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构建高校学生校园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思考 |
范文 | 赵聂 魏建 李学砦 学校体育文化教育的不足,正成为制约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对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对此,学校体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一、组织学生课外锻炼存在的困难 (一)教师及学生的课都多,课外锻炼时间受挤压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一般为每周16学时,每天第二、三、四大节排课。以往,第四大节为课外公共锻炼时间,学生很少有课,而受教学资源等条件的限制,现在的学生第四大节一般都安排有专业课(通识课、实习)等,课外锻炼时间受到挤压,无法保证。此外,高校普遍多区办学,体育教师跨区上课,周转困难。 (二)组织体系不利于落实学生课外锻炼 长期以来,体育运动委员会是各高校体育工作最高组织领导机构,委员会主任一般由校领导担任,秘书长由体育部门的领导兼任,并负责组织落实学校各项体育工作,个别院校体委下设有专门办事机构。所以,从组织构建上,体育部门无法针对全体学生部署工作。此外,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归属校团委领导,体育部门只有联合学生管理机构(如学生处、团委等),才能有效地部署和实施各项工作。 (三)运动场地、设施数量欠缺 在各高校新校区建设进程中,运动场地、运动设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观,功能日趋完善、数量有所增加。但从高校现有的学生数来看,运动场地、运动设施的数量仍然较少,满足不了国家规定“学生每周三次课外锻炼”的需要。 (四)学生课外锻炼自主意识较差 调查结果显示:“自习”“上网、玩游戏”“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三项主要内容。网络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占很大比重,“上网、玩游戏”“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重要选择,他们用在这方面的时间不少。而其他选项则体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主要由学生个体兴趣决定。参加体育活动虽然是其中一个主要选项,但面对网络世界的冲击,学生课外锻炼自主意识较为薄弱。 二、落实学生课外锻炼的对策 (一)动员和组织好校内各级学生体育骨干与体育教师一起参与课外锻炼 针对高校组织学生课外锻炼存在的困难,根据以往工作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只有动员和组织好校内各级学生体育骨干,使他们和体育教师拧成“一股绳”,积极参与到课外锻炼的动员、宣传、组织各个环节中,课外锻炼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江苏省委组织部、省体育局联合实施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工程,大学生村官必须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使得江苏省万余村官体育指导员“舞动乡村”,惠及万村千乡的百姓。 江苏省的这一做法提示我们:高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放开眼界,开动脑筋,不仅要搞好课外锻炼,增强学生体质,还要将组织学生课外锻炼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相结合,力争使一部分学生骨干通过参与组织课外锻炼,成为懂业务、善管理的校园体育指导员,以后走向社会也会成为推动社会全民健身事业的骨干。 (二)加强校园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 培训目的:旨在建设一支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校园体育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学生体育骨干在校院系班的积极作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懂体育知识、能在基层院系班、体育协会肩负起指导员职责,能动员组织小型体育竞赛活动的体育指导员。 培训对象:校院系班学生会体育干部、体育委员,体育协会(俱乐部)负责人,自愿报名者等。 培训内容:校园体育指导员基本职责,学校群体工作政策与组织注意事项,基层体育活动的特点及小型体育竞赛的组织方法,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常用体育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体育项目的裁判方法,科学健身的基本常识等。 培训办法:参照国家三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培训内容,由校团委、体育部门联合组织实施。聘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授课。培训期间受训学员必须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小型多样的课外竞赛活动,经培训合格者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学生校园体育指导员证书,优先向社会用人单位推荐。 此外,培训工作要注意分步骤、成梯次、分批次、有秩序开展。培训周期可长可短,亦可参考学生干部换届周期同步进行。 三、实施校园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学生课外锻炼组织体系 高校体育硬件设施在逐步增加,运动场地面积逐步扩大,功能日趋完善。但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区域分散,学生缺少健康生活理念,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缺少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缺少专门的组织人员,课外锻炼一直是困扰高校体育工作的“短板”。课外锻炼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升校园体育文明程度和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活跃体育文化氛围、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各年级大学生体育干部身在基层一线,影响直接广泛,并且富有热情,让他们接受培训配合体育教师担任校园体育指导员,在基层院系班引领、示范、带动和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健身活动,对落实高校课外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创建和谐文明校园 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课余空闲时间如何安排,精神情感世界如何丰富,都需要高品位的文化填充,存在与学生中的“牌瘾”“网瘾”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学生校园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建立和作用,不仅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也有利于引导其所在班级、寝室相互沟通交流,建立起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有利于传承特色校园体育文化 近年来,大家逐步认识到繁荣体育文化对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具有的重要性,对大学体育文化构建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高校体育竞技赛事频繁,但受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时至今日,类似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校际之间赛艇对抗赛,有地域特色、有校本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仍有待开发和扶持。放手让大学生做校园体育指导员,他们就可以肩负起创新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使命。 (四)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 大学生担任校园体育指导员,其工作实践过程就是对自身宣传能力、动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运作能力的最好磨练,此外,我们将对培训和考察合格的学生授予校园体育指导员称号,由校体委颁发证书,优先向社会用人单位推荐,这将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基层、服务大众、推动社会全民健身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社会体育人力资源培育与建设对策研究”(12240045054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