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实操运营的“师生”共育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改革与探索 |
范文 | 徐娟娟 摘要: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迅速,政府和企业都非常重视跨境电商的发展,但目前高等教育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扩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数量的同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也不断改进,培养高质量的跨境电商人才。本文结合校企合作和实操运营情况,通过“师生”共育型模式的研究,率先提出教师和学生双培养,既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也培养符合跨境电商教学的教师,从根本上解决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问题,实现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人才培养;跨境电商;实操运营 20世纪末,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几大电商巨头通过互联网将我国与世界相连接,随着外贸电商化的快速发展,据阿里巴巴电商学院数据显示我国2016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6.3万亿,同比增长30%,预计在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12万亿,年均增长20%。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约为450万,并且还在增加之中,因此,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质量跨境电商人才成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重要任务。 一、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在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大部分都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的,通过与企业合作,参与真实平台的业务操作,加强学生对实操能力的掌握,但是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校企合作融合度不够,难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 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单纯的国贸专业、电商专业或者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难以符合行业和企业的需求,通过对跨境电商企业调研数据显示:90%以上的企业迫切需求既懂英语、又精通网络运营及外贸综合实务的跨境电商综合人才。如在进行跨境电商业务操作的过程中,跨境电商人员首先应具备相应的电商知识具备扎实的平台操作和网络运用能力,其次还需具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跨境电商营销,跨境消费者心理等能力,最后还需要能够进行用相关的外语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但现有的专业一般处在不同的专业或学院,学科融合度较差。同时所进行校企合作,一般流于表面,双方难以做到有效的结合,学校打不破体制的障碍,企业追求利润,配合度不高,目标过于理想,如在进行的跟岗实习中,主要让学生从事的属于低级重复性的上传产品的工作,对于产品优化,数据分析,营销推广等内容学习较少,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较低。 (二)企业师傅对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后续培养提升能力有限 企业师傅主要关注点在于当下跨境电商的操作,由于工作的性质,他们更多的在进行微观问题的研究,而不关注行业的长期发展,对学生的培养更多是在技能方面,而没有更多的关注行业发展,进行宏观和中观研究,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后期职场发展情况。如做运营的企业师傅,在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一般只是针对该工作的基本流程进行教学,如跨境电商操作基本流程的学习,一般只是针对企业所售卖的产品进行图片的处理,SKU的编写,价格的制定,关键词选择,详情页的撰写,物流的选择等基本信息进行教学,企业师傅会对这些具体操作给予指导,会教学生每一个环节如何做,但企业师傅对于这些环节为什么这么做,做这些环节的意义和目的何在,不会给予更多的解释,同时由于企业师傅的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局限性,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也相对较弱,针对某个平台进行教授,而对其他平台则了解不多,从而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停留在较低的操作层面,不利于后续的培养和提升。 (三)高校教师不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跨境电商兴起在21世纪初,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截至2018年仍没有相关专业设置,因此到現在为止,所有的跨境电商方向的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而来,这些高校教师相对来说,没有接受过完整的跨境电商知识体系的学习,同时若是从行业转型而来的高校教师,则理论知识更为薄弱,理论和实践都比较缺乏,则是现在跨境电商方向师资的现状,如我校跨境电商方向教师基本都是从国际商务转型而来,相对来说对于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流程比较熟悉,语言沟通能力较好,而对于电商平台操作则是属于薄弱项目,需要在这个部分进行加强。 二、基于实操运营的“师生”共育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途径选择 那么想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是要解决校企合的真正融合,在校企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实施“师生共育”型共同培养,形成“双元双优”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企业培训主要承担培养“师生”两方面的任务: (一)形成“实操-归纳-演练”的螺旋式教师培养模式 (1)教师进行“一企一师持续性”的实操运营学习 高校教师想要真正的掌握跨境电商的运营操作,必须全身心的投入进行平台学习,从最初的选品,平台的选择,产品的上传,后期的优化,数据的分析,营销推广等都需要高校教师一一接触,通过下到一个企业,跟对一个企业骨干师傅进行学习,掌握其中一个平台全流程的学习至关重要,而对于其他平台则可以举一反三,迁移学习。但由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高校教师脱产下企业时间有限,后期需要持续性的同企业师傅进行交流,以掌握行业最新知识。如当下跨境电商最流行的亚马逊平台,平台基本操作知识通过一个学期的下企业操作高校教师基本都可以掌握,接下来的工作则是对于亚马逊平台的一些新规,一些新的市场的关注和学习,同时了解新出现的其他流行平台,以及这些平台的操作特点等。 (2)实践操作后进行归纳提升 作为高校教师,学习实操运营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因此对于所学实操运营知识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精炼的规律则是更加重要的任务,因此由教师执笔形成校企合作的教材或实训指导书,运用于后期教学。如我校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在改革中,相继形成跨境电商实务、跨境网络营销、跨境消费者心理、跨境物流、客户关系与管理、跨境知识产权等相关系列校本合作教材,获得了职教集团的一致好评。 (3)企业考核教师实训课堂演练 作为跨境电商的专业老师,通过企业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具有教授理论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行实训课程的授课,使高校能够完全承担起培养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人才的职责,能够承担实训课程的教学以及根据实操提炼所形成的更加具有實际意义的课程授课,而这些需要企业师傅进行考核,只有企业实训课程演练合格的教师才能够承担实训课程的授课任务。从2014年开始,我们与澳杰联盟外贸学院以及英卡顿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截至目前,已经接受我院20多名外贸和英语老师进行企业培训,校企合作融合进一步加强,我校跨境电商方向教师授课能力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二)形成“双师双优”的校企结合学生培养模式 (1)理实结合的课程学习 在校企合作模式,目前我们跨境电商方向的理论课程由我们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而针对实训课程,则是以企业师傅为主,专业教师为辅的进行实训课程的教学,打破实训学习基本是停留在机房和模拟的状态下,而引入企业实操运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截至2018年6月份,近5年将近1500名学生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部分课程的实训和跟岗实习,通过企业调研数据表明,企业对专业培养毕业生的操作能力满意度由原来的60%左右提升至80%左右,有了较大的提升。 (2)更加明确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是大学生学习的方向,只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他们才能够指导学什么、如何学,而之前我们的职业规划则停留在一门课程上,学生也是在懵懂的状态下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而通过校企合作,师生共育,通过深入企业,更加明确自己后期的职业规划,使自己的职业选择更加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的学习,更加认清了这个专业是不是自己的所要选择的职业方向,如若选择则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才能够胜任这些工作岗位。 三、基于实操运营的“师生”共育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效果保证 但同时要想使基于实操运营下的“师生”共育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和学生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才能够让我们的改革更加有效果。 (一)教师培养提升的效果保证 (1)教师心态要由“为人师表”向“做人徒弟”转变 “师生”共育型的最大特色是教师的培养,通过教师的培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跨境电商实操人才的培养。首先教师心态要转变,深入到企业做徒弟,真正掌握实操技能。教师可以通过下跨境企业,入实操课堂,进技能小组等多种形式,做不同的人的徒弟持续学习,掌握最前沿的跨境电商技能知识。 (2)教师学习从“单纯的实操技能”到“实践知识归纳”的提升 教师在学习跨境电商实操技能过程中,不仅是为了学习技能,更多需对技能知识进行提炼和归纳,结合高等教育特色,形成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提升和职业技能的拓展。 (3)教师考核从“课堂教学考评”到“实训课堂指导质量”转变 传统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课程教学成绩的好坏,而在“师生”共育模式下,对教师的考核为对实训课堂指导质量的高低,考核指标制定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 (二)学生培养的效果保证 (1)学生知识获取由“传统知识”到“理实结合”的转变 传统教学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实操结合较为薄弱。而在“师生”共育培养模式中,教师在通过实操结合课程情况进行教学,融企业真实运作于课堂,学生既学到了共性的跨境电商知识,又能形象的认识跨境电商的操作,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2)学生职业选择从“抽象的职业规划”到“明确的职场晋升路径”转变传统高等教育,学生对职业规划非常模糊,不明确毕业后的发展。在基于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生通过企业明白行业发展,企业给予学生明确的职场规划,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学习也更加有动力。 (3)学生技能的提升由“企业指导”到“校企共同培养”转变 由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学生技能培养之前主要依靠企业,随着“师生”共育型模式的开展,具有实操能力的教师团队的形成,学生实操指导可以以教师为主,企业为辅的模式,形成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基于实操运营的“师生”共育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是基于当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以解决我国当前高校教师能力和毕业生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探索,它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身份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转变,在这些转变的基础上,深入进行跨境电商行业操作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 [2]陈长英.浙江省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J].商贸人才,2015(1). [3]李佐.浙江省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模式研究[J].地方经济,2015(8). [4]方贝贝.基于工作室平台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5). [5]姜颖.对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6(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