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名人文化城市化的症结分析 |
范文 | 颜莺 名人文化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魅力所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名人文化城市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在此过程中人文性的遗失、城市价值观的模糊和文化商业味浓重等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名人文化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现代化的工程,应从保留原文化的基础上开始,使其符合城市现代化的需求,以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文化的品质,营造名人效应的生态文明。 文化作为一个载体,又可看作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名人文化是文化的瑰宝,既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信息,也是一笔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无论从文化发展还是历史传承上,名人文化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名人文化是历史的沉淀,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魅力所在。有了名人的城市,其含金量会大大提升。如何更好地发挥名人文化的魅力,是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中值得研究的 问题。 以一个小城为例,钦州——对于中国的很多名城来说,这个名字是陌生的,可如果列举其中的名人如本土名人刘永福、冯子材、冯敏昌,外来名人齐白石、田汉、黄兴等,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对他们并不感陌生。但在国内知道钦州这个城市的人较少,就算在广西,对钦州的了解也是因为北部湾的开发掀起的经济热,而对于历史文化知道的人并不多。而在众多已有名气的名人城市,名人效应也比不上经济来得明显。究其根源,在于其载体的利用不充分,从而导致宣传的不足;在于名人文化城市化进程中对于文化人文性的重视不够,造成名人精神、城市价值观的缺失;也在于运作手法的单一,文化传承力度不够。 一、名人文化城市化的人文性失落 文化城市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的文化精神。一个城市应有一个城市的灵魂,而这个灵魂既是形而上的东西,也是具体实在的。城市文化精神的缺失,城市价值体系的不完善都会让一个城市失去灵魂,只是一个无生气无活力的人群居住地。 (一)名人精神的遗失 文化名人作为名片,是人们认知的开始,许多鲜为人知的地方,就是因为有了自己的文化名人而蜚声世界。一个莎士比亚就让英国占据了世界文化的重要一隅,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而其家乡艾汶河畔的斯特拉斯福小镇,也成为人们追慕观光之地。我国偏远的湘西小镇凤凰城也因出了一个沈从文蜚声中外。就连传说中的名人也为地方争足了名气及人文气息。如浙江诸暨,据说是美女西施的诞生地,从而吸引着众多游客的造访。 文化名人的名声固然不可或缺,但最宝贵的地方,是他们对文化的探求和后人对文化的坚守。据说,英国人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也不能放弃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在英国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了英国文化,他就是英伦文化的象征,一种民族精神的所在。但在中国,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一些人以攻击名人及其文化搏出名,不惜诋毁经典,洗涤文化。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浮躁的心态,否定成为不少人的行为手段,对传统的否定,对崇高的否定,信仰的缺失,传统文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名人文化由于所特有的品牌效应,其商业化和利益化的倾向日趋明显。名人文化的不再纯粹,本身的人文价值也逐渐削弱,留下的只有外在的景色,而内涵的精神不再。沈从文笔下营造的湘西世界是人性美人情美的象征,而随着现代商业的开发,这感人的美正在消失。凤凰古城的门票事件,无疑是最好的佐证。纵观国内的名人旅游宣传,以名人精神为宣传主渠道的少之又少,更多地以外在的表面的景观宣传或是人工制造的传奇故事为噱头。浙江富阳,从古至今有不少名人伟绩,古代有孙权创建吴国,晚唐独树一帜的诗人罗隐,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结庐富春江畔,绘就传世杰作《富春山居图》;清代父子宰相董邦达、董诰,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等等,但之前国人对这些都知之甚少。而让富阳,富春江声名鹊起是2013年的一部电影《富春山居图》。