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当代价值 |
范文 | 李德 郑中伟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都随着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得战争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创立时相比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也都发生了不同以往的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和理論是否已经过时,是否还具有认识当代世界、指导当代战争问题的作用,是否还是指导战争实践、认识战争规律的理论钥匙,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今天,我们必须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端正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积极态度,超越传统战争观的理论窠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断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增添新的内容与活力。 一、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是指导现代战争实践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战争观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告诉无产阶级必须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写道:“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克思的暴力革命理论和战争观以其深邃的理论见识成为无产阶级进行武装斗争的方法论指导,为夺取战争胜利,坚定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信心、信念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战争、理智地把握战争、正确地指导战争实践。 (一)为研究战争规律提供方法论指导 人类历史随着私有制和个人财产的出现而出现了冲突和战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战争作为最终解决争端的有力武器,一直为人们所运用,人类也从未停止过对战争规律的摸索和探究。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理论家都对战争进行过阐述和讨论,战争作为一种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就战争观而言,其大体可分为封建社会的战争观、资本主义的战争观以及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其内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战争的根源、本质、性质以及涉及到战争的道德观念、价值判断和制胜机理等基本观点。不同的理论家虽从不同的角度和阶级立场对战争问题给予了解释,但都没有就战争现象给予本质的解答,如物竞天择说、增长极限说、种族宗教说、丛林法则说、文明冲突说等,即使是西方的经典著作——普鲁士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也只是就战争论战争,简单讨论了战略、战术、进攻、防御、目的、手段等战争要素之间的关系;简单分析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但并未从根本上阐明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以及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而马克思则站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理性分析了战争爆发的根源,寻找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制胜机理,批判继承前人关于战争的观点,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科学的战争观,从而揭示了战争的根源隐藏在阶级社会的经济制度之中,隐藏在社会结构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之中。这些理论为我们今天认识和理解当代战争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1.必须坚持从阶级的角度研究战争。马克思的暴力革命理论建立在阶级的基础上,阶级分析法始终是我们认识阶级社会的主要方法,战争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战争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它必然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对于战争而言,我们只有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运用阶级分析法,才能认清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本质,才能看清资产阶级发动战争的目的,从而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西化、分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要从经济的角度考量战争。战争的根源是我们认识战争的基点,马克思主义战争根源学说以有力的证据告诉我们阶级社会的战争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利益冲突,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战争为了什么?可以说是我们认识战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不论战争形态、战争规模怎么变化,蕴含在其中的阶级经济利益争夺不变,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与生产力欠发达地区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问题,不可能因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而根本化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冲突只能通过社会化大生产使资本主义制度终结、阶级差别不复存在而得以解决。从当下来看,因领土争端的战争越来越少,因经济利益而爆发的战争越来越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马克思战争观的正确性。 3.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战争。在论及人的精神因素和武器的支撑作用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时,马克思主义者既坚持武器装备对战争的支持保障作用,又坚持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在论及战争的影响力时也是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辩证看待战争的作用。对于具体战争的爆发,既看根本原因,也看发生诱因,既看主观原因,又看客观原因,坚持辩证、全面、历史地看待战争。片面注重战争某一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影响,都可能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二)为夺取战争胜利提供科学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战争,就是为了探究战争胜利的机理和规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正义战争必胜,武器虽然很重要,但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成为我们研究现代战争制胜的理论依据。 1.正义战争必胜。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为了人类发展进步所进行的战争最后都胜利了,而那些为了个别国家、个别民族发展而不顾人类整体发展的战争有些虽然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历史终会证明,缺乏人类关怀和民族尊严的掠夺性剥削战争最终必然将走向失败,我们研究战争制胜机理,必须重视战争的性质。 2.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今天,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潮,面对军事技术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我们既要重视武器的发展,又要注意人的发展;既要重视重要因素,又要重视决定因素,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必须看到,在未来战争中,战争形态逐渐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无人化转变,人的伤亡虽然可能减小了,但人才对战争的掌控和信息处理越来越重要,对人的智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为正确对待战争提供思想方法 对战争所应持有的态度决定着每个人对战争的认识,影响着每一个人对战争的判断。支持或是反对,消极逃避或是积极参与,面对不可避免的战争,面对影响和平的不稳定因素,面对日益临近的战争威胁与战略围堵,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战争态度。 1.不轻易发动战争。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战争关乎国家存亡、人民生死,对待战争必须慎重。古人言“国虽大,好战必亡”。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全球化并没有消除战争的根源,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依然存在。阶级对立依然存在,战争的根源虽然还没有消除,但“战争带给人类的只能是灾难”这一认识却成为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识,一旦爆发战争,会导致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以,我们应该努力避免战争,寻求战争之外的其他有效途径解决问题,面对战争,要仔细权衡利弊、认真比较得失,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诉诸战争。 2.支持正义战争。就其性质而言战争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追求正义是人类的本性之一,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是人类对自身在战争中自我价值的认识反映,关乎战争的态度、信心。