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
范文

    董宏?李建明

    本文以山西省中部地区五个典型观光农业园(藏山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茂盛农业文化园区、花果山采摘园、慕容山庄、天涯山农业旅游区)为案例,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建筑景观、农业工程设施、绿化环境人文景观以及农业生产景观的规划布局,总结提出了建设一个观光农业园的有效景观设计和规划技术要点,以期对观光农业生态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实践参考价值。

    观光农业也被叫做农业旅游,是将农业和农村元素加入到新型生态旅游业中,以农村资源的要素做为设计对象,按照现代旅游业的景观设计和发展来布局,既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又创造了特殊的景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为主要目的,将生产和消费相统一的新型产业形态。

    观光农业园依据主要功能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结构、技术要求及景观规划方式。从设计角度出发园内的总体景观规划应该将自然、人工和事件素材进行有机的创造和组合,使得观光农业园景观的形象、意境、风格能有效地表达与显现。设计良好的景观会反映出当地农业的生产状况、当地的文化历史发展脉络,能够较好地把地理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风习俗等象征性因素融会贯通在景观规划中,使景观在旅游者游览过程中产生情景交融的感受,这样才是成功的景观规划。

    一、我国农业观光园发展的概况

    在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初始阶段以周朝的苑、囿,其中便是以栽有大量的桃、梅、木瓜等农作物,畜养家禽为主。《诗经.周南》中就有颂桃的诗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生动地描述了桃花盛开,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美景。《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枇杷之属。”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藏。”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良好发展人们旅游度假需求的日益增大,可从事农艺互动,种菜,采摘果树等活动,既能达到生产乐趣,又有回归休闲体验的需求。首先在北京昌平县十三陵旅游区首次出现了观光桃园,随后在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苏州、武汉等地相继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展示了观光农业的强大生命力,为城市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同济大学以研究景观方面的专家吴人韦教授总结了以产业为中心,走经济规划之路、以土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核心的规划三种农业园区规划思路,并对三种规划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比较。在此本文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特点及游客休闲度假的需要,提出以观光休闲为中心的景观旅游规划的思路。

    二、山西省几个典型代表性的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

    本文以山西省中部地区五个典型观光农业园的代表:山西藏山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山西茂盛农业文化园区、山西花果山采摘园、山西慕容山庄、山西天涯山农业旅游区为例分析研究不同类型观光农业生态园中景观的规划布局。以这五个为代表研究采用和谐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进农业观光园区景观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生产活动、自然风光、示范科技、娱乐休闲、保护环境等融为一体来进行景观方面的规划设计,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

    结合。

    (一)山西藏山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该项目位于山西省阳泉市,该区内原本总体环境较差,景观效果不是很好,汾河地表径流量小,水质混浊,种有毛白杨、柳树等植被,但种植较为稀疏,覆盖面积较小。项目区周边的汾河及园区内部池塘有良好的水域及湿地景观元素,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水质略差,有待进一步净化提升。其中的景点“汾河人家”——以汾河为依托,挖掘场地三级台地和浅层地下水资源丰富的特征,合理布置景观网络,努力构建“生态功能优化,景观特征鲜明,农景关系紧密”的理想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绿化规划主要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部分、汾河生态湿地景观区部分;景观的营造主要是规划道路行道树、隔离绿化带,现有人工林地景观、池塘,汾河河岸景观以及人工湿地景观的处理。在园区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产业成本,因此根据不同的种植作物和地形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各种节水灌溉方法。在高标准粮田示范区,采用低压管道输水,高效畦灌技术;在露地蔬菜种植区采用移动式喷灌、滴灌节水灌溉技术;在面积较小的高档蔬菜、花卉区采用 喷灌和微喷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微喷灌、固定和半固定式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形式,有利于产出商品的品质和产量的提高,达到节水又增收的目的;在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等保护地蔬菜栽培区结合无土栽培采用滴灌方式并配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将营养液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同时实现节水灌溉的最

    大化。

    (二)山西茂盛农业文化园区。该项目位于晋中市太谷县,以整个村庄为规划目标,形成特色农业文化风俗活动。该项目由十大项目组成,即:十万亩苗圃基地;十万亩果树栽植、2万吨核桃加工项目;2000套新农村别墅建设、配套20万平方米公共设施,旧村改造项目;区域交通规划项目;生态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水保水利、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庙宇文化挖掘、陵园景观建设项目;十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建设项目;新能源利用项目。形成了山西茂盛农业文化园区的雏形。

