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本导制”实施现状与改善策略
范文

    冯建民+赵静

    

    [摘 要] 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弥补学分制下教育的不足,部分高校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H大学作为安徽省省属重点大学也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建议广泛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加深对“本导制”的认知;完善现有制度文本,明确师生责任;建立健全“本导制”运行机制,强化评价监督;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指导能力和水平,以推进“本导制”在我国高校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 高校;本导制;人才培养;导师队伍;教育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3-0087-06

    位于英国的牛津大学是世界上著名的高等学府,导师制度正是在这里萌芽并发展的。早在14世纪,牛津大学在自身发展的需要下开始实行“本导制”。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牛津大学的“本导制”逐步发展完善,日益展现出巨大的优势,为牛津大学教育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初,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的一流学府开始效仿牛津大学实行“本导制”,将“本导制”与选修制度和学分制度相配套。本科生导师制在本科生教育方面,尤其是本科生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上有显著的作用,为西方诸多大学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以前,我国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始效仿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模式,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者。在这之后,由于受到当时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本科生的教育基本是借鉴苏联的教学模式,采用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班主任管理制度,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只运用于硕士以及博士培养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行扩招,各大高校纷纷加大招生力度,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数量与日俱增。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本科教育逐步演变成大众化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慢慢突显出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以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本导制”,寄希望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一、“本导制”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

    我国自1999年启动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大学生数量惊人,随之带来的便是高校师生比缩小、教学质量下降、师生关系冷漠、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得不到激发与培养等现实问题。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获得社会资源的根本保障和制胜法宝。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归根到底就是高校持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校扩招的决策较快地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门槛,但也随之带来了师生比缩小、人才培养质量下滑这一广受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正因为此,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发生了转移,即由外延式扩张转变为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便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本导制”这一人才培养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振高等教育发展的信心,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提升。

    “本导制”具有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功能。“人的思想品德是教育者价值引导与受教育者自主建构的结果”[1]。大学期间,学生的“三观”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是易受社会环境和周围群体的影响,甚至出现追随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的现象。当下,在大学生群体中弥漫着攀比消费、集体逃课、读书混文凭等种种不良风气,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导制”对导师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师德修养。这无疑为迷茫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向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导师可以通过认真观察自己所指导的学生,发现学生思想品德、行为方式上的缺陷与不足,及时给予规劝和引导。

    “本导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效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是最具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群体之一,大学作为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承担着为全社会培养创新与创业人才的重任。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本导制”的实施不仅加强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强了科研创新团队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二、H大学“本导制”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本调查以H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经济学院2014级经济学专业、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则是H大学“本导制”的实行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此次调查一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8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5%。下面将此次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生对“本导制”实施目的模糊不清

    调查数据显示,60%的学生对于“本导制”的实施目的与背景模糊不清,由此可见H大学的“本导制”实施宣传力度不够。一项制度的出台,如果得不到民众的理解与支持,其结果必然是停留于文件与形式表面,效果甚微。该大学的大学生虽然已有了各自的导师,但并不了解“本导制”的实施目的与背景,不知道其在自身的大学生活中发挥着何等的作用。这种情况下,“本导制”中的大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和科研训练,自然,“本导制”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

    (二)导师指导学生频率低,指导趋于表面化

    “本导制”的关键是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与沟通。也正是在这种沟通与交流中,导师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学习状况,学生才能得到有益指导和规劝引导。H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中,也规定导师主动联系学生,和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甚至要求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小组会议。但调查数据显示,H大学的学生和导师能在一周内交流的占14%,两周内能和导师交流的占17%,一個月才能和导师见面交流的占25%,44%的学生在半个学期之上才能与导师见面。这表明,“本导制”在实施过程中师生的交流时间极为有限,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趋于表面化。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