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苗侗民族村寨民宿产业现状及发展途径 |
范文 | 黄艳萍 [摘 要] 面对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我们需要对传统的旅游模式进行升级更新,民宿业作为旅游产业的延伸产业,其扮演的角色以及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忽视。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村寨民宿产业,在满足消费者新需求方面还存在着景区发展不均衡、民宿产业对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不鲜明等问题,这就要求政府扶持并组织引进专业人员进行规划与引导以提升民宿产品品质,扩大产业链,普及并实施“互联网+民宿产业”模式,实现改善民族村寨基础设施,打造精品实现中高端民宿品牌目标。 [关键词] 旅游供给侧改革;民族村寨;民宿产业;苗侗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3-0104-05 1.引言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消费市场的一项重大变革,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随着社会进步产生的各种新需求,是对传统产业、传统消费的提质升级。当前,面对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我们需要对传统的旅游模式进行升级更新,民宿业作为旅游产业的延伸产业,其扮演的角色以及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忽视。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村寨民宿产业在满足消费者新需求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差距,在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让民族村寨民宿产业提质升级,如何发展精品民宿等,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2.发展民族村寨民宿产业对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黔东南的旅游发展是以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导,集自然生态环境与少数民族人文景观为一体,旨在让游客领略优美山水风光的同时,也尽情享受少数民族文化所带来的精神盛宴。伴随消费者的新需求与高要求,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存在着旅游景点同质单一、多元化旅游产品供给不丰富等问题,黔东南州旅游供给侧改革已刻不容缓。 民宿产业是旅游产业的延伸产品,民宿是有别于酒店或旅馆,经营者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旅游经营方式,向游客提供住宿为主要功能的接待场所[1]。 当今,民宿产业不仅仅是旅游产业的延伸产品,不仅仅是旅游产业的附加产品,对于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业来说,民族村寨的民宿产业还是原生态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民宿文化的优质供给可以全方位的体现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特色,可以全方位地展示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文化、民族习俗,使游客零距离的感受少数民族的饮食、服饰、语言、生活习惯及民族崇拜、民族节日与娱乐方式等等。所以,笔者认为,如何打造精品民宿与高品质民宿,如何全面发展民族村寨民宿产业对黔东南州旅游供给侧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贵州省黔东南州民宿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6年,贵州省黔东南州被授予中国·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入选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最佳目的地TOP10。与此同时,相应的民族村寨民居民宿产业也就有了一定数量的扩充,截至2016年底,黔东南州已经评定的乡村旅社共计108家,其中四等级28家,三等级80家,客房总数为910间,共计床位数1760个。由此可见,民族村寨民宿业已经开始成为民族地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时下黔东南民宿业显然不能承担起旅游业所带来的住宿接待任务。因此,笔者認为,民族村寨民宿业虽发展迅猛,依然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阻碍着黔东南民族旅游的健康快速提质发展。 3.1民宿产业未成规模,各景区发展不均衡 黔东南州民族村寨民宿产业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产业规模,许多民宿的存在仅仅只能是为了缓解当地旅游旺季的住宿压力,增加当地居民的部分收入,仍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并没有把民族村寨民宿产业归类于体现苗侗民族文化旅游的一部分。民族村寨民宿业的经营主体主要以当地个体户为主,分布比较散乱,规模大多小而弱。譬如黔东南州旅游景点虽然繁多,但各景区均没有形成规模的民宿产业,除了位于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与镇远县镇远古城的民宿产业有一定发展之外,其他旅游景点的民宿产业数量与质量均令人担忧。 3.2民宿产业对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不鲜明 黔东南州民族村寨民宿产业大多为当地居民在自有房屋改造中形成,由于当地苗侗居民经济水平和文化程度有限,其所改造的民宿环境并未能体现苗侗文化的精髓,只能解决游客的临时性住宿问题。黔东南旅游文化的精髓在于让游客全方位地感受原生态的苗侗民族文化,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环境的观赏,更重要的是向他们展现一个与众不同的少数民族特色景观。然而,黔东南民宿的发展并未达到这一要求,部分民宿旅馆至今只是从外形上体现苗侗建筑特色,因而民宿旅馆内部设施与其余酒店并无异样,所以大部分民宿旅馆只配套相应的基础居住条件,民宿旅馆房间内部完全没有体现任何苗侗文化特色,缺乏精品民宿,更没有中高档民宿。 