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范文

    林泽慧

    摘 要:“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其构思及实施所依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具有千百年历史的民族文化交融和认同的深厚基础。本文利用Hofstede文化距离指数和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数据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文化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文化的“异质性”赋予产品的差异化促进国际贸易产生并形成强大竞争力;另一方面,文化的“同质性”赋予文化禀赋优势可以推进国际贸易关系的深入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族文化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动力,是对经济方面“劣势”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一带一路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文化禀赋优势 国际贸易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贸易往来和人力流动,交通和信息技术等软硬件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便捷的交流渠道和快捷的信息网络,这些联系的加强,使得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民族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为具有相同或相似民族文化的不同国家通过文化的认同性或异质性搭起沟通的桥梁。如何借助少数民族文化禀赋优势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推进对外贸易格局的发展,带动少数民族经济腾飞,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如何创新“一带一路”发展的新思路。

    一、民族文化的内涵

    民族文化,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民族通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并传承下来的,为本民族所有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带有本民族独特文化背景的,并且会随着本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演进变化。民族文化产生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审美实践,又指导实践,引领人们形成带有本民族特色的价值体系和认知体系。对一个民族来说,民族文化是该民族在历史中创造并积累的一切人类文明的总和。在民族文化的内涵中,共同享有是民族文化的内在本质,在同一民族文化背景下,所有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思想、价值观念、心理、风俗习惯等精神载体,以及約定俗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的器具物品等物质载体。

    民族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动态演化,逐渐形成具有本民族鲜明个性特征的文化,是区别其他民族的一种特殊符号,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民族文化具有“异质性”。同时,民族文化作为本民族所有社会成员所共同享有的文化,从跨国角度来说,民族文化又因为不同国家社会成员基于相同或相似民族文化而产生文化的认同感,因此民族文化具有“同质性”。而国际贸易能否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贸易双方文化的同质和异质的交叉。

    二、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民族文化对双边贸易影响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行的过程中,由于其覆盖的地域广、人口多、民族关系复杂,所以民族文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发显得重要,这种影响机理即可以直接表现为文化的认同感,又可以间接的体现在对差异性文化产品的需求上。一方面,文化因素可直接对贸易双方产生影响。民族文化的“同质性”,或者说文化认同感的存在可以增加贸易双方的信任感,减少在磋商谈判时的沟通成本,进而有利于国际贸易格局和发展规模。另一方面,文化因素可间接地对贸易内容产生影响。民族文化的“异质性”可能会使贸易双方的贸易产品产生互补性需求,进而有助于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无论这种影响是直接表现为对文化的认同感,还是间接性的体现在对异质产品的需求,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因素对国际贸易深层次的一种互动演化。

    (一)民族文化的“异质性”

    根据民族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民族文化都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这使得民族文化所衍生出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不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消费者对于多样化产品的需求,而产品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价值,与一般产品的差异性是类似的,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会对异国消费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进而产生消费需求。古丝绸之路上饱受各国商旅偏爱的瓷器、丝绸、珠宝、葡萄酒等都是典型的独特民族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之所以能在国际贸易中频繁出现,就是因为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质赋予了各国商品“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多样化产品的需求偏好,进而产生贸易需求。同时,由于文化产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难大批量的在世界范围生产,类似于技术密集型产品拥有“核心技术”,因此,像这样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从供给角度看存在稀缺性,由民族优势禀赋衍生出的文化产品不会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不具有可再生性,这样就使得民族文化特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一定的垄断性。

    (二)民族文化的“同质性”

    “同质性”是指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饮食传统、宗教信仰上可能存在的某种相似性。民族文化的“同质性”不仅局限在同一国家同一民族的社会成员内部,也可能出现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民族之间。

    首先,民族文化的“同质性”可能出现在不同国家之间。这些国家可能因为历史原因,使得原本属于相同文化背景的民族被分割在世界各个区域,并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演变,根源于同一民族背景的成员会逐渐融合到当地的社会生活,繁衍生息,形成了新的民族。虽然这些新的民族称谓有所不同,文化特征也有差异,但是他们在本质上是同根同源的,他们可以互相听得懂彼此的语音,都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这些都可以成为是“同质性”。比如,在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往来最为熟络的阿拉伯商人,他们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有的人就留在了中国并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回族。

    其次,“同质性”也可能出现在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民族之间,比如说中国的维吾尔族和回族,即使两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他们都信仰真主安拉,这种宗教信仰的相同,也会使得他们在贸易往来时具有文化的认同感。在讨论国际贸易的框架下,民族文化的“同质性” 本身就属于贸易国的一种要素禀赋优势,是区分于其他贸易国的一种先天资源,如果贸易国中有相对聚居的民族基于某种原因,会使得该国家因为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而与贸易伙伴达成共识,更易形成文化上的贸易比较优势。

