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
范文

    摘要: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要素,金融在发展国家经济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金融发展目的在于为实体经济服务,在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如何根据新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论分析,使金融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新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与問题,最后就如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金融;实体经济

    引言:

    进入新时代,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二者相互影响并共存。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稳定繁荣的坚实基础,是加强国家整体综合实力的基础。实体经济不仅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利益,而且也是金融发展的物质基础。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此在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实现良性循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其履职内容,在2019年的工作会议提出将工作重点放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实施政策措施上,使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实体经济是支撑金融发展的基础。面对当前不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经济挑战,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显得尤其重要。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论分析

    (一)金融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作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有效分配大量经济资源,为实体经济减轻风险损失,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体系的不断变革,金融在实体经济的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金融资源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1]。

    (二)实体经济为金融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新时代,整个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运行,使得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整个社会为了方便实体货物的交易,从而延伸出货币和信贷业务,逐步发展为现代金融体系。从国内外市场来看,金融发展实际上是不断适应实体经济需要的发展。而在实体经济的支持下,金融可以更充分、更有效地分配经济资源。

    二、新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资本闲置难以流向实体经济领域

    为了避免金融监管,从金融业务中获取高额利润,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以外的领域转移了大量闲置资金。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为了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国家对部分行业进行政策补贴。如此一来,虽然降低了一些实体经济行业的投资成本,但市场价格也受到了影响,金融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分配。与小微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实力雄厚,信誉相对良好,很容易从国家政策中获得更多的补贴,降低自身融资成本。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将补贴倾向于下放到投资领域,造成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金融业增长与制造业快速下降

    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各方面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以来,我国的金融业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制造业却呈现出快速下滑的态势。这意味着金融发展并不稳定,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在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下,影子银行等其他机构的兴起,对于促进金融行业快速增长起到了一定作用。此外,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高增长有关。但如果房地产泡沫进一步扩大,将严重影响到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三)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增加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不良贷款总体状况有所改善,但制造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行业的变化使得信用风险概率增加,同时,针对不良资产带来的风险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目前,杠杆率高达三到五倍,大大降低了不良资产的投资门槛,使各种公司甚至个人介入市场。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一旦不良资产的价格发生扭转,资本链可能会破裂,金融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三、新时代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举措

    (一)优化信贷结构,不断加强协调行动

    银行机构应该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促进地方金融机构的贷款实现合理增长。对于在市场竞争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较差的实体企业,应通过贷款延期、再融资、债务重组等有针对性的手段,保持企业的融资规模。如果企业的贷款余额超过三亿元,借贷银行超过三家,企业的资金调用可能会比较困难。银行机构应当在协调行动的框架下积极运用企业债委会机制,按照信贷报告制度进行,避免出现单方面贷款、贷款中断等问题。对于违反协议的银行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应当予以通报。

    (二)深化金融改革,实施现代金融监管

    解决金融机构失衡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效率也是新时代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2]。对于深化金融改革,首先要加快市场化金融体系的建设,不断改进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治理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现金融业的转型和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真正优化。其次,要依靠相关机构的主要职能,例如协调重大金融监管问题、协调金融相关政策等等,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注意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逐步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三)加强风险管理,把握风险防范方向

    新时代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总方向,坚持风险识别的基本防线,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第一,要加强贷款流程管理和金融内部控制,不断提高金融贷款管理水平。尤其要继续开展针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监测与排查,加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力度。第二,要对企业资金流动方向予以密切关注,防止个别企业违规挪用贷款。第三,内部和外部都应加强风险防范。一方面,要持续加快库存风险处置力度,储备充足的内部准备金,增加核销和收款转换,努力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另一方面,要依靠地方政府、司法机关以及行业间的合作,积极盘活不良贷款。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必须坚持中央的科学指导,总结几十年来金融行业改革发展的经验。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目标,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持续深化金融改革任务,有效化解各种金融风险,推动实体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多样化复杂化的生活需求,同时也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则祥,武学强.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优化配置研究[J].经济问题,2016(5):16-25.

    [2]张靖晗.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0):253.

    作者简介:

    刘畅(1990—)女,汉族,籍贯:江苏沛县,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沛县支行,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