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中语言学与档案学的协同机制 |
范文 | 王素改 摘 要:方言有声档案建设是语言学和档案学知识综合运用、协同创新的成果,两个学科分别提供理论基础和操作手段是保障方言有声档案建设、保存和使用的基石。语言学主要为方言档案提供语料,档案学为方言档案建设提供音档记录。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方言分区、录制标准、档案应用等问题。方言档案建设应当有连续性。 关键词:河南方言;有声档案;统一标准;协同机制 引言 河南古为豫州,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之南,因此被称为河南。河南方言主要为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黄河以北的安阳、鹤壁、焦作、新乡等地市为豫北晋语。河南方言与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有许多一致性,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与普通话差别细微;但河南方言也存在许多不同于普通话的特点,主要集中在语音方面:普通话中尖团音不分,如:“修=休”、“想=响”,河南方言普遍区分尖团音,如:“修≠休”、“想≠响”。“脚、削、确、略”等古“见系字”在河南方言中的韵母发音与普通话不同。河南方言也不是匀质体,其内部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区的方言虽然可以相互通话,但语言之间的不同非常容易察觉。建设河南方言有声档案有利于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存河南方言。建设河南方言档案是发掘中原文化、维系中原情感的有效手段,还可以为刑侦等专业提供技术支持。 方言有声档案建设是综合语言学和档案学两个学科的实践工程。语言学认为有声方言档案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语言,主要为保护濒危语言;通常在语言学理论下按照语言规律对特定目的地进行方言调查、采集、整理,形成语言差异丰富的方言有声语料库。档案学认为有声方言档案是档案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方言志的补充材料,通常以行政地区为单位,组织档案系统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选定老派、正宗的发音合作人进行语音收集和整理,形成音档保存。方言调查和方言语音归档自身性质决定了方言有声档案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语言学和档案学需要构建合理的协同机制才能保证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说,应当根据语言学规律和基本的语言理论进行方言语料的收集,根据档案学的要求进行音档的规整、保存与利用。方言档案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方言分区、统一标准、方言利用等层面因素。 1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要统一标准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是全国有声档案建设的一部分,是全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应当有统一标准,应当与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保持一致。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为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任务要求,由教育部、国家语委2015年组织启动的语言有声档案建设工程,协调全国范围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1]。从2008年起,教育部、国家语委即有计划地开始全国语言有声档案建设,先后在江苏、上海、北京等8省份开展了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其中,江苏、北京、上海三地的语言资源调查、整理已经完成,取得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并探索出一套“政府主导、学者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专家团队运作及项目管理办法,完善了方言有声资源库的建设方案。技术层面,“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技术规范与平台研发”在2014年得到了科技部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2015年国家依托当地高校启动对山西、浙江、重庆、福建四省市的方言调查,同时采用聘请专家组成调查团队的方式对濒危语言进行调查,充分整合资源,健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平台,并按计划启动不同省份的语言保护工作。 虽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通过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不断地将濒危语言和方言纳入语言保护的行列,但我国还没有对方言调查建档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虽然各个方言调查区都采用语言学中的调查内容,但在数据格式、调查内容、操作流程等方面还存在差异。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作为后启动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应充分考虑语音档案的标准问题,在之前项目的基础上,借鉴我国对濒危语言田野调查的操作规范和国际开放语档联盟OLAC(Open Languages Archives Community)的音档规范,制定统一标准。