桶。此后,疫情恐慌有所缓解,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及减产补偿机制,美元指数走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始恢复,国际油价企稳回升。12月31日,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价格分别回升至51.8美元/桶和48.52美元/桶,较4月21日19.33美元/桶和10.01美元/桶的低点分别上涨168%和384.7%,较年初分别下降21.8%和20.7%。2021年以来,国际油价延续回升走势,至2月12日,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价格分别达到62.43美元/桶和59.47美元/桶,较2021年初分别上涨22.2%和24.9%,较2020年初分别下降5.8%和2.8%。

    (二)天然气价格低迷之后冲高波动

    2020年初至6月,受全球需求疲软拖累,天然气价格比较低迷。6月26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天然气期货收盤价跌至1.4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年内低点,较年初2.1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下滑31%。进入7月份之后,受全球天然气产量下降、需求回暖等因素带动,天然气价格快速回升,10月30日达到3.3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高点,较年初上涨59.2%,达到自2019年1月20日以来的最高值。之后有所下降,至12月31日,天然气价格降至2.5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仍较年初增长19.7%。2021年以来,天然气价格波动上升,2月12日升至2.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较2021年初上涨11.5%。

    (三)国际黄金价格冲高后有所回调

    2020年以来,受欧美股市宽幅震荡、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加码和美元指数走低等因素影响,黄金迎来新一轮涨势。8月6日,COMEX黄金期货收盘价达到2058.3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较年初上涨34.8%。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拜登胜选“靴子落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8月至今黄金价格稳中趋降,至12月31日降至1892.7美元/盎司,仍较年初上涨23.9%。2021年以来,受美元指数有所回升、疫情形势和避险情绪有所缓解等因素影响,黄金价格延续缓慢下滑态势,至2月12日降至1823.2美元/盎司,较年初下降6%。

    (四)铁矿石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2020年1—4月,铁矿石价格受疫情影响较小,保持平稳波动态势。5月以来,随着各国经济逐步“解封”、需求回暖,加上港口库存结构性短缺等供给侧因素影响,铁矿石价格进入持续上涨周期。12月31日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结算价收于986.5元/吨,较年初655.5元/吨的水平上涨50.5%。2021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延续波动上涨态势,至2月10日达到1057元/吨,较年初上涨5.8%。

    (五)主要农产品价格涨势明显

    2020年1—8月,受疫情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呈波动运行、略显低迷态势。8月1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玉米、大豆期货收盘价分别为491.5美分/蒲式耳、310.75美分/蒲式耳、878.25美分/蒲式耳,较年初分别下滑12.27%、20.6%、6.9%。8月中旬以后,受疫情缓解、工业生产复苏、农产品需求扩张以及东非、南亚、西亚等地区蝗灾蔓延等外部冲击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稳步回升,至12月31日,小麦、玉米、大豆期货收盘价分别为641.75美分/蒲式耳、485.75美分/蒲式耳、1314.25美分/蒲式耳,较年初分别上涨14.55%、24.15%、39.33%。2021年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2月12日,小麦期货收盘价为637.5美分/蒲式耳,较年初下滑0.9%;玉米、大豆期货收盘价分别为539.5美分/蒲式耳、1371美分/蒲式耳,较年初分别上涨11.3%、4.1%。

    二、影响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分析

    (一)供需关系天平开始向结构性供给短缺一侧倾斜

    从供给侧看,大宗商品尤其是基本金属的供应大致需要5—6年的周期,上一轮大宗商品生产商大幅削减投资发生在2014年前后,其供给紧缩效应目前正在显现,短期内恐进一步加剧。从需求侧看,主要经济体基本开启复苏进程,餐饮、住宿、旅游、文娱等产业有望转暖,被压抑的需求在未来1—2年可期得到释放。如,全球最大的游轮公司之一嘉年华表示,2022年的游轮预订量已经超过了2019年的预订量。受此影响,原油等大宗商品需求将继续反弹。综合考虑,2021年国际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将向供不应求的一方倾斜,大宗商品的结构性短缺态势将逐步显现,并对价格产生重要推力,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进入结构性上涨周期。

    (二)美元汇率走势面临主客观双重不确定性

    从主观看,一方面,弱美元有助于提高美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带动国内就业;另一方面,强美元通常是美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与特朗普不同,从克林顿到奥巴马政府,美国一贯追求强美元政策,以彰显其经济实力。从客观看,美元汇率受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效果、市场主体预期等因素影响,未来走势面临不确定性。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货币,美元汇率变动对大宗商品价格具有“尺子效应”,二者通常呈明显的二律背反运行态势,美元汇率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

    (三)全球流动性状况或将面临紧缩

    疫情暴发以来,各国央行纷纷加大宽松货币政策力度,全球刺激政策规模空前,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存在巨额流动性,未来其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存在两种可能。第一,如果疫情持续缓解,经济复苏如期而至且持续深化,尤其是通货膨胀压力陡增,各国或将纷纷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全球流动性由松转紧,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新的压抑效应。第二,如果疫情防控形势再次恶化,各国不得不出台新的封锁措施,经济活动将遭受新一轮打击,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不仅不会退出,反而将进一步加码,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新的拉升效应。就目前情况看,2021年上半年各国快速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下半年经济形势稳定,各国开始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受到一定的抑制。

    (四)不确定因素逐步增多

    拜登一改特朗普单打独斗做法,大力推行盟友战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面临新一轮重组,一旦地缘风险点被引爆,将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巨大影响。近期,以色列与伊朗紧张关系加剧,对国际油价稳定构成潜在威胁。一段时间以来,俄欧关系不断恶化,俄欧关系陷入困境。这恐将直接冲击俄对欧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供应,同时与中东局势变化形成共振,给大宗商品价格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三、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展望

    综合判断,在供给侧结构性短缺、疫情初步控制、经济回暖可期等因素影响下,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有望维持目前的回升态势,全年价格有望高于2020年,部分大宗商品甚至可能迎来新一轮“牛市”。与此同时,受美元汇率波动、地缘政治不稳、流动性前景不明以及极端天气等外部因素影响,大宗商品走势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预测,202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石油价格将增至44美元/桶;基本金属和农产品价格均有望实现一定幅度上涨。中科院预测中心预测,202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回升,其中,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将分别上涨23.6%和22.7%,CBOT大豆、玉米和小麦期货均价将分别上涨18.5%、18.3%和9.1%,基本金属价格也将出现明显上涨。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