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在指导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价值 |
范文 | 赵千文 张茜 吴海华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在指导脓毒性休克体液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于重症医学科的脓毒性休克病人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指导体液复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指标以及预后转归。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CVP、SpO2、ScvO2经统计学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改善(P>0.05);但在预后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21.05%)低于对照组(36.84%),(P<0.05)。结论 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指导补液可以更有效对患者进行补液,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脓毒性休克;体液复苏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属于分布性休克,在脓毒性休克的治疗过程中,早期抗生素的应用以及积极的体液复苏对患者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一旦判断患者机体出现灌流不足,应当尽快进行体液复苏[1]。在体液复苏中,对患者机体血容量的判断在治疗方案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合理的容量复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休克症状,得到好的治疗效果;但过度的体液补充会加重患者的容量负荷,使疾病的病情持续恶化,病死率增加。所以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下监测下腔静脉内径在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体液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52.24±13.85)岁。平均BMI(21.01±3.10)。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50.49±12.92)岁;平均BMI(20.48±2.84);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治疗根据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进行抗休克治疗,放置锁骨下静脉导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组患者在床旁行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对脓毒性休克的体液复苏进行指导,对照组通过监测得到的CVP指导补液。 1.3 評价指标 (1)监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的检查指标:主要包括CVP、SpO2、ScvO2。 (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转归:包括机械通气时间(d)、ICU入住时间(d)、病死数/率(人次/%)。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IBM SPSS 19.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查指标(CVP、SpO2、ScvO2),以(x±s)表示,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患者病死数/率为计数资料,以数量和百分比(%)表示,选择x2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不同检验方式均以0.05为检测标准,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检查指标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CVP、SpO2、ScvO2经统计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改善,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比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21.05%)低于对照组(36.84%),P<0.05。 3 讨 论 脓毒性休克初期可见心排出量的增高和周围血管阻力的降低,皮肤黏膜温暖而干燥[2],当脓毒性休克到达后期时,机体可表现为心排出量的减少及周围血管阻力增加的低动力学状态。与常规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不同的是,当脓毒性休克未进入后期时,中心静脉压可不表现为降低,脓毒性休克的特殊性表现决定了该类休克仅仅是通过中心静脉压的升高或降低来判断液体复苏的用量是不够准确的。近年来,心脏的超声监测不断发展,已经逐渐进入了重症病房中,超声作为常规的诊断手段可以在床旁操作,有着方便、快捷、无创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ICU医生所应用。下腔静脉是体内反应容量较好的大血管。下腔静脉的内径可以随呼吸运动、胸腔压力改变,从而周期性地改变体循环回心血量,所以可以很好地利用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VIVC)判断回心血量,从而指导下一步的补液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CVP、SpO2、ScvO2分析,统计学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也都得到了改善,(P>0.05)。但从预后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从死亡率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21.05%)低于对照组(36.84%),可以直观地反映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补液法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重症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指导补液可以更有效地对患者进行补液,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临床前景。 参考文献 [1] 吕立文,唐宇涛,罗 丽,et al.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重症超声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对比监测指导液体复苏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4):325-326. [2] 丁 欣,张宏民,晁彦公,et al.重症超声:评估血流-心脏的利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8):677-68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