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究视角下的小学计算教学例谈 |
范文 | 吴斌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传统的计算教学中,学生会感到十分枯燥,对计算学习缺乏兴趣.“分数乘法”是小学阶段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基于此背景,以“分数乘法”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探究计算教学充满“探究味”的策略,希望能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计算教学;探究;分数乘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很多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一般都是让学生在“练”中掌握计算方法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计算学习是被动的.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算理和算法进行探究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分数乘法”是小学阶段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分数乘法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包括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对计算方法的应用以及对倒数运算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分数乘法也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个知识点,他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造成这一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深入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抓住教学关键点,引导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探究. 一、优化生活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生活情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为学生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把教材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让他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为中心”背景下,要基于学生的视角对生活情境进行优化,以此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例如,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生活情境:“周末小明在家洗衣服,一共要洗10件衣服,小明在一定的时间内洗好了其中的25,小明已经洗了几件?”“小芳在修剪草坪,这块草坪有12平方米,小芳修剪了总面积的13,剩余还未修剪的草坪有多少平方米?”这种题目与生活更为贴近,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丰富出题形式,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善于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可以在分数乘法计算教学时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以促使学生完成高效探究. 二、借助“微课”辅助,做好探究铺垫 “微课”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兴教学方式,是采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前选择对知识概括准确且完善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展示,以帮助他们对学习重难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使用“微课”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课堂更为高效,在课堂上直接对准学习的重难点,从而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教学“一个数乘分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数学内涵进行理解,同时学会如何进行分数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时可先使用“微课”的方式来为学生阐述相关的重难点知识.具体地在微课中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数学内涵和应用范围,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等进行了介绍,让学生对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使教学更具目的性.教师在播放完视频后,开始运用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同时借助相关练习来巩固课堂所学,以使学生训练数学认知能力的同时,完成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 三、引导数学交流,尝试多种算法 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讨论,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找到一些新的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到数学的奥妙之处. 例如,教师在教学“8×34”一题时,可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不同的算法,并对不同方法的好坏进行比较,最后再选出一种自己觉得更为简便的一个方法.于是经过热烈地讨论后,有的学生认为,“8×34”其实就是“8÷4×3”;也有學生提出把“8”看成分数“81”,然后用分数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还有人说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化.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并给予支持和表扬,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还可以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的方法,让他们充分开动脑筋,去更深层次地掌握分数乘法知识.教师在其中只需发挥好引导作用,让学生对自认为简便并且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 教师在教学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正符合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师生有效互动有利于确保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四、渗透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思维 教学分数乘法时,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仅仅只是将各种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要保证学生不仅掌握技巧,还要在思维上领悟其精华,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对分数乘法的教学,教师应积极引入数学思想,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例如,可通过如下问题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小华帮助爸爸改造自家的院子,将草地改成花圃,其中的10平方米必须种植山茶花,而栀子花的种植面积是山茶花的12,请问栀子花的种植面积为多大?”在引导学生解决此类简单问题时,便可以融入类比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将其中的12改成0.5,50%,24等数据.接着引导学生去发现,其实这些数据都是表示相同的意思,分数与分数之间,分数与小数之间,分数与百分数之间都可以进行相互转化,从而使某些计算得到简化.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面对其他问题时,能够通过潜意识的类比迅速回想起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除类比思维外,也可把转换、对应等思想渗透进分数乘法教学中去,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还要教会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为此,只有结合数学思想的分数乘法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从而领略数学的魅力. 总之,分数乘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分数乘法教学要充满“探究味”,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分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并且,能够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解决数学问题,以此促成他们数学学习的高效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