    (三)山西花果山庄。该项目位于我省农业部的休闲农业示范县清徐县这样一个特色村镇,以特色采摘闻名。我省是一个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小气候众多,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的省份。如梨乡― 原平同川、葡萄之乡― 清徐白石沟等都是既具特色农业生产,又具旅游观光资源。这里生态旅游景点建设占地530亩,建设5条葡萄长廊和若干个葡萄园;主要建设葡峰文化博物馆、窑洞和农庄类参于采摘的互动性活动设施。旅游餐厅、购物商店、娱乐场所、洗浴中心和生态厕所等。有停车场、景区公路和山区引水配套工程。

    (四)山西太原慕容山庄。该项目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庄园占地400多亩是太原市最大的农家乐休闲度假山庄。太原市首批农业旅游示范景区,由传统的农家小院、土窑洞、农家饭菜、农家博览园、家畜养殖园、各种蔬菜水果采摘园、鱼塘、及城市青少年农村教育基地、团队会议、同学聚会、CS野战、湖南卫视快乐水上冲关、玉米迷宫水战、地道战体验、高空攀岩、拓展训练等为一体的终合性庄园。

    (五)山西天涯山农业旅游区。该项目位于忻州原平市,为大规模景区依托型。这类型农业园一般规模面积较大,园区成片分布于原有旅游景区之内,以原有景区的旅游景观为依托赏景赏花赏果的吸引力都比较大,容易形成大尺度的园林景观。大规模景区型可成片开发,形成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规划要求功能多样、旅游项目多样、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

    三、景观规划的理论依据与分析

    (一)农业系统的构成理论。农业是由许多联系互相的因素构成、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具有特定的的结构和功能的复合系统,包括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生态结构、经营形式等,其中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与农业的景观表达和旅游开发关系最为密切。农业生产结构系统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等,根据各部门结合的特点,可以分为农牧型结构、农林型结构、农经型结构、农牧林型结构等等。农业生产结构的确立、配置和利用是否合理对农业生产、经济、资源发展利用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在规划时,应对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初步确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

    (二)景观美学。景观美是景观设计师对生活的一种审美意识,包括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我们认为,景观美学的理论应用于观光业园规划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自然风景美2、工程设施美3、文化景观美4、生态和谐美5、旅游生活美6、科学技术美。

    (三)景观生态学。农业景观是人为从事农作生产活动的景象,如由农田、果园和人工林地组成的农耕景观;由牧场、村庄组成的乡村景观;由交通系统和水利工程组成的工程景观;由水生植物、鱼塘、沟渠等组成的水体景观都是以人类活动为描述对象,是人类在自然生产活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讲,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是由斑块、走廊和基底构成,景观总体结构具有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等特点。斑块是指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基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如观光农业园(区)景观中的池塘、草地、村庄、人工林等。走廊是两边均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线性拼块,起着隔离、连接、观赏的作用,如在观光农业园(区)景观中道路、农田行道树、攀缘植物的廊架、花架、农作物的间作、套作构成的小廊

    道等。

    (四)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隶属于心理学,主要研究旅游活动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它必须借助于已有的经实践证明符合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以及在其他心理学应用学科中可以借鉴的一些基本原理。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以下四类:

    观光农业园与其他综合性公园相比,给人以不同的心里感受:

    观光农业景观 心理感受 园林景观 心理感受

    一片果林 春华秋实 风景林 静谧祥和

    现代生产温室

    (内为蔬菜、瓜果) 好奇、亲切 园林温室

    (内为观赏植物) 愉悦、赞叹

    禽类养殖园 实用、野趣 动物园 童趣

    乡土餐馆 淳朴、亲切 普通配套餐馆 拘谨

    珍奇农林作物 增知怡情 观赏植物 欣赏赞叹

    小桥流水 发幽谷之思 激流勇进 刺激、冒险

    旧式农耕工具 返璞归真 现代旋转座椅 现代、新奇

    田园喷灌 流动之美 人造喷泉 人工之美

    韭菜葱蒜 田园之乐 观赏草坪 绿色生命

    一架葡萄 硕果累累 一架紫藤 姿态宜人

    鱼鸭戏水 新奇感性 池边垂钓 参与之乐

    木船自划 回归自然 快艇疾驰 刺激、冒险

    稻田收割 丰收喜悦 亭中观景 开阔、忘我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要以生态为前提:重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解决环境问题,在时间充分安排利用景观资源,最终建立一个健康、能够循环利用且具备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农业

