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A股市场量价关系的研究 |
范文 | 秦健伟 李朕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2-137-02 摘 要 以中国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以上证指数为例。结合上证指数自1998- 09- 01到2018- 09- 01的成交量表现,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二级市场上的量价关系表现。结合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均线理论、K线理论,总结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规律。 关键词 中国A股市场 上证指数 量价关系 均线 一、文献综述 陈怡玲等(2000)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得出结论,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与交易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中国股市在股价上涨时对应的总交易量更大,产生不对称的交易量-价格变动关系。李双成等(2008)利用非对称成分CARCH-M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个股的量价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主要由非预期交易量解释。本文希望在此基础上结合“葛兰碧九大法则”根据中国A股市场的实际情况将技术分析的一些指标如:MACD、均线、K线纳入考虑范围,对不同时期的量价关系进行研究。 二、数据描述 上交所侧重大中型国有企业,深交所侧重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上交所的市值比深交所大,成交量也远大于深交所,因此选择上交所的成交量进行分析更有意义。道氏理论认为价格的波动最终可分为三种趋势: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主要趋势又分为三个阶段(以上升趋势为例)。第一阶段是积累阶段,股价横盘整理。第二阶段是上涨阶段,更多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第三阶段是市场价格达顶峰后出现的又一个积累期,市场信息更加众所周知,交易更加频繁。第三阶段结束的标志是下降趋势,之后又进入积累期。根据道氏理论把上证指数自1998-09-01到2018-09-01的数据进行划分。间隔点的选取一般是选择主要趋势附近的最低点。数据来自中泰证券交易软件、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下面对二级市场不同时期的量价关系的研究基于上述区域的划分。 三、数据分析 (一)1998年9月1日到2005年6月6日 上升行情前的积累阶段,1998年9月1日562.2万的成交量到1999年6月25日5781万的成交量,是典型的价涨量增,在此之前,上证指数已在1289点附近的矩形区域内横盘近两年,横盘整理期间5、10、20、30日线走势基本一致,区别程度不大,所以均线方面选择60日线、250日线进行分析。1998年4月8日60日线上穿250日线,金叉附近的成交量在 1000万左右,最大成交量是4月7日的1628万,4月8日的成交量是1414万。与之对应的是1999年6月23日60日线上穿250日线,金叉当日的成交量是3027万,最大成交量出现在6月25日5781万。1998年4月8日的金叉只带来了为期2个月的短暂上涨,而1999年6月23日的金叉却开启了为期2年多的积累阶段的上涨行情,这两个金叉都带来了价涨量增的市场表现,但上涨趋势维持的时间不同,原因在于两个金叉附近量能表现不同。2001年6月14日积累阶段的上涨行情结束转入积累阶段的下跌行情至2005年6月6日,近4年的时间里股指一路下挫,期间虽有3次反弹,但由于反弹时的成交量均低于前面积累阶段上涨行情相同点位附近的成交量,成交量不足以支撑此时的股票价格指数,所以只是反弹,股指还要继续下挫。 1998年4月8日和1999年6月23日間隔1年零3个月,处在同一整理行情中,成交量数据参考性良好,可以相互借鉴。价涨量增十分正常,是流通市场的正常特性,预示着投资者积极买进股票,成交量活跃,多头力量在扩散。 1999年8月6日前后出现量缩价横,股价上涨一段时间后出现价横量缩,意味着买盘不足,涨势难以继续,股价很可能止涨下跌。9月10日开始股指下行但由于1999年12月30日股指收至250日线上,250日线作为支撑线且此后的成交量逐渐放大,60日线与250日线的死叉没有形成,均线多头排列,股指恢复上行至2001年6月13日。由于2001年5月21日前后的成交量水平低于此前股指在1700点附近的成交量水平,出现顶背离,故6月14日股指开始下跌,9月4日60日线下穿250日线形成死叉确认了这一趋势。此后近4年的时间里股指一直向下调整。 (二)2005年6月6日到2008年10月28日 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是自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以来上证指数达到的最高点。10月16日以后上证指数一路下行至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点。从6124.04点到1664.93点历时1年零12天,股指下跌4459.11个点位。仅2008年一年上证指数就跌去3452个点位,交易行情惨淡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股票内在价值被高估;国家没有干预二级市场,市场按供求关系自觉做出反应。2008年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发展并不完善。