3.3民宿产业住宿条件与服务设施不足 黔东南州民族村寨民宿主要存在于旅游景点内,而黔东南州原生态旅游景点基本存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内,由于此前民族村寨受到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约,民族村寨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因而导致村寨民宿业的环境卫生与住宿条件堪忧,大部分村寨民宿仅解决用水用电问题,这与现代化社会游客的高要求与新需求是完全不相匹配的。游客到黔东南欣赏自然风光和领略民族文化的同时,需要在吃、住、行各方面都能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然而,在黔东南的原生态民族旅游景点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民族饮食与民族住宿的供应是相互分离的,就是说开餐馆的个体户没有民宿提供,而提供民宿的居民却没有配套的少数民族餐饮服务。 3.4民宿产业创新力度不够,未形成相应产业链 在黔东南州的原生态民族旅游中,游客对原生态民族文化的认知仅局限于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看农家景”,与普通的乡村旅游无本质差异,而与我们在进行“旅游大州,大美黔东南”的建设与打造中的要求并不相符。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希望展现给游客的是一个全方位全景观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而当前的民宿产业仅能解决普通住宿需求,是远远达不到黔东南州的旅游建设理念要求的。因为黔东南民族村寨民宿产业除了能给游客提供普通住宿外,并没有形成与旅游相配套的其他延伸产品,包括饮食提供、服饰和手工艺品的展示与参与制作,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链。并且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许多游客只能以家庭模式出行,创新力度明显不够。 4.黔东南苗侗民族村寨民宿产业发展途径 4.1政府扶持并组织引进专业人员进行规划与引导 黔东南州多以苗族与侗族少数民族聚居,位于旅游景点的民宿业业主大多为当地居民,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与文化水平不高,思维模式尚停留在简单的以盈利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层面,因此想要扩大民宿产业的规模与品质,政府及相关部门需扮演主导角色,一方面可制定一系列针对具有创新精神和优质民宿业的个体户以奖励性政策,其次可组织人员外出学习以拓宽视野,学习参观其他省份或城市的精品民宿业服务模式,同时亦可联系地方高校或引进专业人才对当地民宿业个体户进行不定期培训。例如室内设计人才,美工人才,产业经济学人才等。全方位地提高民宿业个体户在审美,造型以及创新方面的能力。 4.2提升民宿产品品质,推动产业链发展 黔东南州民宿产业功能均以解决住宿为主,没有发展餐饮与手工艺品的意识与经验,难全方位地满足游客的高要求与新需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民宿产业品质:一是将餐饮业与民宿业相结合。苗族与侗族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且具特色,两者结合能让游客吃、住均体会并享受于少数民族文化中。二是将少数民族手工艺品与民宿室内装修结合起来。例如在民宿旅馆的装修装饰中,可使用原生态少数民族的材料或者加入苗侗文化元素,诸如银饰、蜡染、扎染、刺绣等,使之全面体现民族文化风貌。三是让游客参与到少数民族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民宿业经营者可提供材料与场地,让游客参与或者互动,让游客自己动手,深刻体会,亦可增加民族产品与手工艺品的销量。 4.3广泛普及并实施“互联网+民宿产业”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时下游客在出行之前基本通过互联网了解旅游目的地并进行旅游服务订购。因而要进一步发展苗侗民族村寨旅游业,就必须重视“互联网+民宿产业”之方便、快捷、有效实用性。民宿业经营者可在相关旅游互联网宣传特色苗侗村寨民宿产业,还应集民宿预订、票务预订、资金结算、旅游信息、天气预报和行业管理于一体,在民族村寨民宿产业的旅游模式打造中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和保障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提高服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和服务成本[2]。 4.4改善民族村寨基础设施,打造精品及中高端民宿品牌 贵州省黔东南州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地处山地,多年来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造成少数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尚未完善。近年来,随着沪昆高铁、贵广高铁的开通,外来游客逐年递增,省内高速也已基本完善,这些都为黔东南的旅游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只有进一步完善民族村寨基础设施的配套工程,才能更好地为当地居民打造精品民宿产业奠定基础,比如水改、电改、路改、厨改等基础设施的实施,以及传统村落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最终把民族村寨民宿产业集中打造成与原生态文化旅游相融合的精品或中高端品牌。 [参考文献] [1]张雪丽,胡 敏.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民宿产业定位、现状及其发展途径分析—— 以杭州市民宿业为例[J].价值工程,2016,(8). [2]邹林杰,王志凌.“互聯网 + 民宿产业” 的旅游扶贫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智富时代,2016,(11). [3]曾 磊,段艳丽,汪永萍.台湾民宿产业对大陆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 [4]孙美璆.台湾民宿产业对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J].商,2015,(41). [责任编辑:熊 欣]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