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职业校园 |
范文 | 王春河 摘要和谐是国家大政,也是校园大政。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团结人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由不和谐到基本和谐的长期发展过程。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校园和谐文化 和谐是国家大政,也是校园大政。繁荣而稳定的和谐校园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没有和谐校园,就没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正像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矛盾一样,大学校园也充满着矛盾。这些矛盾主要集中在管理层、教师、学生三大群体之中。教师在讲台上言者谆谆,学生在讲台下听者藐藐,这是教与学的矛盾;教师住房紧张,办公条件简陋,教学设备落后,科研经费不足,领导却要求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创建名牌院校,培养优质人才,这是领导与教师的矛盾;职称指标少、参评教师多,这是教师之间的矛盾;领导岗位少、竞聘人员多,这是管理层之间的矛盾,等等。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解决诸如此类矛盾时,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当教与学发生矛盾时,首先解决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切方便。在这里,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当领导和教师发生矛盾时,首先解决教师的需求,为教师提供一切方便。在这里,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为本。只有从学生和教师的利益出发,关注他们的前途,激活他们的潜能,凝聚他们的力量,才能把学校建成培养人才的沃土。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 和谐校园的关键是人,校园的和谐取决于人的和谐。因此,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团结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 要了解人。人们之间的交往从了解开始。了解是人与人的沟通,是心与心的交流。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了解人更加重要。了解下属和教师,掌握每个人的特点、专长,可以做到知人善任,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可以说,了解人是对领导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领导者驾驭事业的前提条件。只有先了解人,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通过了解人,也可以融洽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增进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要信任人。信任人、尊重人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互不信任,必然导致互相防范、貌合神离、关系紧张。要做到信任,首先是自己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其次要信任别人。对领导干部而言,要求就更高。领导者主要是宏观管理,掌握、控制大的局势,充分调动下层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造就团结、紧张、信任、活泼的工作局面。只有领导给予充分的信任与支持,下层的工作潜能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空前高涨,一个学校才能做到整体和谐。 要关心人。关心是感情的表达,也是和谐的体现。关心人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指教职工,也包括他们的家属;不仅有工作方面,也有生活方面等等。要根据学校财力状况,尽可能地为大家创造舒心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气氛;关心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等等,把关心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团结人。对于和谐校园来说,每个系(院)、每个处(室)都是和谐校园的一个要素。对于和谐系(院)、和谐处(室)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要素。人的和谐是系(院)和谐、校园和谐的最基本要素。团结出效率、团结出人才、团结出领导。人与人以诚相见、和睦相处、宽容忍让、虚怀若谷,用最合理的方式处理矛盾和问题,靠团结把大家凝聚成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把每一个人的能量和作用都发挥出来。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文化 文化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智力支持,更要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担负教育和培养的任务,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而不竭的动力。因此,对于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来说,构建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 和谐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优化发展环境的作用。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师生员工的精神世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使之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引导师生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建设和谐校园,一方面要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还要促进人的内心和谐,这是校园和谐的基本条件。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校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人际关系的和谐。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自身的“自我和谐”,指个人从生活到工作和学习,从身体到心理,从个人到家庭与社会,都是和谐的。二是人与人的和谐。团结、友爱、信任、协作是人与人和谐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团结,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友爱,才能平等相处、共同提高;只有信任,才能产生友谊,使同志之情得到升华;只有协作,才能形成合力,创造辉煌。 分配制度的和谐。分配制度的和谐,就是指能够公平、合理、科学地分配利益。公平、合理、科学的分配制度应该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理念,能够倡导和鼓励合法竞争,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分配不合理,就会使一部分人由于无法享受到学校发展的成果,或者一部分人的所得与其付出的劳动严重不对等,而产生被剥夺感,导致离心离德。当然,做到绝对的合理也是不可能的。但逐步缩小各种收入差距,努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使分配制度逐步合理化,应是每个领导的义务和责任。 创新环境的和谐。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营造和谐的创新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创新的氛围,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进步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把创新与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结合起来,与分配制度结合起来,形成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使高校校园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非绝对和谐。和谐是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而不是完全的统一。因此,和谐并非是绝对的和谐。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还是构建和谐校园,都是一个由不和谐到基本和谐的发展变化过程。和谐是相对的,是总体上的和谐,不是一点问题、一点矛盾都不存在的和谐。因此,和谐是一个由相对到绝对的过程,是一个永远都不会结束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