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地方高校“UGE”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范文

    吴国玺 王宏伟 姚琳

    【摘要】“UGE”模式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形成的以高校、政府及企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该模式围绕“三个坚持”,完善“UGE”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构建“金字塔”式创新体系,搭建科技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孵化平台,打造创业团队;优化服务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依托地方,突出实践,通过“UGE”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施,加强应用型教育的三个融合,培养“实基础、强能力、有个性、有社会责任感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UGE模式;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国家一方面应推动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争创国内一流大学,另一方面,应加强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内涵建设,创新高校办学模式,构建多方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索了推动高校变革的途径,师范大学从应用型师资培养角度,研究了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提出了“大学—政府—中小学”(U-G-S)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新模式。面向经济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具有特色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UGE”的内涵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UGE”模式的内涵

    “UGE”(University-Government-Enterprise)模式是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以高校(University)、政府(Government)及企业(Enterprise)三位一体构成的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高校、政府及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是以高等学校为主导,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体系,由政府及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教学、实践训练,且高校、政府及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指导学位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联合培养模式。

    “UGE”模式通过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由高校、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行业(企业)提供实践教学岗位。通过高校、政府及行業(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互惠多赢、协同创新、共同发展。“UGE”是在“大学—政府—中小学”(U-G-S)模式的基础上,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探索。

    (二)“UGE”协同育人模式

    地方高校应确立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的办学定位,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行业企业高度配合,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制订出台高校事业发展总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1.理念引领,“三个坚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一切工作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通过“三个坚持”,积极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通过“UGE”协同创新,落实“三全”育人。即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坚持产教融合,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

    首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将“UGE”协同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各项工作必须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其次,坚持以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产教融合必须实现高校智创资源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的融合,共同打造创新和育人平台,通过产教融合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必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再次,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培养应用型人才。由于创新是创业的源头和基础,以创新为引领,就是要以创新项目带动创业发展,以全方位创新支撑人才培养,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和促进学生创业就业。

    2.建立“UGE”协同育人体制机制。“UGE”协同育人,必须把协同育人摆在突出位置,建立“校长主抓、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的管理体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制度措施,形成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UGE”协同育人机构。如成立校长领导下的校地合作机构,由校长任组长,有关副校级领导任副组长,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校地合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UGE”协同育人事宜,协调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

    其次,高校、政府和行业怎样融合是“UGE”模式运行的关键。必须形成以学校为主导、政府为主体、行业(企业)高度参与,构建“UGE”体制机制。可以通过汇聚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构建教育、训练、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式。如:许昌学院2015年根据“UGE”发展需要,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了836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大楼,配备了19名专职人员,划拨了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确保创新创业工作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坚持从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等方面,密切联系地方经济,围绕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根据许昌乃至全省经济发展趋势,做好人才培养、咨询、跟进和服务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最后,完善制度措施。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高等教育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制订完善包括人才培养定位、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目标考核、绩效奖励、质量保障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激励二级学院和教师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制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引领计划、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创新创业实践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和加强产教融合。

    二、构建“UGE”三级创新教育体系

    (一)三个融合的“UGE”课程体系

    构建校地、校企双团队协作(双团)、校地、校企互派一百名教授、博士或高级工程师(双百)计划,即“双团双百”计划。按照“UGE”协同育人建设要求,构建三个融合的课程体系:一是“UGE”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将校地合作课程融入公共通识类选修课程,构建“UGE”与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二是把创新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构建“UGE”与创新课程对接的专业课程模块;三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UGE”与产业、行业(企业)对接的课程模块。通过校地合作创新创业专家顾问团,校内外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通过“UGE”的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用、多方共贏,实施人才培养。

    (二)构建“UGE”人才课程矩阵

    积极吸纳政府、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在政府、行业(企业)指导下,聘请一批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任务。与企业合作开发面向行业(企业)要求的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课程关联矩阵。

    (三)金字塔式“UGE”创新体系

    根据“UGE”协同育人的要求,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创业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必须获得不低于4个创新创业学分;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改革、完善,通过“2+X+Y”(2门必修主课+多门选修课+活动与实践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建设,逐步构建针对所有学生开展通识教育、有意愿创业学生开展专项培训和有创业项目学生开展定向指导的金字塔式三级教育体系,分阶段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实现“课堂教学+培训研讨+竞赛提升+项目路演+实战演练”为一体的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结构合理的教学体系。

    三、依托“UGE”,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搭建科技平台,提升创新能力

    通过工程技术中心、公共实验中心以及相关院系,建立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完善孵化平台,打造创业团队

    建设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基地作为师生创新创业实战演练平台,应充分发挥“思想碰撞区”“创业体验区”“创业苗圃区”“孵化加速区”“创业示范区”“创客梦工厂”六大载体的功能,逐步探索一条较为成熟的创意创新创造创业生态链。通过举办项目路演和项目推介会,为学生创业项目与地方企业对接架桥搭台;在国家双创周活动期间开展双创周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学院“视界”大讲堂(创业/职业)活动。

    (三)优化服务平台,培养应用能力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应以快捷方便的网络信息服务为载体,以众创咖啡、创业俱乐部、创客快餐、颍川众创等“服务站”、创新创业培训中心以及学校公共基础设施为保障,为创新创业学生和团队提供包括咨询、评估,创业扶持,融资、投资,工商税务,政策咨询,设施维护,校企合作,生活保障,跟踪指导服务在内的“九大服务”项目,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帮扶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实现成果快速转化和孵化。

    高校应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开展“UGE”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构建学校、政府、企业长效合作机制。并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协同创新,搭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以创新创业带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以创新创业促进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广.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U-G-S”教师教育模式新发展[J].教育研究,2017,38(04):146-151.

    [2]吴国玺,闫慧,袁胜元.高校转型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3):126-129.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院校绿色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2017SJGLX113)、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OBE理念下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协同融合发展”(2017-JSJYZD-047)、许昌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风景园林人才培养”(XCU2018-ZD-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