尽管这部影片拍得很不成功,但却在全国刮起了富春江的旅游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从其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名人精神的遗失或者说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漠视,长期以往,文化的人文性将遗失。 精神是无形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树立起来的。名人文化重在精神,名人以其声望给地方带来了名气,但文化重在坚守,也重在不断地探寻和开掘其价值,只有凝聚了智慧和精神的文化传承才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钦州名人文化的精髓是刘冯文化,而刘冯文化的精髓在于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是爱国主义支撑下的历史,爱国主义滋生出的是对国家、民族的依恋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工作的热忱之情。当爱国主义升格成人们自觉的爱国意识,它就会成为一种道德的力量,影响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个在全国名声不响,却有着一定名人文化资源的小城来说,弘扬历史名人精神,沿承历史名人文化,是打造特色城市文化的关键。 (二)城市价值观的模糊 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史存的精神也会随着社会光怪陆离的风气削弱或消失,城市被商业利益所包围,经济成了城市唯一的追求。社会道德的失范,精神文明的缺失,人们逐渐被金钱所腐蚀,唯利益论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冷漠一旦成了社会生活的主角,人与人的关系就越来越僵化,社会不和谐之音也就更多。在弘扬国家主文化的前提下,一座城市因其特殊的历史积淀和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发展诉求,也需要积极探索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与利益诉求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种地域亚文化的探索和构建,也是地域核心亚文化的构建。城市价值观或模糊或没能结合地方特色,是众多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城市价值观作为国家价值体系的一部分,既是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又是城市个性魅力的展现。一个城市只有在拥有国家核心价值观框架下的自己的价值观,才具备自身的魄力。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而一个城市在国家价值观下也应有符合自身特色的城市核心价值观。 山西太原市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注重城市核心价值观的打造和践行,确立了“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为底色的太原城市核心价值观,塑造了兴汉起唐为内涵的“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这个核心价值观结合了太原历史名城、文化名城的特点,既凝聚了华夏文明,又贯穿了三晋文脉,同时融会了时代的精神,彰显了太原的地域特色。同时,突出了太原人民向善厚德、重礼守节的城市品格,表现了太原人公平正义、敬仰法律的文明风范,体现了太原人诚实重义、守信践诺的人文情怀,更加彰显了太原人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 可见,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城市价值观,政府必须找准定位,做好整体规划,结合本地特色,确立城市在地域经济中承担的职能。钦州背靠西南,面向东盟,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享有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贸区、民族自治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优惠政策外,钦州还拥有多个国家级平台和政策资源,是全国最优惠的政策洼地之一。近年来政府提出了“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技、惠民生”的发展策略,这个显示了经济发展的追求,却缺少文化的向度。根据钦州特有的历史文化,应结合其“拥有1400年历史的岭南古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是民族英雄冯子材、刘永福的故里”这个特色,打造城市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城市的灵魂,指引城市的发展。 (三)文化商业味的凸显 城市的发展,经济是很大的决定因素。在强大的利益诱因下,许多本土文化特色文化让位于商业的需求。许多历史名城特有的文化符号在逐渐地消失。