    (三)民族文化距离的衡量

    为了说明民族文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本文借鉴了Hofstede的国家文化维度得分通过测算文化距离来衡量民族文化的亲疏,选取“一带一路”沿線10个与中国民族文化相似度较高和13个与中国民族文化不同的国家,并根据“一带一路”合作大数据报告中2016年进出口总额衡量了这些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流量。以文化距离50为分割点,我们认为文化距离小于50的国家,与我国民族文化具有“同质性”,文化距离大于50的国家,与我国民族文化具有“异质性”。然后根据文化距离和贸易流量,进一步得出民族文化的“异质性”和“同质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检验结论。

    通过观察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文化距离与双边贸易额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数据整体向右下方倾斜,说明文化因素对国际贸易是有显性影响的。以文化距离50为分割点,我们发现当文化距离小于50时,大部分点落在左上方,说明文化距离近的国家更容易产生国际贸易,因此可以验证文化的“同质性”的存在,说明如果两国之间文化距离越小越容易促成贸易,因为文化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会减少贸易成本、简化交易;当文化距离大于50时,以双边贸易额2000到3000亿美元为分割线,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距离扩大后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文化距离大于50的国家分布于双边贸易额为2000亿美元以下,说明当文化距离扩大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贸易双方的沟通成本、搜索成本以及诚信危险等,使得国际贸易变得更加复杂和苦难,所以双边贸易额会下降;另一方面,文化距离大于50的国家分布于双边贸易额3000亿美元以上,说明当文化距离扩大时,文化的“异质性”会刺激两国之间的贸易需求,使两国的消费者对彼此的文化产品产生偏好和兴趣,进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产品容易产生文化优势和文化互补,所以存在贸易潜力,推动双边贸易额上升。

    三、民族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文化因素不对国际贸易起决定性的直接影响,只靠单纯的民族文化无法直接对国际贸易发挥影响,只有以经济为基础,民族文化才会对国际贸易发挥积极作用。民族文化虽然对国际贸易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特殊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容忽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经济基础薄弱、劳动力素质低下、地理区位差等经济原因的影响。像我国西北地区,身居内陆,对外开放程度低,经济发展水平慢,又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种种原因,使得他陷入了越落后,发展越慢的怪圈。以民族文化优势弥补经济劣势,利用民族文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发展对外贸易是跳出这种怪圈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在西北地区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

    通过观察西北地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情况,我们发现西北地区主要出口目的国为中亚等与西北地区有相似民族文化背景的国家,主要贸易产品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鞋帽、钩编服饰等,这种民族文化的“同质性”使得国际贸易产品更容易被接受。同时,民族文化的“异质性”也使得文化产品的互补性增强,占西北地区出口比重最大的鞋帽、服饰也受到沿线其他国家的欢迎,其中对俄罗斯等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出口还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可以看出需求的互补性也会促进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综上分析,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虽然他的表现形式有“同质性”和“异质性”,但是最终结果都会间接的体现在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上,并且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合作,这种影响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

    四、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上述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民族文化是国际贸易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的结论。而我国文化因素最密集的地区就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实施区,承载着战略保障和向纵深推进的重任,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利用文化禀赋优势发展国际贸易,提出如下政策启示。

    (一)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禀赋优势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制定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应该积极抓住发展机遇,把握发展时机,在挖掘本民族文化优势的同时,不断将民族文化优势与民族特色产业相融合,将特色文化产品通过“一带一路”传递到世界各国,在宣传本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也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利用民族文化“同质性”的网络效应,扩大国际交易网络,深入国际分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思路。比如说,在挖掘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的经济优势时,也注重文化优势的挖掘,发展“文化优势+经济优势”贸易。

    (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新型产业发展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借助国家政策福利,积极优化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开展多维度的贸易往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诸如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等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在转型过程中,应该注意新型产业的发展,通过利用本民族的文化优势禀赋,挖掘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同质性”和“异质性”,有计划有对象的针对本民族区域的产业寻找新的生产方向。比如说,在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穆斯林文化聚集的较为集中,因此可以借助清真文化,打造特色清真产品链,建立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用品产业聚集区,进而打通中亚地区的食品贸易通道。

    参考文献:

    [1]田晖、蒋辰春.(2012)“国家文化距离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基于31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数据的引力模型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第3期,第45-51页.

    [2]刘杨、曲如晓、曾艳萍.(2013)“哪些关键因素影响了文化产品贸易——来自OECD国家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第11期,第72-81页.

    [3]万伦来、高翔.(2014)“文化、地理与制度三重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第5期,第39-47页.

    [4]秦可德、秦月.(2014)“文化距离与出口贸易地理方向变化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数据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第1期,第12-16页.

    [5]王正伟.(2015)“民族地区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中大有作为”[J].《民族论坛》第7期,第5-7页.

    课题项目: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资助”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