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完善上海市绩效评价项目遴选机制的探析
范文

    摘要:绩效评价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而项目遴选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绩效评价工作质量和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绩效评价项目遴选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初步构想,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形成绩效评价项目遴选长效机制,以求选择最有利于放大评价效果、落实成果运用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关键词:绩效评价项目遴选机制;项目遴选原则;绩效评价项目储备库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201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務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出台,提出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2019年5月31日,本市印发《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9〕12号),提出到2021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形成“预算决策有评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其中,绩效评价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而项目遴选是绩效评价的起点,对提升绩效评价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绩效评价项目遴选机制概念

    本文研究的“绩效评价项目遴选机制”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从本市所有财政支出项目中选择部分项目开展重点评价。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项目的特质,按照特定标准进行对症下药地选取。这有利于放大评价效果,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进行提升,在财政收支“紧平衡”的背景下对财政支出压力进行缓解,形成结果反馈、问题整改、绩效提升的良性循环,确保财政资金合理、高效使用。

    三、当前绩效评价项目遴选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近年来若干市级财政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剖析,发现其中存在部分项目还未结项、部分项目为一次性项目、部分项目评价窗口期不恰当、以及部分项目下包含若干互不关联的子项目等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和结果,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绩效评价项目遴选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一)部分绩效评价项目还未结项

    部分绩效评价项目处于未完成状态,产出和效果指标均无法准确获得,不利于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大大降低了绩效评价工作质量及绩效评价结果的参考价值。

    (二)部分绩效评价项目为一次性项目

    部分绩效评价项目为一次性项目,不利于实现“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的要求,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三)部分绩效评价项目为评价窗口期不恰当

    部分绩效评价项目在开展评价期间,效果尚未充分显现,使得效果指标难以获取足够的数据支撑,评价结果产生一定局限性。

    (四)部分绩效评价项目下包含若干互不关联的子项目

    部分绩效评价项目下分多个子项目,且各个子项目之间内容关联度不大,需要分别设置评价指标来评价,从而导致子项目个性特征被平滑,分数被稀释,最终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参考价值。

    四、完善绩效评价项目遴选机制的对策

    (一)建立绩效评价项目储备库

    针对当前绩效评价项目遴选机制存在的问题,在现有预算管理系统基础上,添加若干项目遴选原则字段的查询功能,形成绩效评价项目储备库。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形成绩效评价项目遴选长效机制,提高对绩效评价项目的日常储备能力,增加对项目的了解程度,力求将有限的人力和时间投入到最有利于放大评价效果、落实成果运用、形成支出标准的项目中去,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形成项目遴选基本原则

    根据项目不同特质,形成重点工作、经常性项目、政策调整窗口期、易形成支出标准等遴选原则。

    1.重点工作原则

    项目遴选时应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市财政局的重点工作,以重点工作确定项目遴选范围。符合重点工作原则的项目要有市委、市政府文件依据,紧紧把握本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角度和视野。

    2.经常性项目原则

    项目遴选时应优先选择财政支出经常性项目,该类项目一般涉及各预算单位的主营业务,相较一次性项目具有连续性、可重复性和标准化等特征。对此类项目进行评价可对今后年度项目预算安排和调整提出有参考价值的管理建议,促进项目预算管理的优化完善。

    3.政策调整窗口期原则

    项目遴选时应将进入政策调整窗口期的项目作为优先绩效评价对象。经济发展、环境变化、项目到期都在不断考验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科学地调整政策、修订办法是项目主管部门的职责所在。通过设置相关政策发布、到期时间标识,重点关注政策中期、到期等关键时间节点,对处于政策调整窗口调整期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有助于财政意见,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提供建议。

    4.易形成支出标准原则

    项目遴选时应优先挑选有利于形成支出标准的项目,如成本费用类项目作为评价对象。对以覆盖项目成本或项目费用为主的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有利于在评价项目效果、梳理管理流程的同时,对财政资金的支出进行分析,最终形成项目的支出标准,有助于为今后科学编制预算,控制经费支出提出有效建议。

    5.民生项目原则

    项目遴选时应紧密围绕老百姓关心、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领域,将项目遴选范围和民生领域重合,确保绩效评价项目关注时事、关心民生。通过绩效评价看钱用得好不好,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

    6.预算执行异常原则

    项目遴选时应同步关注预算的执行进度快慢,根据不同项目性质设置项目执行进度指标体系,区分预算执行的“快”和“慢”,对于执行进度异常(过快或者过慢)的项目应予重点关注。如预算执行过慢的项目一般在政策设计、项目管理、具体实施等环节存在问题,对此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有助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同时,关注预算执行进度有利于选择已经完工且项目效果已初步显现的项目,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准确。

    7.市区联动原则

    项目遴选时应紧密围绕事权和支出责任,挑选市、区两级共有的项目作为优先绩效评价对象。将绩效评价工作进行市区联动,有利于从不同层面、不同地域对同类建设项目进行绩效分析,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寻求更优化的管理模式,扩大绩效评价工作的影响力,发挥市财政指导、引领作用,在全市层面上盘活某一领域的管理情况。

    8.全面覆盖原则

    项目遴选时应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等预算范围内的项目也作为绩效评价对象。扩大绩效评价项目范围,不仅仅将一般公共预算的项目纳入绩效评价,而是将范围扩大至财政资金所覆盖的所有项目,加强几本预算之间的衔接。有助于改进绩效评价体系,对所有类型的预算项目形成评价标准。

    (三)加强项目遴选工作机制保障

    随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逐步深入,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以提高各方重视程度,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互通,对项目按照遴选原则进行匹配勾选,且今后新设立项目进入预算管理系统时,将项目和遴选原则进行对应,以便遴选适宜开展绩效评价的项目,聚焦绩效评价重点,撬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形成合力,切实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实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总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马蔡琛. 当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挑战与对策[N]. 中国财经报,2019-12-07(007).

    [2]王罡.如何理解“全面实施绩效管理”[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8(Z1):78-79.

    [3]任晓辉.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机制研究[J].财政监督,2018(19):12-18.

    [4]刘国永,崔方珍,李文思.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要义与路径[J].中国财政,2019(14):46-48.

    作者简介:

    姚天依(1994—),女,上海徐汇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姚天依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