    景观。

    (六)共生理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受益而相依赖的关系是生物学中的共生现象。共生发展理论以资源优势为启动点,将农业和旅游业资源良好开发利用,注重两大产业的有机结合和和谐发展,使之最终形成整体化、系统化产业优势,从而达到解放生产力、保持观光农业园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目的。据相关资料分析得出,未来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农业+旅游业”的方式,即以农作物为布局材料,其中将布局艺术、自然景色、呼吸新鲜空气、参与农业劳动等项目融合,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与共同发展。

    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观光农业园的有效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生态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实践上的参考。现阶段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存在很大的市场潜力,现代绿色观光农业发展具有新方向——观光与农业形成了完美的融合,有一些农业园并没有在观光上做到更多的文章,本研究主张从观光的角度出发重点进行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布局。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五)山西天涯山农业旅游区。该项目位于忻州原平市,为大规模景区依托型。这类型农业园一般规模面积较大,园区成片分布于原有旅游景区之内,以原有景区的旅游景观为依托赏景赏花赏果的吸引力都比较大,容易形成大尺度的园林景观。大规模景区型可成片开发,形成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规划要求功能多样、旅游项目多样、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

    三、景观规划的理论依据与分析

    (一)农业系统的构成理论。农业是由许多联系互相的因素构成、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具有特定的的结构和功能的复合系统,包括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生态结构、经营形式等,其中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与农业的景观表达和旅游开发关系最为密切。农业生产结构系统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等,根据各部门结合的特点,可以分为农牧型结构、农林型结构、农经型结构、农牧林型结构等等。农业生产结构的确立、配置和利用是否合理对农业生产、经济、资源发展利用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在规划时,应对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初步确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

    (二)景观美学。景观美是景观设计师对生活的一种审美意识,包括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我们认为,景观美学的理论应用于观光业园规划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自然风景美2、工程设施美3、文化景观美4、生态和谐美5、旅游生活美6、科学技术美。

    (三)景观生态学。农业景观是人为从事农作生产活动的景象,如由农田、果园和人工林地组成的农耕景观;由牧场、村庄组成的乡村景观;由交通系统和水利工程组成的工程景观;由水生植物、鱼塘、沟渠等组成的水体景观都是以人类活动为描述对象,是人类在自然生产活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讲,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是由斑块、走廊和基底构成,景观总体结构具有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等特点。斑块是指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基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如观光农业园(区)景观中的池塘、草地、村庄、人工林等。走廊是两边均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线性拼块,起着隔离、连接、观赏的作用,如在观光农业园(区)景观中道路、农田行道树、攀缘植物的廊架、花架、农作物的间作、套作构成的小廊

    道等。

    (四)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隶属于心理学,主要研究旅游活动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它必须借助于已有的经实践证明符合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以及在其他心理学应用学科中可以借鉴的一些基本原理。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以下四类:

    观光农业园与其他综合性公园相比,给人以不同的心里感受:

    观光农业景观 心理感受 园林景观 心理感受

    一片果林 春华秋实 风景林 静谧祥和

    现代生产温室

    (内为蔬菜、瓜果) 好奇、亲切 园林温室

    (内为观赏植物) 愉悦、赞叹

    禽类养殖园 实用、野趣 动物园 童趣

    乡土餐馆 淳朴、亲切 普通配套餐馆 拘谨

    珍奇农林作物 增知怡情 观赏植物 欣赏赞叹

    小桥流水 发幽谷之思 激流勇进 刺激、冒险

    旧式农耕工具 返璞归真 现代旋转座椅 现代、新奇

    田园喷灌 流动之美 人造喷泉 人工之美

    韭菜葱蒜 田园之乐 观赏草坪 绿色生命

    一架葡萄 硕果累累 一架紫藤 姿态宜人

    鱼鸭戏水 新奇感性 池边垂钓 参与之乐

    木船自划 回归自然 快艇疾驰 刺激、冒险

    稻田收割 丰收喜悦 亭中观景 开阔、忘我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要以生态为前提:重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解决环境问题,在时间充分安排利用景观资源,最终建立一个健康、能够循环利用且具备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农业

    景观。

    (六)共生理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受益而相依赖的关系是生物学中的共生现象。共生发展理论以资源优势为启动点,将农业和旅游业资源良好开发利用,注重两大产业的有机结合和和谐发展,使之最终形成整体化、系统化产业优势,从而达到解放生产力、保持观光农业园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目的。据相关资料分析得出,未来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农业+旅游业”的方式,即以农作物为布局材料,其中将布局艺术、自然景色、呼吸新鲜空气、参与农业劳动等项目融合,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与共同发展。