在强大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名城的古迹受到了破坏,灯红酒绿的现代建筑和现代生活模式取代了古韵,城市文化充斥着浓重商业味。 在城市发展中如何保存原有的古文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盲目地为现代发展让路,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文化损失。著名的有浙江定海古城消失的事件,这是人类犯下的无法弥补的错误。定海古城是宁波商帮的发祥地,有着极具特色的建筑,尽管被列为省级的文化历史名城,但当地政府还是出于商业考虑,不顾历史文物专家学者及老百姓的反对,在旧城改造中,大举拆毁古建筑古文物,对古城造成了不可复制的毁灭性伤害。而在云南丽江,在丽江古城里,原来住的纳西族人,现已基本上外迁,住房变成了商铺、酒吧……现代化了,却少了古朴的味道,本土的味道,民族的味道。还有北京四合院的逐年减少等等。究其因,都是商业利益的追求。 钦州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城市,打造其品牌是其重要的课题。从近年来的措施来看,还是未能抓到根本点,其远期目标(2030年)为:以发展大型临海工业、港口物流,为城市、港口服务的第三产业和以滨海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业等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北部湾沿海生产性服务中心,具有岭南风格、东南亚风情、滨海风光的宜商宜居城市。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但还是看出了重商轻文的现象。 其实,要解决文化过于商业化的问题,主要在于地方政府。首先,主观意识上,要有保护文物的强烈意识,不可为商业的利益放弃古文化。其次,做好城市的规划。规划前要做好调研工作,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将古代建筑和文化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其他现代规划因之而设,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的古文化氛围。第三,在招商引资的时候,要着重评估其对古文化古建筑的影响,并且把保护的措施列为合同的内容,作为规范商家行为的法定依据。 二、文化品质提升的方式单一 (一)雷同的品牌打造 由于先天禀赋、文化程度、经济地位、身份、出生背景、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生活主体对于文化的需求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只有多元文化才能使更多的“个人”得到精神文化上的满足,从而使其在主观感受上得到满足。在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市民只能得到由官方提供的同质性很强的文化产品,甚至连文化氛围也是高度一致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很少数人能够在精神文化需求上得到满足。2 在一些城市旅游发展滞后,当地人没有创新,而是一味地照搬他地的做法,一是省了构思的辛苦,一是省了论证,总觉得别人已成功的例子是不需要论证。如桂林在漓江搞了一个印象刘三姐,云南丽江来了个印象丽江,杭州又来了个印象西湖……如此雷同犹如复制粘贴,虽然表面上是依据了当地的特色,实际上是除第一个外,其余的都有抄袭之嫌疑,尽管出自同一个人之手,但菜反复地炒也就没什么营养了。其实,每个名胜之地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可从提升城市品牌效应这个角度来打造名人故居,把名人故居打造成品牌,从而营造独特的城市文化。例如,在英国,政府会颁给名人故居统一标识,在建筑的显著位置镶嵌蓝色牌子。一旦挂上“蓝牌”,即受到法律保护,不得拆除。“蓝牌屋”也就成了英国一些城市的名片。还有意大利佛罗伦萨强化了对但丁故居的打造,使得游客去佛罗伦萨,必去但丁故居。 由此可见,名人故居也可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承载了历史的厚重,也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在钦州,政府加大力度修缮了刘永福、冯子材故居,并把其建设成为爱国主义基地,免费对外开放。但凡外地人到钦州旅游和公干,这里都成为政府着力推广的地方,刘冯故居也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二)城市他文化的盲从 城市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具有无可重复的美,但很多城市都没有找到自己的魅力所在,而是不断地抄袭甚至是复制他城市的做法,甚至把其他城市的文化标志搬到自己的城市。 广西小城贵港,因为一个名人的雕塑被放倒了而一夜之间出名,这个名人闻名于世界却不是中国人,她是风靡全球的女星玛丽莲·梦露。这个雕塑已经在贵港矗立了半年之久,取其电影《七年之痒》中的造型——梦露站在地铁站通风口风吹裙舞的镜头,金发碧眼,双手掩裙,白色的连衣裙飞扬。这个身高8.18米的不锈钢女巨人是世界上最高的玛丽莲·梦露雕塑,可笑的是这个世界之最不在她的家乡美国,也不在什么旅游圣地,而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三线城市,当地的居民估计有不少人还不知道玛丽莲·梦露是何许人?