[2] 2 河南方言档案建设要注意区域划分 河南省辖18个地市,共159个县(市、区),总人口10722万人。据《中国方言地图集》河南方言大部分属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和晋语的邯新片。河南省内部的中原官话又分为郑曹、洛徐、蔡鲁、信蚌等四个区域。贺巍《中原官话的分区(稿)》将河南的中原官话分为郑开片、兖菏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商阜片、信蚌片、汾河片等8个方言片[3],各个片区之间的语言差异细微。档案学理论下的方言有声档案建设一般以县(市、区)为单位,极少考虑方言本体的分片,缺少各县(市、区)方言之间的共性整合。语言学框架下的方言有声档案建设虽然一般也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考察,但是除了地域问题之外,语言学更多关注各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各个方言区的界限和过渡地带研究。语言学框架下的方言有声档案建设容易构建系统的调查体系,但同时也存在先入为主的思想,不容易发现各方言片区之间的新差异。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可以分批次进行,首先根据已有的方言研究成果挑选研究基础丰富、方言特点明显、方言变化较快的地区进行方言调查和整理归档,形成河南濒危方言语音档案进行保存,完成第一阶段成果。其次按照档案学传统,对各个县(市、区)进行方言调查和整理,遵循方言调查的基本原则和语音档案的基本要求整理为第二阶段的成果。第三阶段选取各方言片区的交界毗邻地区进行方言调查和材料收集,探求方言片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变化。通过三阶段的调查研究形成资料全面充分、重点突出、界限清晰的河南方言有声档案。 3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要有连续性 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和保留下来的可被查阅的语言、图表、声音及各种记录[4]。档案具有历史性,同时具有连续性,不同时期的档案通常可以组成档案联,成为研究某一议题最重要、最真实的材料。方言研究一般只关注共时层面的研究,主要课题集中在当今某一地域的方言在语音、词汇、句法上的特点,只有寻求对语言特点的解释时才探求方言的历史来源。古代汉语研究,特别是古代汉语的语音研究由于没有保留语音档案,只能通过构拟的方法进行。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是档案学范畴,因此方言档案也应当有连续性。但方言有声档案建设作为语言学的问题又有其自身特点,相较于其他档案,方言的变化缓慢,不同年龄层的方言才会表现出不同。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应当是一个连续工程。连续工程首先表现在方言音档可以每十年进行一次调查整理,反映十年间同一地区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变化。连续的河南方言档案也应当可以在共时层面得到体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在方言上也必然表现出差异。选择方言发音合作人时注意年龄层次,不但要选择最地道、最正宗、最老派的发音合作者,也应当分别选取中年、青年两个层次的发音合作者,三者的年龄差异在二十岁为宜。老派的方言合作者按照方言调查的基本要求,必须符合诸如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没有离开过本地等条件,对中青年发音合作者则可以不做这样的要求,以反映真实的方言面貌。 4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要有实用性 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同时要考虑自身的实用性。语言学意义的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其次方言有声档案建设可以为方言研究提供语料,为进一步确定方言分区,发现语言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规律,更深层次地发现语言变化的规律等。语言学意义下的方言有声档案建设是为语言资源库贡献语料,对有声档案的利用则主要是选取语料。档案学意义下的方言有声档案建设要将方言语料数字化,并通过不同介质保存归档,需要设计程序完善的检索和利用。语言学背景下的方言有声档案建设是从“语料”来到“语料”去的过程,对方言有声档案的利用处于表面层次;档案学背景下的方言有声档案在建设初期偏向语料收集和整理,在中期偏向归档和保存,后期的方言有声档案则偏向综合信息的检索和利用。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成果不只是服务于方言学和档案学,它同时可以为人类学、文学、民俗学、艺术学、文化学提供有益的材料,也可以为信息处理、自动翻译提供思路,还能够为刑侦提供辅助性的手段。因此,在方言有声档案建设中要将语料和档案区分开来,同时,在档案建设初期应当预见后期的档案利用,在收集语料时有所偏向。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在完成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发掘新材料,包括词汇、民俗、民谣、文化等因素的收集。为了充分利用方言档案,可以建设网络数据库提供在线服务,为各类研究提供材料。 5 结论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以语言学和档案学为主要理论支撑,是涵盖多个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和协同创新。语言学和档案学协同下的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应当符合国家语保工程的统一标准,结合河南方言的实际情况分三批次进行。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不但为语言学和方言学服务,而且可以建设在线检索程序,为人类学、文化学、刑侦等提供材料支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