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范文 | 段春英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所选取的患者均来自于2017年10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分为两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服务中采用循证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心梗复发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4..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较大的威胁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会产生胸闷、胸痛症状,同时也会出现心律失常现象[1]。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因此本文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详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患者均来自于2017年10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分为两组(n=40)。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虽有差异,但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具体护理措施:(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循证小组组长,并对组员进行培训,对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寻找资料、证据支持,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循证护理方案。(2)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并且详细的记录,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生存质量。(3)加强诱发因素的控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同时控制患者的探视时间与次数,促使患者的睡眠时间重组,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应对病房进行消毒,减少病菌对患者感染影响。(4)用药指导。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及时的调整患者的药物用量,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护理人员应疏解患者心理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6)疼痛護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调整患者体位,减轻患者心绞痛的疼痛感,并且必要时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数据和护理满意度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中进行数据分析,复发率数据和护理满意度数据均由x2检验,结果P<0.05表示有意义,差异性显著。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并且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会出现心律失常现象,需得到及时的治疗,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患者的生命安全则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进而死亡[2]。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抢救中,加强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循证护理可以结合患者的需求、充分的理论知识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为患者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3]。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服务中采用循证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心梗复发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爱英.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5):145. [2] 房 霞,姜 忠.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4):109-110. [3] 蔡爱梅.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3):97+100. 本文编辑:赵小龙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