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范文

    杨晓蕊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旅游行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现阶段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行业的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改革也日益成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研究的重点。但是现阶段旅游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背景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也是大势所趋。如今旅游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体制和环境也不断进行着创新和改善。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由来已久: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京东旅游区的成立、1995年起每年一届的“北方旅游交易会”、2007年《京、津、冀旅游合作协议》的签署、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带动区域旅游的快速发展,这些都是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轨迹。2014年4月,相关旅游部门两次召开关于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工作会议,研究建立健全京津冀地区旅游协同发展的工作和协调机制,形成京津冀地区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共识。

    在此期间,为实现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发展目标,相关旅游机构部门联合开展工作,联合发布旅游线路、开通京津冀旅游直通车4、发行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区域旅游惠民产品等。此外完善三地交通一体化,也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顺利推进打下良好基础。未来更多的具体项目将会陆续推出,共同促进三地旅游协同发展。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背景下,该区域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旅游及相关服务行业人才的大量紧缺,同时一系列的巨大变革又给旅游人才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对于为行业发展输送大量人才的旅游院校而言,这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很好的契机。

    二、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已成为趋势,但是现阶段旅游人才培养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在人才的输入、培养和输出等环节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旅游专业人才供需差距大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然而近年来全国旅游院校的招生情况并不理想。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司统计,高等院校旅游方向招生持续下降,招生情况2011年19万人,比2010年有所下降;2012年18.53万;2013年18.12万;2014年16.42万。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行业发展负面信息较多,导致大众认可度越来越低。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旅行社违规”“导游宰客”“酒店卫生不合格”等等此类新闻。其次,国人普遍对服务行业存在歧视心理,认为导游,酒店的服务人员都是“伺候人”的工作,特别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这种观念更为强烈。再次,行业的发展还不完善,普遍存在入门门槛低、从业人员专业要求低,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导致专业毕业生越来越不认可。另外,大众和教育者本身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都存在认知误区,是该专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根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发布的《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基本情况》,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仍然是高等教育中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而从旅游专业的就业现状来看,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并不高,这就造成了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根据麦可思数据公司的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报告中显示,2014年高职高专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为45%,2013年为47%。而学生选择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和“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

    综上,旅游院校入口缩小并且专业人才流失比重大,造成专业人才输送不足的问题,而相关的旅游企业发展较快,时常出现人手不足、用工荒、无人可用的窘境。人才供需之间的差距也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存在滞后性

    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还较为传统,主要以“理论加实践”的模式开展。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浪潮下,高职院校开始更为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涉及技能的课程多为讲授实践操作要领和实践练习的授课方式。但从历年实习生、毕业生的调查回访中,可以看出高职学校教育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实际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学生理论部分的授课在微课慕课等新技术的引入下也开始增添了趣味性和吸引力,但是其本质还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学习微课、慕课往往只是图个热闹,而并没有真正掌握理论内涵。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背景下,旅游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上近几年来并无突破和重大改变,其中有关京津冀旅游发展的内容较为匮乏,在课堂中的呈现往往只是一个名词。从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的角度,现阶段相关高职院校的教学对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存在滞后性。

    (三)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与定位还不完善

    现阶段虽然京津冀旅游相关部门企业已采取一些列的措施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发展,但是对此区域的高职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还处于等待和观望阶段,这种滞后性会使得人才培养与迅速发展的行业脱节,缺乏显著特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正因为理念和定位还不到位,导致课程设置等存在问题。

    (四)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流于形式

    实践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部分,现阶段院校和企业间的合作还不够深入,校外企业在接纳实习生的时候,都会按照本企业的处境和需求来挑选人才,这样的合作对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有一定局限性。并且在实习阶段,教师深入企业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问题,而企业往往对实习生不够重视,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实习后对行业失去信心和兴趣,在实际就业的时候选择其他行业。

    目前针对京津冀一体化,很多院校的专业和企业已开展联系,共同培养人才。但是对于旅游专业而言,这种变化并不明显,一定程度是因为区域一体化现阶段还存在一定壁垒,对于院校和教师而言这种理念还没有深入。此外,通过笔者走访调研,很多旅游企业有依托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计划,但都没有深入到人才培养部分。再加上跨区域的合作又会给学生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这方面的合作还没有达到预期。

    (五)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高职院校注重师资职业技能能力,一直以来都在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教师招聘时除了理论基础外,也会考虑是否有相关专业的从业经验,并且在每年都会安排专任教师与相关企业联系进行顶岗实践或社会实践。但是尽管如此教师所掌握的行业发展状况和和实际还有一定的差距,其原因是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每月都有新变化,需要时时关注,教师还需教学备课,精力很难达到,并且企业在和学校教师沟通时往往有所保留,而使获得的信息相对滞后和不准确;另外老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即使有顶岗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学习锻炼,但时间有限。对于一些专业课程,学校经常聘请来自企业的外聘教师,虽然是专业技能优秀,又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但在教授学生的方面有所欠缺。

    三、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对策

    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一)对应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进行课程改革

    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契机,调整课程设置,增强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和理念,增添相关的教学内容,开阔思路,从整体协作发展的角度学习相关知识。与相关的行业机构和企业加深交流,根据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使之更具有实践价值。增强对学生的行业教育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服务理念。增加就业方向的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力争减少就业阶段的人才流失。

    (二)校企合作深化

    放开眼界,打破壁垒,深化校企合作,真正把企业的需求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起来,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从根本上了解企业需求,了解行业需求。打造校企合作的品牌,对报考学生形成吸引力。

    (三)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结合相关组织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打造旅游人才培训基地,聘请行业专家开展讲座,在院校形成良好氛围,使学生可以更早接触到行业发展的动态,也可以使相关企业更早了解潜在人才,形成行业、企业、院校“三赢”的局面。

    (四)打造院校师资队伍培训交流平台,促进区域交流和发展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除了不断深化专业理论学习,了解行业发展、进行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外,还需要增加与行业专家企业领军人物的交流平台。这样的师资培训只依托院校是不够的。在“旅游+”的新时代,旅游资源整合,旅游新业态、新需求不断涌现,这就要求相关的旅游组织部门、行业协会协作发展,相互配合,对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加以重视,结合旅游院校师资共同打造旅游人才培养的品牌,打造京津冀地区旅游人才交流的平台。

    四、结语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对区域内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抓住契机,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与相关行业、企业一起打造自身品牌,京津冀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具备全面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