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成因、特点及其影响 |
范文 | 郭俊 摘 要:党的十九大基于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将我国主要社会矛盾调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战略性调整不仅符合我国客观发展实际,而且将会对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从成因、特点和影响三个方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展开论述,以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时代;主要矛盾;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党的十九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所召开的十分重大的会议,为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大会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科学回答了在新时期新阶段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伟大胜利。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二是我们党新的指导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我们党新的伟大实践,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需推进的伟大斗争、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三者从现实、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为我们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可谓是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概言之,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必须认清中国当前的国情;只有认清中国当前的国情,我们才能形成新的指导思想;而只有在新的思想指导之下,我们才能进行新的伟大实践。 在这个严密的逻辑体系里,有一个重要判断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矛盾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所占地位和所起作用的不同,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对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其主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任务,而解决的前提便是对其做出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成因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任何观点和理论要想彻底,就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党中央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上述重大调整,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我国总体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得到极大提高。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按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情况,我们大致可以把新中国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建国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新中国生产力水平逐步赶上并超过旧中国历史最好水平;第二个阶段,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虽然期间遭受“文化大革命”等错误政治运动的冲击,但新中国生产力水平仍以较快速度发展,我国形成较为独立的工业体系和较为完备的经济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个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12年前后,在改革开放的强力推动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迅猛提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第四个阶段,从2012年到2017年,我国生产力水平继续提升,大国地位更为巩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纵观新中国历史,我国生产力水平基本处于“高歌猛进”的状态,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十年就翻一番,速度如此之快,在世界上是十分罕见的。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无论与60年前我国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相比、与40年前我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相比,还是与7年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越日本相比,无论是在生产规模、生产能力还是在科技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正在由大变强,正因如此,说我国社会生产落后已经不再合适。当然,在看到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随着收入的增加,人民群众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大部分中國人还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计划经济束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几乎没有任何致富门路,人民所期盼的就是丰衣足食,也就是小康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这个愿望在新世纪之初基本得到了实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过上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必须承认,人的需求和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止境的,过上小康生活的人们(当然,中国目前还有不少贫困人口没有过上这样的生活,党和政府正在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对自己的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想让自己和自己的亲人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更完善的医疗、更健全的社会保障、更丰富的精神享受,想让自己居住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安全、和谐。这些都是人们的正当、合理需求,应当得到满足。 (三)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始终秉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极其美好的社会,人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而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类似于中国古人所想象的大同世界。虽然共产主义的理想很遥远,但因为有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支撑,我们共产党人始终相信它最终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共产党人始终认识到,这个理想不是为某个人而实现的,而是为全体人民、为每一个人而实现的。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理想,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顾个人安危,鞠躬尽瘁、前赴后继,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利益留给人民。因为他们坚信,只要多付出一份努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能早一天实现,人民就能早一天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都是朝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一个个驿站。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理想,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就必须在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着重解决发展中所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更高质量的发展惠及更广大的群众,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以下特征: (一)客观性。如前所述,我國社会主要矛盾之所以发生重大转变,主要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客观变化:在社会存在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在社会意识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属于社会心理的范畴,取决于社会存在的变化)逐渐成为共识。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主要矛盾的存在,这是我们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两方面的变化仍然是局部性的质变,还未达到全局性的质变,我国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不平衡性。新的主要矛盾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其中,前者是次要方面,后者是主要方面。这是因为发展的目的就是通过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系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者共同构成美好生活需求),而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得还不是很平衡、很充分,导致国内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不好,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这就是供求不平衡、供不应求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发展时间短、分配制度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需要久久为攻、综合施策。 (三)稳定性。事物的发展通常呈现阶段性,在每一阶段上,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占据优势、起决定性作用,所以事物的主要矛盾是相对稳定的,这一稳定性保证了这一阶段上量变的持续发生,从而导致事物发生局部性质变,最终导致事物发生全局性质变。我国社会新的主要矛盾将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补齐发展中的诸多短板,让发展更加有质量、更加有效益、更加有活力。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催生新的政治判断。我们党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一贯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新的政治判断。面对我国基本国情发生重大变化,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调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全党智慧,向全中国、全世界做出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就构成我们党今后的一切工作的大背景、大思路、大逻辑,是我们制定一切大政方针、决策部署的根本遵循。 (二)催生新的基本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是一对矛盾,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惧挑战、直面问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正是立足于中国社会新的主要矛盾、投身于中国社会新的伟大实践,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系统而正确的回答,产生了我们党新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催生新的战略布局。如前所述,在新时代,我们要想解决主要矛盾,就必须着力解决我们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意味着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程度,通常有两项基本指标: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另一个基尼系数。前者反映的是社会财富多少的问题,后者反映的是社会财富分配是否合理的问题。当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很大,但大而不强,内生动力不足,而且社会财富分配很不合理,基尼系数居高不下。正因如此,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施新的“三步走”战略:从现在到2020年,力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从2020年到2035年,力争基本实现现代化,满足全体人民的较高层次需求;从2035年到2050年,力争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的更高层次需求。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且将有力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重大调整,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我们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紧紧扭住这一主要矛盾不放松,集中主要精力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7(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