2008年10月5日证监会宣布启动融资融券试点。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挂牌交易。因此股票市场从6124.04点到1664.93点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政府可以不参与救市。因此2008年的下跌行情不存在“时间换空间”是迄今为止最惨烈的下跌行情。 2007年5月24日4151.13点处的成交量是2.396亿,此后出现价跌量缩,但由于2007年6月5日股指低开高走收到60日线上方,60日线成为支撑线且6月5日之后有成交量逐步放出,所以股指回升到6月19日的4280.85点,但由于6月19日的4280.85点没有突破前高5月29日的4335.96点所以6月19日以后股指向下调整。股指7月10日再次考验60日线。2007年7月20日到 2007年10月16日是价涨量横的市场表现,此时的股指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点,除非9月17日之后几天放量续涨,否则后市涨幅不会过大,此后股指从6124.04点下跌到1664.93点历时1年零12天,下跌4459.11个点位。2007年11月23日和2008年9月12日分别出现了本次下跌行情的低量和次低量3346万和3479万,成交量收缩的原因都是惜售,只是两次惜售的动机不同。11月23日的惜售是因为此时60日线还未下穿250日线形成死叉,再加上此时证券市场上的传言,绝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是盘中调整,调整过后股指将继续上涨,为此投资者惜售股票。9月12日的惜售是因为此时的股指是2079.67点,与6124.04点相比下降了4044.37个点位,此时的股指几乎是在底部了,持有股票的人更不会轻易出售。 (三)2008年10月28日到2013年6月25日 2009年7月29日的成交量是3.032亿,2010年10月18日的成交量是3.137亿。在2010年7月2日到2010年11月11日的反弹行情中,10月18日虽然放出3.137亿的成交量并且 5、10、20、30、60日线呈多头排列但由于250日线下行且没有上升趋势,涨势不能持续只是下跌过程中的反弹。11月11日达到3186.72点的反弹高点后股指进人上下通道继续下跌直到2013年6月25日的低点1849.65点。2008年10月28日到2013年6月25日作为剧烈下跌之后的整理阶段,股指围绕250日线上下波动,250日线在均线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根据250日线的趋势安排交易行为。 (四)2013年6月25日到2016年3月1日 2015年6月12日牛市的高点是5178.19点,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相比,后者登顶6124.04点时,A股的总市值是324587.74亿元、流通股本是4682.77亿股、成交金额是454771.3亿元;前者A股的总市值是529251.65亿元、流通股本是36773.67亿股、成交金额是 2546837.74亿元。2015年顶点的成交量是2007年顶点成交量的5倍多,所以高杠杆、高估值是2015年行情的主要特征。因为A股的体量15年与07年相比有所不同,所以两次牛市的成交量没有直接可比性。2015年上升行情开始前的横盘整理阶段,机构有一次试盘行为,2014年7月9日上证指数跌幅1.23%,跌破60日线,与同期K线相比,7月9日的阴线实体部分长,但之后几天成交量运行依旧平稳,助跌情绪并不浓厚。7月10日之后成交量逐步放大,7月11日收至60日线上,7月16日5日线上穿10日线形成金叉,7月17日股指回踩10日线,7月22日K线收至5日线上,当天的阳线实体部分长上影线短,涨势强劲。2015年的上涨过程经历了两次回调,分别发生在2015年2月9日和5月8日,两次回调均没有跌破60日线,所以下跌是次要趋势,上涨是主要趋势。 (五)2016年3月1日到2018年9月1日 2016年3月1日到2017年8月14日股指的表现是打压吸筹,横盘阶段打压吸筹多见于绩优的大盘股,这些股票的基本面非常优秀,股价一有变动就会引来大量投资者,致使机构还没有吸够筹码,股价就已经上涨。大盘股对上证指数的贡献大,故上证指数多用横盘阶段打压吸筹,具体操作是大盘上涨时,在卖出档挂大卖单以阻止上涨,大盘下跌时在买入档分批埋伏小买单,吸收筹码,而吸收筹码又不可避免的带来股价的小幅上涨。2017年8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對中国开展301调查,此后对股指走势的分析需要着重考虑国际环境。2017年12月28日到2018年1月29日是典型的价涨量增,2018年1月29日之后国内受上市公司公布财务报表的影响,国外受美国股市的影响上证指数开始暴跌。4月23日60日线下穿250日线形成死叉,下跌行情得到确认,此后虽有上涨,但60日线作为压力线,股指难以突破,还会继续下跌。 四、结语 价涨量增、价跌量缩普遍存在;价涨量缩一般存在于上涨阶段的中后期,成交量收缩后,后续涨幅的确定需要借助BOLL线,BOLL线向下开口上涨结束。此外由于追涨、惜售心理的存在,股价上涨时成交量更容易放大,股价下跌时成交量虽会萎缩但由于股票市场总市值、流通股本的变化,与上涨前相比成交量水平仍有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怡玲,宋逢明.“中国股市价格变动与交易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学报,2000(2):62-68. [2] 郝睿.“中国股票市场价与量的长期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 [3] 李双成,王红霞.“中国股票市场交易量与价格波动关系实证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12):1-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