    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观光农业园的有效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生态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实践上的参考。现阶段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存在很大的市场潜力,现代绿色观光农业发展具有新方向——观光与农业形成了完美的融合,有一些农业园并没有在观光上做到更多的文章,本研究主张从观光的角度出发重点进行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布局。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五)山西天涯山农业旅游区。该项目位于忻州原平市,为大规模景区依托型。这类型农业园一般规模面积较大,园区成片分布于原有旅游景区之内,以原有景区的旅游景观为依托赏景赏花赏果的吸引力都比较大,容易形成大尺度的园林景观。大规模景区型可成片开发,形成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规划要求功能多样、旅游项目多样、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

    三、景观规划的理论依据与分析

    (一)农业系统的构成理论。农业是由许多联系互相的因素构成、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具有特定的的结构和功能的复合系统,包括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生态结构、经营形式等,其中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与农业的景观表达和旅游开发关系最为密切。农业生产结构系统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等,根据各部门结合的特点,可以分为农牧型结构、农林型结构、农经型结构、农牧林型结构等等。农业生产结构的确立、配置和利用是否合理对农业生产、经济、资源发展利用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在规划时,应对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初步确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

    (二)景观美学。景观美是景观设计师对生活的一种审美意识,包括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我们认为,景观美学的理论应用于观光业园规划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自然风景美2、工程设施美3、文化景观美4、生态和谐美5、旅游生活美6、科学技术美。

    (三)景观生态学。农业景观是人为从事农作生产活动的景象,如由农田、果园和人工林地组成的农耕景观;由牧场、村庄组成的乡村景观;由交通系统和水利工程组成的工程景观;由水生植物、鱼塘、沟渠等组成的水体景观都是以人类活动为描述对象,是人类在自然生产活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讲,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是由斑块、走廊和基底构成,景观总体结构具有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等特点。斑块是指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基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如观光农业园(区)景观中的池塘、草地、村庄、人工林等。走廊是两边均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线性拼块,起着隔离、连接、观赏的作用,如在观光农业园(区)景观中道路、农田行道树、攀缘植物的廊架、花架、农作物的间作、套作构成的小廊

    道等。

    (四)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隶属于心理学,主要研究旅游活动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它必须借助于已有的经实践证明符合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以及在其他心理学应用学科中可以借鉴的一些基本原理。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以下四类:

    观光农业园与其他综合性公园相比,给人以不同的心里感受:

    观光农业景观 心理感受 园林景观 心理感受

    一片果林 春华秋实 风景林 静谧祥和

    现代生产温室

    (内为蔬菜、瓜果) 好奇、亲切 园林温室

    (内为观赏植物) 愉悦、赞叹

    禽类养殖园 实用、野趣 动物园 童趣

    乡土餐馆 淳朴、亲切 普通配套餐馆 拘谨

    珍奇农林作物 增知怡情 观赏植物 欣赏赞叹

    小桥流水 发幽谷之思 激流勇进 刺激、冒险

    旧式农耕工具 返璞归真 现代旋转座椅 现代、新奇

    田园喷灌 流动之美 人造喷泉 人工之美

    韭菜葱蒜 田园之乐 观赏草坪 绿色生命

    一架葡萄 硕果累累 一架紫藤 姿态宜人

    鱼鸭戏水 新奇感性 池边垂钓 参与之乐

    木船自划 回归自然 快艇疾驰 刺激、冒险

    稻田收割 丰收喜悦 亭中观景 开阔、忘我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要以生态为前提:重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解决环境问题,在时间充分安排利用景观资源,最终建立一个健康、能够循环利用且具备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农业

    景观。

    (六)共生理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受益而相依赖的关系是生物学中的共生现象。共生发展理论以资源优势为启动点,将农业和旅游业资源良好开发利用,注重两大产业的有机结合和和谐发展,使之最终形成整体化、系统化产业优势,从而达到解放生产力、保持观光农业园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目的。据相关资料分析得出,未来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农业+旅游业”的方式,即以农作物为布局材料,其中将布局艺术、自然景色、呼吸新鲜空气、参与农业劳动等项目融合,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与共同发展。

    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观光农业园的有效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生态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实践上的参考。现阶段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存在很大的市场潜力,现代绿色观光农业发展具有新方向——观光与农业形成了完美的融合,有一些农业园并没有在观光上做到更多的文章,本研究主张从观光的角度出发重点进行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布局。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9: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