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范文

    张琳枫?董耀荣

    【摘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血脂相关成分、代谢相关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及其他相关因素。本文就以近17年的相关文献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8..02

    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仍在上升。其主要表现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不断增加。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除了包括年龄、吸烟、饮酒、BMI、血压、血糖水平及总胆固醇水平等传统危险因素。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血脂有关成分、代谢相关因子、炎性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和心理因素等也与冠心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1 血脂有关成分

    目前,众多指南指出,要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还是应该以降低LDL-C的指标为目标。而近来众多研究提出TG/HDL-C作为胰岛素抵抗的标志,同样能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1]发现高TG/HDL-C是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比值大于3.8时,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68%。TG/HDL-C比值可能是糖尿病、吸烟、支架直径小等支架内再狭窄的良好预测指标。研究[2]还发现高TG和低HDL-C比单纯低LDL-C对缺血性心脏病有更好的预测价值,高TG/HDL-C比值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高于包括LDL-C在内的其他血脂值。

    2 代谢相关因子

    刘先锋等[3]认为血浆HCY不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HCY通过与男性、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等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对女性和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另有研究[4]发现血清GGT水平被证实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手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3 炎性相关因子

    近年来,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浆中IL-6水平的升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也发现IL-6水平与血压、TC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此外在一项心梗的前瞻性研究[5]中提出白细胞介素-18(IL-18)是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临床价值要高于IL-6等炎性介质。

    4 基因多态性

    王海鱼[6]首次在我国汉族冠心病患者中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等位基因是冠心病的风险基因,携带基因型的中国汉族人冠心病患病风险高于基因型者。其研究初步显示,FTOrs17817449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的冠心病易感性相关,rs9939609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易感基因。LEPrs10954174 A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5 心理因素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文化程度逐渐增高,外界环境对心理产生的压力日趋严重,焦虑情绪逐渐普遍化。焦虑人群死于心脏病的风险几乎与其他危险因素相比高近一半的几率。焦虑似乎是冠心病和心脏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理焦虑抑郁会显著增加冠心病和心脏死亡的风险[7]。研究[8]表示冠心病患者神经质的敏感性、易怒性和敌对性是其负性情绪的重要心理特征。性格越外向的冠心病患者,情绪状况越好,冠心病疾病风险越低。

    6 其他危险因素

    研究报道[9]无症状且无冠状动脉钙化或非常轻微冠状动脉钙化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在未来非常低,钙化评分为0-10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评分为0的患者的三倍,因此,可以认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增加是冠心病风险提高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提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除了一些已经较明确的新型相关因素,也有在未来还需更多更严谨更客观的大样本实验来探讨其具体相关关系的因素。

    杨倩倩等[10]做了一项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红细胞比容与冠状动脉 SYNTAX 评分呈负相关,即老年冠心病患者红细胞比容越低,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Madjid等[11]认为红细胞比容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关联,但观察到的风险比率一般很低,单凭红细胞比容对冠心病预测价值尚不明确。

    7 总 结

    目前全世界患冠心病的人逐年递增,而其中并不具有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逐年增多。冠心病危险因素复杂,新旧危险因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冠心病新危险因素的探讨,包括不仅限本文所介绍的相关危险因素,都是人们探索冠心病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随着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不断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也将出现,并将大大降低未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阻断危险因素实现冠心病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Kundi H,Korkmaz A,Balun A,et al.Is instent restenosis after a successful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due to stable angina associated with TG/HDL-C ratio[J].Angiology,2017,68(9):816-822.

    [2] Bertsch RA,Merchant MA.Study of the use of lipid panels as a marker of insulin resistance to determine cardiovascular risk[J].Perm J,2015,19(4):4-10.

    [3] 刘先锋,张 晶,丛洪良.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关系及对冠心病进展的作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 第22卷 第四期 343-346

    [4] Emidin M,Passion C,Michelassi C,el al.Additive prognodtic value of gamma-glutamyltra nsferase in coronart artery disease[J].Int J Cardiol,2009,136(1):80-85

    [5] Blankenberg S,Luc G,Ducimetiere P,et al.Interleukin-18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European men:the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Myocardial Imfarction(PRIME)[J].Circlation,2003,108(20):2453-2459

    [6] 王海鱼.肥胖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博士论文,2013:67

    [7] Roest Am,Martens EJ,de Jonge P,et al. Anxiety and risk of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meta-Analysis[J].Am Coll Cardiol,2010,56(1):38-46

    [8] 馮菊平.人格特征对冠心病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28-29

    [9] Budoff MJ,McClell and RL,Nasir K,et al.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 absent or minimal coronary calcification: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MESA)[J].Am Heart J,2009,158(4):554-561

    [10] 杨倩倩,崔建国,王 树,等.红细胞比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4):370-373

    [11] MADJID M,FATEMI O.Components of the complete blood count as risk predictor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in-depth review and update[J].Tex Heart Inst J,2013,40(1):17-2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