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加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与课程研究
范文

    袁宏伟 贾丽颖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日益改变着公众的日常生活,对行业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模式的提出,对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高职院校教学而言,在开展物流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时,也逐渐开始引入互联网技术平台,从而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对供应链管理与课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以期为不断提升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供应链管理;课程研究;设计评价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各层级教学机构都在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多的新工具、新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提升教学成效,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面目前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加强新时期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与课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基本内涵及当前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采购管理到供应链管理,从单一的管理运营模式到综合管理模式,正是工业化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分工日益明确和资源高度集中管理的重要体现。随着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单纯的采购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行业发展需要。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逐渐兴起的一门新興的学科,是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包含产品从销售、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分销以及产品回收和服务等闭环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 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通过进一步优化供应链运营结构,加强和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有助于更好地为客户服务,降低供应成本,增加企业盈利。供应链管理课程目前在教学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论体系不够完善,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一方面目前在供应链管理课程设置方面很多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很多教材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教材选取和变革方面缺乏主动性和市场敏感性,很多教学理论并不能够和实践相结合加以应用。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环节,往往缺乏系统科学的安排,教师过度依赖教材,单纯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穿插一定的案例等形式进行介绍,并不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利于学生未来成长就业。

    (二)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随时获得想要了解的信息,可以在课堂外获得相关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互联网工具,忽视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碎片化的整理和集中整合,从而不利于形成供应链管理思维。

    (三)部分教学内容存在交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供应链管理课程本身涉及很多方面,不同的模块课程内容也存在一些较差,从而导致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在授课知识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串联和科学安排,从而影响记忆掌握和应用。在案例教学方面的作用也没有有效发挥出来。过于强调理论,实践操作方面的知识和锻炼很少,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不够。教学评价方式也过于单一,影响学生综合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二、互联网加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与课程研究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中,最先是从西方国家开始的,通过采取一定的方式借助互联网资源开展教学,从而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加以应用和实践。“互联网+”技术对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带来很多积极影响,它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建立了虚拟交互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解决教学资源紧张带来的弊端等,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当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进行设计和开发,建议如下:

    (一)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供应链管理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技术,为了不断提高资源共享利用水平,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学校、教师、学生和合作企业等可以共同打造一个便于学习成长的互联网供应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成长特点、教学目标要求等,分别设立不同的板块、内容和权限,及时更新和发布最新的教学内容和信息资源,教师也可以利用平台控制学习进度,发布教学计划或者案例训练分析等,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最新的资源成果,提高学习的能动性和资源共享利用水平。

    (二)基于市场需求和未来就业,为学生构建供应链管理仿真模拟平台

    为了更好地帮助引导学生应用移动学习设备学习供应链管理相关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掌握基本需求,在课堂上引入不同的需求驱动授课体系,引入案例分析、互动讨论,构建仿真模拟情境让学生不断训练,从而持续增强实践操作水平。教师还可以不断完善平台设计,增强即时互动交流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教师控制节奏并适当点评,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帮助,从而形成更加有序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为学生构建更加综合性的实践平台,同时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

    一方面学校积极探索和企业合作共赢的管理模式,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应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开发新的教学模块,打造新的教学内容,并针对性设置多元化的教学实践基地,可以定期安排学生阶段性到企业实习,参与企业供应链管理实际工作中去加以体验,并加强教学反馈,从而更好地改进不足,让学生提前了解市场需求,针对性自我完善。另一方面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多元化移动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情况开设移动测验平台,根据测试结果针对性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学生参与课程设置评价的教学反馈模式,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

    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与课程开发设计,需要结合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从课程设计、教学开展与评价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思维与技能,提升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叶峰.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2).

    [2] 张静芳,向万里.基于网教平台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问卷分析与思考[J].物流技术,2015,(10).

    [3] 谢 明.现代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