马克思主义从全人类自由解放的视角出发,认为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才能体现人类自身带有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追求;而与此相反的非正义战争,则违背人类自然的自我解放意识,将人类引入罪恶的深渊。我们对战争应采取正确态度,要坚决反对和制止一切非正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3.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战争的社会功能。从政治上讲,“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以战止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尽管战争有着巨大的破坏作用,但战争也可以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可以达到制止分裂、结束战争的作用,所以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应是反对战争但不放弃战争,不轻启战端,但也绝不忘战、弃战。 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是判断国际战略形势的理论依据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与国之间利益依赖性加强,依存度上升,西方大国借着全球化之机,大力宣扬自身价值观,强行推广西方社会制度、生活模式及文明方式,动不动冠之以反对暴政,维护人权、民主自由等美好的名称,借助“文明冲突论”“大战过时论”“民主和平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宣扬自己的战争价值观,就全球政治格局而言,民族宗教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利益争夺日益触及核心利益,霸权主义不断受到冲击,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我国要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中加强国防和现代化建设,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权威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战争与国际外交的关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战略形势下正确选择自己的国际立场,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维护自己的发展道路。 (一)为处理国家外交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是我们判断时代主题和战争性质的理论依据,尽管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求和平、谋发展的历史大势并没有改变,世界人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抑制战争的力量不断增长,国与国之间都在致力于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外交关系,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国际问题的解决更多依靠的是外交途径而非战争,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为指导,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恪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庄严承诺,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追求的是全人类的自由与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或偏见的种族歧视者,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全人类,追求的是构建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马克思追求全人类自由和解放的信念从未改变。尽管战争不曾远离,但我们必须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坚持和而不同,正确处理分歧和争端,反对一切不必要的战争,尊重各族人民宗教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存在,坚持文明多样性,消除不同地域文化的隔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为国际新规则的制定提供适宜方案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而深入,全球问题日益凸显,各国之间的依存度日益加深,一个非常微小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全球生态问题、未来生存空间问题、南北极问题、信息安全问题、技术垄断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发展的不对称问题等,人类面临诸多共同挑战,要解决人类的共同难题,必须走一条远离战争的新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为指导,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必须制定新的国际规则,树立合作共赢、健康持续的新发展观,谋求包容互惠、兼收并蓄的文化交流,构筑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国际新规则的制定提供适宜方案。 三、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精神指引 回溯世界历史,任何国家兴起都离不开强大军队的支撑;要战争,必须有军队,要胜利,必须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这不仅是历史规律的必然,也是由当今世界安全形势和中国安全环境所决定的。而实现建设一流军队目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为指引。 (一)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精神制高点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论述了战争的根源、目的,为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性质和制胜因素的阐释,为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理论遵循。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筑牢政治意识,必须使军队明白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必须使军队深刻理解战争的目的和意义,这样才能铸就一流军队之魂,确立建设一流军队之本。政治建军是马克思主义的建军原则,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根本遵循,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军队代表的是被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追求自身的解放和民族的解放,是革命的军队,是正义的军队。政治建军实质上就是在保证无产阶级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下,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主观能动性,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提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和武器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政治建军过程中正确处理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的关系、武器装备和提高官兵素质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基本着眼点 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科学理论做指导。实践证明,一流军队设计战争,二流军队应付战争,三流军队尾随战争。要设计战争,必须着眼根本,把握战争规律。信息时代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和工业时代的军事理论与实践虽然有很大不同,但其本质的东西是一致的,并不存在脱离战争规律的军事理论,马克思战争观及军事理论关于战争的根源与战争为政治服务的思想、关于战争制胜机理与战争诸矛盾因素相互作用的思想、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关于军事指挥与军事实践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的思想,关于战争中强与弱、优与劣、攻与守、内与外、分与合、虚与实等军事辩证法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当代军事理论的发展,当代军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军事思想的延续、完善和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及其军事理论的基本观点方法。 (三)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本质创新点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品格的集中体现。自古善变则兴,缓变则衰,不变则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導作用,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科学理论做指导。这就是说,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重视先进理论的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的战争观反对脱离实际的军事训练,欢迎在军事理论、战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恩格斯指出:“只有创造新的、更有威力的手段,才能取得新的、更重大的成果。每个在战史上因为采用新的战法而创造了新纪元的伟大统帅,不是亲自发明了新的物质手段,就是首先发现了正确运用在他之前所发明的新的物质手段的方法。”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遵从马列主义的军事战略,以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战争形态及军事技术的发展变化和部队建设的客观实际,不断总结归纳,创新发展,使之更加贴近新时代军事发展的客观要求。 (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政治理论教研室)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