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效果观察 |
范文 | 言秋亚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用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中医针灸疗法。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中医针灸疗法可以显著地提升疗效并缩短痊愈时间。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中医针灸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3..01 周围性面瘫属于一种神经内科疾病,其急性期病情发展快,且伴有局部疼痛,若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易引发后遗症,从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为患者采取更好的治疗方法对其身心健康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探讨中医针灸用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我院对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8例此病患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为23~64岁,平均年龄为(45.29±3.49)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5.35±3.9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西医治疗:(1)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口服尼泊松片,发病当天開始服用,起始剂量为60 mg/d,每日减5 mg,连服12 d;(2)抗病毒治疗:口服阿昔洛韦,0.2 mg/次,3次/d,连用4周为1个疗程;(3)B族维生素:口服维生素B1片,10 mg/次,3次/d;口服甲钴胺片,10 mg/次,3次/d;连用4周为1个疗程;(4)扩血管治疗:口服地巴唑片,20 mg/次,3次/d,连用4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加用中医针灸疗法:(1)针刺穴位:①急性期:足三里(双)、合谷(双)、太冲(双)、颊车、承浆、四白、风池、地仓;②急性期后加以下穴位:阳白、翳风、地仓透颊车、水沟、攒竹;(2)针刺方法:选用型号为1~1.5寸的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后浅刺面部穴位,深度为1~2寸,保持手法轻柔,无需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总有效率;②痊愈时间。 1.4? 判定标准 显效:难以完成闭眼、抬眉、鼓嘴等动作以及口眼歪斜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比较数据,以x2检验和率(%)、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计量资料,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痊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痊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面部神经病变,其致病原因涉及到病毒感染、受寒以及面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常伴有难以完成闭眼、抬眉、鼓嘴等动作以及口眼歪斜等临床症状。周围性面瘫病因复杂且治疗难度大,而且急性期病情发展快,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引发后遗症,从而对患者的面部状态以及身心健康均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因此,必须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综上所述,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中医针灸疗法不仅可以显著地提升疗效,而且还可以缩短痊愈时间,因此有必要将此种疗法推广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当中。 参考文献 [1] 陈衍名.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23-124. [2] 郭向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3):90-91. [3] 王? ?超,刘? ?霞.探讨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J].双足与保健,2017,26(18):117-118. 本文编辑:李 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