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 |
范文 | 董莉?薛晨?徐溶 摘要:随着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发展已成为加深高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以及详细介绍了当下我国创新创业的现状,并阐述了有关构建创业创新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教育 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发展创新意识是高校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许多高校都在研究和开发创新课程,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仍不能与专业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探索并分析中国高校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学生,高校,政府和社会的角度全面分析了当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总结了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优势。并为中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长期发展提供新的思想和模式参考[1]。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800万人,大学生就业目前面临巨大压力。因此,高校应针对学生的当前专业特点,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自21世纪初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率。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为学生建立更多的互联网平台,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创业技能,并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实现伟大的“中国夢”。作为创业人才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应继续吸收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完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供更多选择并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下中国创新创业精神全面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并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人才。作为大学生,随着高校的就业压力的增加,有必要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实践和创新能力,激发内在活力,树立职业选择和社会实践观念。这需要积累经验,提高整体质量,促进创新创业精神,利用收益来建立创业信心。 (三)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支持至关重要。高校为社会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人才,极大地促进了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整合人才,提高综合素质,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搞好教育改革,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纳入课程体系,并积极吸引年轻学生参与社会事务,促进当前大学创新和创业健康发展,注入学生的作用来改变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2]。 二、大学生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有问题 近年来,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数量相对增加,但在同一时期,创业的比例是远不到韩国和美国大学生的十分之一。我国沿海城市的大学生创业所占比例比内陆高得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最紧要的问题是缺乏面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系统的缺乏。 高校创新创业需要创新人才。应当由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来实施创新创业精神。系统的培养包括科学和专业课程系统,专业指导系统,专业教师团队以及众多实用和创新的过程。经过对此类系统的系统培训,高校可以培养出许多具有创新和创业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对创业的热情也影响着周围的大学生[3]。 (二)缺乏适合的创业创新环境。 刚刚离开象牙塔的大学生尽管有一定的知识,但在社交经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为了提高创业精神和创业成功率,我们需要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近年来,政府支持了大学生的财务方面和基础设施,创新和创业精神。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因此难以从企业管理和市场情报方面入手,政策服务体系不完善,高校难以支持这些领域。这些因素使大学生更难以创新和创业。 三、关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思考 (一)创新创业模式的多样化。 高校受到自身资源条件和专业环境的限制,学校的定位目标也不同,为了使高校环境多样化,有必要建立各种创新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建立推广和实现各种大学创新和创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优势和特点,结合理论和经验,为学校建立合适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 互联网 +”时代,高校应该组建一支由大学生创新者组成的团队,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知识的速度迅速更新,信息量也在增加。同时,教师需要加强与专业人士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职业,阐明教学思路,激发创业热情,并为良好的创新和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校友的资源,并继续分享成功的创业经验,为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提供参考。 (三)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上面已经提到了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培养和质量改进方面中应注意教科书的结构,编写课程内容应丰富多样。在此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我们要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教育中培养的是一个复杂多样,应用和创新的人才。人才要求的多样化要求在教学方法中使用不同类型和级别的评估系统,仅凭学校实力很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第三,合作培训机制必须完善。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来合作培训和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4]。 四、结语 分析并研究了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将其与国外创新创业模式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教育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建议,这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在中国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中国应该以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体系,然后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整合到高校中。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积极的创业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创业的信心,并且全社会集中起来支持创新和创业时代的来临。 参考文献: [1]熊聪聪,赵会民,赵丛,谢兵,余梓铭.“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34-35. [2]周喜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8(22):192-193. [3]王琳琳.大学生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经济师,2018(07):182-183. [4]王琳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8(04):51-52. 董莉,女,1985年生,辽宁锦州人,讲师,锦州医科大学,医学硕士。 薛晨,女,1998年生,辽宁营口人,锦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 徐溶,女,1997年生,辽宁沈阳人,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2016年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医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研究》(编号:L16BSZ021)研究成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