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民营企业参与渝东南地区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
范文

    唐健

    一、渝东南地区的贫困现状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包含黔江、石柱、秀山、彭水、酉阳、武隆。“两区四县”均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目前该地区的贫困状态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贫困程度较深。渝东南现有贫困村550多个,占总数的37%左右,占全市贫困村数量的近30%,贫困人口11万多户,约44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26%左右。其中因病致贫约占17%、因上学致贫约占25%、因缺资致贫占15%、因缺技术致贫占15%、因灾害致贫占4%、因残致贫占3%、因缺劳动能力致贫约占8%、因缺土地匮乏致贫占2%、因缺水致贫近1%、因交通致贫占3%多一点、贫困发生率约为12%,60%以上分布在边远高寒山区,贫困程度深。由此可见,该地区精准脱贫任务非常艰巨。

    (二)产业基础较差。渝东南地区属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主导产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占比为13.5∶45.7∶40.8。近几年来,整个地区GDP占全市GDP不足6%,人均GDP仅为全市人均GDP的60%左右。

    二、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探索

    按照全国工商联的要求,重庆市开展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利用“万企帮万村”这一平台,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與到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当中。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相对较为薄弱,根据各区县上报情况进行统计,6个区县累计共有160多个民营企业对接了200多个贫困村开展帮扶行动,占贫困村总数不足40%,还有进一步强化的空间。已经开展帮扶企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以产业扶贫为核心。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最根本的是要将企业自身发展,结合当地产业优势,积极融入贫困地区,变“输血”为“造血”,将企业自身利益与贫困地区群众利益捆绑在一起,实现互利共赢。在具体实践中,各民营企业纷纷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寻找商机,谋求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生产环节,各民企大多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带动贫困村民致富。如重庆琥珀茶油有限公司在酉阳县可大乡吴家村,利用“公司+合作社=新公司”的模式,动员村民土地入股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再由公司与合作社组建一个新的公司,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村民可获得股份分红、劳动力、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收入等,实现脱贫;彭水县纵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联合乡村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红豆杉产业,带动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林禽、林牧、林药、林菌、林蜂等林下种养,建设基础设施,吸纳本村劳动力270多人,带动农户800多户,农户增收7000元/人;黔江三磊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土地流转,把农户的土地流转出来统一营运,按每年每亩600元的标准给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并吸收农户进入园区务工、将猕猴桃基地返租给农户管理,农户则可从中获得每亩1200元的管理工资;秀山县依托淘沙河农业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城市资本+农户”的股份合作社模式发展高端猕猴桃产业3万余亩,在盘活闲置土地、帮助贫困农户就业、促进农户增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彭水县重庆仁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免费向县内贫困农户发放种薯300余吨,种苗200余万株,带动发展种植户3000余户,实现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

    在加工环节,结合当地特点,就近建立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增加就业机会。如酉阳县和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8亿多元在板溪工业园区,用地60亩,建设青花椒精深加工基地,设计加工鲜花椒10万砘/年,可解决500~600个贫困劳动力就地务工,人均收入可增加3~5万元,实现酉阳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务工,脱贫致富。

    在销售环节,主要依托电子商务,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如秀山县“武陵生活馆”,目前已在秀山县建成124家村级电商体验店,并成立了国内首家专注县域农村的配送机构“云智速递”,解决了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的难题。

    (二)商会组织抱团主动参与扶贫。基层商会组织会员企业抱团发展,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帮扶活动。如酉阳县板溪商会积极探索基层商会“以商养商”的新模式,努力提升乡镇商会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商会5个会员企业为贫困户提供近100个就业岗位,其中板溪商会水泥制品厂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农民工15人提供月平均3000元的就近务工岗位;板溪商会千田服装厂定向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员工,提供50~60个岗位,月收入2500元以上,让贫困户就近就地务工,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商会承包荒山、荒坡,发展种植业,共留转2000余亩土地种植油茶,由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人参与管理,为他们就近务工,增加家庭收入提供条件。

    (三)民营企业家进村任职,带动贫困人员主动脱贫致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择一个好的带头人对于贫困村脱贫也非常重要。武隆县工商联积极引导本县民营企业家回乡任职,目前已有32名企业家担任了村书记、主任或社长,其中25个为贫困村;县工商联执委亿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亿,到凤来乡高寿村担任了村主任,利用自身优势,带领全村发展富硒稻产业,年销售谷子1300多吨;连续组织3批次种植大户到江津学习青花椒种植技术,发展青花椒产业;组织三批次自驾游活动到村,促进了本村农产品的销售,引导成立了高寿村第一家农家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三、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非公企业参与扶贫已有了很好的开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也还存在亟待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参与扶贫的企业还需进一步转变思想。总体情况看,企业参与扶贫在认识上还存在简单化、结合弱、主动性不强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企业认为扶贫还是过去的捐资捐物,参与实质性的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村建设不是很明显;部分企业没有将扶贫工作与企业自身发展相结合,难以找到企业盈利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结合点;有的企业把扶贫当做一种任务,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

    (二)一些贫困地区和人员还需进一步转变思想。一些贫困地区和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企业参与扶貧工作中,受援方总希望企业能在资金、物质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而忽视了主动参与到企业发展之中,与企业共同建立支柱产业,共同发展。企业在扶贫中要有生命力,要持久发展,核心是要在当地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产业,真正融入当地生活,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贫困村民要转变思想,要有“我要脱贫”的决心,贫困村要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互惠共赢”,才能使企业在扶贫的领域中常做常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贫困人员缺乏职业技能,人才匮乏。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教育资源较为贫乏,各类专门人才匮乏,人口素质普遍偏低。加之目前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弱病残,因病、因残致贫的比例也较高,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人员少。

    四、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加强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引导和服务。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这个平台上,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围绕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搞好服务保障,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引导。一是在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的衔接上积极做好沟通对接,确保瞄准帮扶对象;二是要搭建村企合作的服务平台,重点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促进企业与农户、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有效对接,实现企业与农村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村企结对帮扶的效率和水平;三是要努力为企业参与提供政策、项目、市场信息等方面服务,帮助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组织企业参与各种展销、拓展商务洽谈,扩大影响力,将企业发展规划与扶贫开发整体布局结合起来,为企业参与扶贫提供保障;四是加强表彰奖励,对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典型事例,及时挖掘,加大宣传报道和表彰力度,使在参与扶贫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非公企业和爱心人士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群众中有好形象。

    (二)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主动融入“两翼”地区建设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利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及产业、投资等配套政策,运用政策红利助推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投资、产业转移,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谐共赢发展。在参与渝东南地区建设当中寻找商机,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主动融入到渝东南地区的建设发展中来。

    (三)加强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主动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必先扶志。扶贫先扶志,就是要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面貌,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扶志”,就是要把贫困农民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把“内因”激活起来,脱贫的腰杆才会硬起来,脱贫的办法才会多起来。加强教育引导,让农民有“我要脱贫”的迫切愿望而非“要我脱贫”的被动督促,做到“人穷志不穷”地发奋脱贫,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实现脱贫致富的共同愿望。

    作 者:重庆市工商联会员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张 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