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价值 |
范文 | 汤水君 谭晓宇 【摘要】目的 研究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采用病原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和五邑中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均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最终检验结果。结果 ①检出病原微生物有437株,阳性检出率87.40%;其中弧菌属75例,志贺菌213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109例,其他40例;检出率最高的是志贺菌;②经病原菌耐药性检验,弧菌属、志贺菌及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均对阿莫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具有耐药性,其中弧菌属耐药性≥50%的药物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志贺菌耐药性≥50%的药物有头孢哌酮、氨苄西林;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50%的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哌酮。结论 病原微生物检验儿童细菌性腹泻能及时监测不同细菌的耐药性,确保合理用药,值得推崇。 【关键词】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6..02 儿童细菌性腹泻发病机制较复杂,其中最重要原因是病原菌感染,患病后常有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表现,未接受及时治疗,因食欲不振引起营养不良,病情加重甚至有大便带血块、脓液等迹象,严重影响患儿成长发育、健康水平,甚至危及生命[1]。俞桂秀[2]学者认为,病原微生物检验能及时了解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强儿童腹泻的防治能力,减轻身体损害、促进健康生长,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对我院和五邑中医院收治的50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采用病原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和五邑中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细菌性腹泻患儿500例,其中男260例,女240例;年龄1~6岁,平均(3.28±1.39)岁;病程1~5d,平均(2.87±1.17)d。纳标准:①经确诊符合“细菌性腹泻”诊断标准[3];②呈不同程度发热、腹痛、黏液便及脓血等症状表现;③粪便镜检白细胞数目≤10个,且粪便样本培养显示,存有细胞生长;④患儿体征平稳、意识清晰。排除标准:①伴其他合并症;②心肝肾功能障碍;③免疫系统、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①研究对象均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耐药性检验,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过程》,在收集儿童粪便后,选择一种合理的方法来培养和分离细菌,并根据相关的操作标准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对病原菌进完成检验。 ②放置标本于SS培养基,调节温度为37摄氏度,持续性培养标本,对培养基中的可疑菌落行再次检测,选择血清凝集试验、生化反应开展生物类型检测。 ③药敏试验:粪便样品开展药敏试验,调节温度为35摄氏度后行菌株培养,持续培养20 h后,取出菌株,测量抑菌圈直径情况,按照抑菌圈直径,综合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②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 1.4 ?統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正负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 患儿标本(500例)经培养后,检出病原微生物437株,阳性检出率是87.40%;其中弧菌属75例17.16%;志贺菌213例48.74%;肠致病性大肠杆菌109例25.05%,其他40例9.15%;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志贺菌。 2.2 ?病原菌耐药率分析 经病原菌耐药性检验,弧菌属、志贺菌及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均对阿莫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具有耐药性,详见表1。 3 讨 论 细菌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病症,具有患病率高、进展快等特点,常见的致病菌有:真菌、原虫、细菌及病毒等,发病机制较复杂,可能与滥用抗生素、喂养不当、气候及过敏等因素有关[4-5],发病时常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及脓血便等症状表现,部分群体存有发热、畏寒及头痛等表现,病情加重引起电解质紊乱、休克等情况,增加患儿死亡风险。近年来研究表明[6-7],加强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很重要,为临床疗效提供可靠的保障,及时掌握病原微生物耐药性,提供对症的抗生素疗法,保障用药的合理性、科学性,控制疾病进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检出病原微生物有437株,阳性检出率是87.40%;其中弧菌属75例17.16%;志贺菌213例48.74%;肠致病性大肠杆菌109例25.05%,其他40例9.15%;检出率最高的是志贺菌,说明引起患儿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是志贺菌,机体被感染后,病菌到达人体内潜伏期较长,机体大量分泌内毒素引起内循环紊乱,最终诱导疾病发生;②经病原菌耐药性检验,弧菌属、志贺菌及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均对阿莫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具有耐药性,其中弧菌属耐药性≥50%的药物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志贺菌耐药性≥50%的药物有头孢哌酮、氨苄西林;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50%的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哌酮,说明根据不同病菌的耐药性,提供合理用药,为最终疗效提供可靠的保障,且指导患儿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常洗手、少吃生冷、未清洗及消毒的食物,降低感染率,促进患儿健康成长、发育。 综上所述,儿童细菌性腹泻行病原微生物检验能及时检测不同细菌的耐药性,提高用药安全、治疗效果,缓解患儿病痛,促进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俞桂秀.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2):1758-1760. [2] 王珍珍.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8):996-997. [3] 谷宇佳.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8,3(22):83-85. [4] 张仙云.儿童细菌性腹泻的26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05):165-166. [5] 范 ? 明.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6):85-86. [6] 王杏辉.儿童细菌性腹泻的30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05):391-392. [7] 余长发.儿童细菌性腹泻80例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1):113-1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