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范文

    左小燕

    摘要:新形势下,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引导下,民营企业逐渐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还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当中,不断的统筹规划。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保持经济平稳的发展,稳定社会政治大局。但是,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那么,就需要根据“走出去”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营企业;“走出去”;问题

    一、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民营企业“走出去”,不仅有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可以有效的提升产业之间的竞争力,对当地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推动性的作用。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应该顺应改革的大局,使用国际市场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找准市场定位,加强技术性的管理,发挥地方性的优势。首先,从我国民营企业的规模上看,民营企业数量较大,发展势头强墙,一跃成为了“走出去”的主力军。到2018年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60%以上。19个省级行政中心,贡献了当地GDP的50%以上[1]。例如:广东省就贡献了当地GDP的80%以上。从趋势看,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还在不断的上升。将近1.85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化的趋势当中,186个归家或者是地区,建立企业,非国有企业占比在88.7%以上[2]。其次,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模式,体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使用的是外直接投资(FDI)与出口贸易的方式。例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为272起,其中民营为145起。最后,从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行业分布上看,以贸易和餐饮为主,之后不断向着能源和零售的方向进行延伸。例如:华为就开始在埃及设立了产品技术中心。

    二、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问题

    首先,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当中,大部分的企业实力薄弱,规模性较小。在2018年的调查当中发现,民营企业可以进入500强企业的收入和资产仅仅占据21.7% 和9.8%的比例。其次,民营企业大部分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大。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技术性不高,商业价值不高。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在出口国外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战略是“薄利多销”的价格战。但是随着中国劳动力的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接着,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比较困难,政府的扶持力度偏小。融资渠道单一,对民营企业的开发偏低。民营企业规模性小,受益不高。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完善,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最后,中国的民营企业专业化的国际高素质人才缺乏。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不少高素质的国际人才都去了更高的平台,对于这些实力较小的民营企业来讲,就会缺少人才竞争力。民营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就需要提高主动性,保证策略的正确性。

    三、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对策

    (一) 微观层面“走出去”对策

    首先,民营企业想要在雨后春笋般的竞争力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制度和管理创新。在“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注重科技的含量,提高商业的价值,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向着智能化和机械化的方向进行延伸。在精益求精的理念上,向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模式进行靠拢[3]。之后,企业还需要推进制度和管理创新,提高科学性和规范性。另外,还需要在政策的引导下,加大科学技术资金的投资,争取在高科学技术的理念下,不断延伸和发展。在劳动力上,可以使用其他周边小国家的便宜劳动力。例如: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家。其次,民营企业需要强化人才的引进策略,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使用“高薪”或“持股”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专业化的人才。定期为员工提供知识的培训,在交流和研讨当中,不断的提升员工的综合性的素质。使用多元化的激励制度,完善员工的考核制度。最后,民营企业需要使用保护企业无形资产的方式,成立无形资产专职综合管理机构。保护的内容如:企业的形象、标志、品牌、技术专利等。

    (二) 宏观层面“走出去”对策

    一方面,需要加强海外投资的立法进度,在总规划当中,为民营企业指明有效的发展方向。加大对外贸易的保护措施和系统服务。简化手续和流程,宽松制约的条件。另外一方面,需要加大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加快实现多元化融资工具的发展,积极创新信贷服务,发展本土化的机制,转变融资的环境。与此同时,也可以借鉴发达成功国家的经验,成立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专门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在多元化的道路上,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从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态势当中 ,需要寻找到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嫁接点,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注重风险评估与控制,加大资金支持,提高企业科技的含量。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着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方向进行延伸。另外,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引导下,抱团“走出去”,探索出一条使民营企业“走出去”更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嘉玮.? 浅析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及发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02)

    [2] 肖文,周君芝,潘家栋.? 浙江省民营企業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和动机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6(02)

    [3]黄勇,张国云,朱李鸣.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浙江迈向“资本输出大省”——浙江企业境外投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浙江经济. 2017(2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9: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