在众多质疑声中,这道突兀的城市风景近3层楼高的梦露雕塑最终被定义为有伤大雅,且是违章建筑被推倒,扔进了贵港城郊的一座垃圾场,还被蒙上布……这里且不谈这个推倒是否浪费钱财,也不谈这个雕塑是否侵权,我们来看看这个雕塑出现的缘由,“梦露”建造商的目的就是:要和美国造得一样,美国人来告侵权才好,公司可以打一场国际官司,知名度一下就有了,生意也会更火爆的。这种简单的抄袭,粗暴的复制,不仅没给这座城市带来正面的形象,反而演绎为一出闹剧。 好的城市雕塑应具有历史性、人文性、象征性,如果是历史文化的还有纪年性和交流性。如我国最长的城市雕塑群是浙江省上虞市的《舜耕》,这个雕塑群取自大舜披星戴月“躬耕畎田”,大象感其恩德,远道前来助其耕地的故事。雕塑的建成,成了城市的标志之一,吸引了大批游客,给城市带来了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当然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是美国首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她是美国独立纪念时法国送给美国的礼物。女神手中握着的火炬与法典又与美国文化、国情有着紧密联系的,现今她不仅仅是美国独立的象征,更是美国国家的象征。 钦州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海豚天堂之誉,又在于爱国将领冯子材刘永福之家乡。现今,海豚雕塑、刘永福将军雕塑等成为城市的主雕塑,既为城市的一道风景,更彰显了本土特色及城市的历史性和人文性,成了城市的市标。 (三)单一的运作方式 文化的保护需要资金的投入,而名人文化造就的名人城市也是地方旅游的资源。因而许多地方都会打造名人品牌,营造名人效应,但从众多名人城市文化的推广手段上看,更多地城市主要从经济效益去考量文化的宣传,采用较为单一的硬宣传的方式,更多地以官方式口号式的手段来宣传,结果并不 理想。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地域广阔的文明古国,其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于文化传承方面一直重视的程度不够,宣传不力,文化产业的打造方面也存在运作方式单一的状况。如,各地的旅游资源尽管不一样,却在特色打造方面较类同,特别是旅游特产、纪念品上,不管大江南北旅游产品都是相似的。另外,产品质量不能保证也是备受诟病的。去韩国旅游的人大多对其化妆品、保养品等感兴趣,主要在于其质量保证;去泰国旅游的人大多都会带几个曼谷包回来,因为价格适中,品牌保证,样式好看极具泰国风味,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全国价格统一,不怕被欺诈。中国国内的旅游无论你到的是那个地区,你可能买回的特色物品是清一色的,且价格是漫天要价,讲价成了中国人的习惯,而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障。 其实,在文化产业化这一块我们可以借鉴邻国韩国的经验。韩国9.96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比不上中国的云南、浙江、陕西、海南、广西等旅游大省,原有的旅游资源相对这些地方也不富足,但韩国的旅游业却发展迅猛,特别是在韩国确立“文化立国”的政策后,韩国的文化产业呈现繁荣景象。韩国文化产业在1997年取得500万美元的出口额,到了2011年出口规模增近140倍。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韩国政府致力于推动“韩流”文化的传播,从而提升韩国的国际影响。如中国观众熟悉的电视剧《大长今》,就结合了韩国的饮食、医学、服饰等文化元素,该剧的热播促进了相关产品的出口,也带动了韩国的旅游,这股旅游热又带动了韩式美食、养生和韩国的传统文化热,打响了韩国品牌。韩国旅游业的成功,捆绑式的运作方式是关键。当然这个捆绑是文化产业打造的一部分。如果我国能更好地把旅游与文化捆绑一起,利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特别名人文化拓展文化市场,更能打造出特色精品的旅游,从而也传承了传统文化。当然其它的文化产业也应该大力重视,如历史悠久有着千百年精髓的中医、饮食文化等,这些如能捆绑一起,才是中华文化的最好传承,也是增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文化对于国家来说是一张永久的名片,对于社会来说是文明的源泉,对于人类发展来说是生命之灵魂。名人文化可以说是文化的精髓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名人文化城市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在此过程中对人文性的不重视,导致了名人精神的遗失,城市价值观的模糊,文化商业利益味的浓重以及对文化品质提升的认识不够,方式单一等等,都是名人文化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才是当前名人文化城市化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名人文化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现代化的工程,应从保留原文化的基础上开始,使其符合城市现代化的需求,实施可行的措施,切实提升文化品质,打造出强化名人效应的生态文明。 (作者单位:钦州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