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
范文 | 殷鸿炜 滑晓军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其基本要素包括职业价值取向、职业价值理想、职业价值目标、知识和技能结构以及道德品质。其养成教育必须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和大学生的作用,多系统、多角度、全方位努力。 [关键词]价值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 价值、价值观及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涵义 价值的涵义应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价值是指客观事物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类个体、群体和社会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意义及其满足程度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事物的价值量取决于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意义及程度的大小。由此,无论是大千世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包括阳光、空气、水及其引发的各种生态变化,都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都能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而都是有价值的。大千世界及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这种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意义及程度,包括现实性的和潜在性的,只要为人们所意识、所认知、所反映,以观念形态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即为价值。任何有价值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比如蛇毒可致人死命,也可入药救人性命;再比如水与火,可供利用,亦可为灾祸,都有正反两面的性质。人们之所以要从事各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事物有价值的方面,以求最充分地利用,造福于人类;同时,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其不利的方面、有害的方面,尽可能变害为利、变废为宝,以求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 狭义的价值则是专指商品的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异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某种产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狭义的价值与广义的价值之间既存在着本质差异,也存在着内在同一性。比如商品价值的本质特征在于体现在其中的社会必要劳动,而阳光、空气和自然状态的水,不是劳动的结果,也不具有市场条件下的交换价值,因而它不是商品,也就不存在所谓价值。然而无论何种商品都存在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都能在特定范围内、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要,都是有价值的,均可纳入广义的价值体系之中。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满足需要的意义及程度的评价标准和态度体系。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观的核心所在,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及对待客观事物的基本态度,成为人们决定取舍的内在依据和行为动力。 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影响教育下,在个体成长经历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成熟起来的。成熟的价值观,包括对各个方面事物的评价标准和态度体系,诸如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和社会职业等方方面面的评价标准和态度指向,具有完整的结构形态。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和态度指向是与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相联系的。人的需要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的结构体系,因而人的价值观也必定是以价值体系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价值观结构体系中的各要素有主次之分,其中那些最本质、最具重要性的、稳定而恒久的要素所构成的评价标准体系和态度体系即为核心价值观。 国家的、民族的和各类社会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历史沿革及现实社会环境中不断积累、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为相关的国家、民族及社会群体多数成员所共同认可,成为其支配行为的准则,因而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群体意识,表现出积极昂然的精神风貌,并能够转化为国家、民族和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不同的国家、民族和社会群体,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核心价值观。比如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是诚实守信、礼义廉耻、忠君爱国。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则是自由、民主、人权。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人类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积极健康的、富有生命力的核心价值要素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深化发展,赋予其新的内容、新的观念、新的属性和新的内涵,形成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现实社会需求相适应、相统一的新的核心价值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战略任务,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要素批判、继承和深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为多数国家和人民所认可,因而可以预见,它必将逐渐内化为普世的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结构要素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结构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具体化和个性化。其中最典型、最具本质意义的要素是其鲜明的职业性。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结构的基本要素主要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职业价值取向。意在探索和评价所学专业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的地位、意义和作用,明确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同一性和矛盾性,确立应有的职业心态。 职业价值理想。理想是通向美好未来的,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发展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理想必须切合实际,必须具有实现的客观可能性。职业的价值理想重在评价职业理想的客观性、主观性、现实性、与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及其实现的可行性,即在多大范围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充分实现职业的价值和人生的价值。 职业价值目标。职业的价值目标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结构体系的诸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最具活力的动力要素。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就没有动力,就没有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实现职业的价值,那么人生的价值也难以实现。 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术、技能结构。高职院校主要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而从事未来社会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术、技能结构,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个体职业目标、实现个体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基本条件。 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人格特质和道德品质。诚信、求实、敬业、创新、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等优秀品质是大学生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构成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五大要素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结构形态。 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政工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远远无法完成的。因此,必须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动党政系统、教学系统和学校管理系统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全校大学生,各有侧重,多系统、多角度、全方位努力,常抓不懈,方可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应大力推进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策教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表明,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典型案例和生动有力的事实与数据资料,有针对性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讲解,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多方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有助于形成巩固的政治信念和社会信念。 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科学理论知识的价值、专业的价值、职业的价值,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所谓人的价值或人生的价值,说到底就是知识的价值、专业的价值、社会职业的价值。这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技能,积极从事社会职业,创造物质财富和社会效益,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社会,谁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稳定的社会职业,谁就拥有了创造财富、获得物质资料的基础,谁就拥有了未来。 重视实习、见习和实验教学等实践环节的指导,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任何职业化的专业能力、专业技术和技能都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实践中、活动中,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转化为技术和技能,才能形成学科优势和技能优势,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作用。要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所学专业的特点和未来职业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其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要十分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制定与落实。要细心地引导学生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合理确定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从而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业价值和自我价值。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