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南昌市水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范文 | 龚政+刘静江+陈悦悦 文章依据南昌水域资源特点,对水域旅游产品进行了定位,并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 一、南昌水域资源概况 (一)数量丰富、类型多样 南昌市濒临鄱阳湖,傍赣江而建,水域面积达2204.37平方公里,占城市面积的27%,位居中国内陆“水城”前三。从南昌水域资源情况看,水域旅游可以包含很多类型:湿地旅游(包括湿地珍稀动物观赏);水库旅游;河流旅游;湖泊旅游。 (二)分布集中、特色鲜明 南昌市水网密布,赣江、抚河、锦江、潦河纵横境内,湖泊众多,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市区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黄家湖(含礼步湖、蝶子湖),城内四湖: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2011年9月,南昌市政府正式把南昌定位为具有“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特色的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 (三)水文化是南昌地域文化的主线和特色 南昌自古就因水而盛。南朝刘宋雷次宗《豫章记》记载,赣江古称豫章水,豫章城是因水而得名。水,增添南昌城的灵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对南昌的赞誉。尽管这一溢美之词被后人广泛引用,其原指已鲜有人知,但南昌城河湖滋养的灵隽和秀美,却是其它城市无与伦比的。《滕王阁序》中一句“舸舰迷津”勾勒了古南昌的水城风貌,被南昌的水迷住的还不止王勃一人,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南昌的水有过生动记载。 河,流淌着豫章故郡绵长的历史;湖,积淀着洪都新府丰厚的文化;水,是南昌城独具特色的天然个性。水文化是南昌地域文化的主线和特色 二、南昌水域资源产品定位分析 (一)观光旅游产品 依托青山湖、艾溪湖、象湖等景色秀丽、生态保护良好的自然资源开发湿地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到南昌欣赏美丽的湖泊风光,欣赏植物景观,感受生态环境。同时,南昌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水景观如,秋水广场喷泉、八一广场喷泉、赣江夜景等开发南昌夜晚的观光项目。另外,观光旅游产品与健身相结合,开展环湖马拉松、环湖徒步、环湖骑单车等旅游活动,让游客全面感受水都的魅力。 (二)度假旅游产品 目前江西旅游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多以观光游为主,休闲度假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南昌开发以水为主的度假旅游产品应采取“区域文化+地产开发+水体开发”模式,这种三层次立体开发的旅游产品使得南昌水旅游从单一产品形态向复合集约型旅游产品转变,南昌旅游也由中低端旅游向中高端旅游转变。因此,南昌应建设一批具有吸引力的复合型旅游景区,开发一批休闲度假类山水旅游产品。比如,象湖湿地公园景区在规划建设时,不仅凸显湖泊美景,还修建万寿宫传播道教文化,同时注重开发水上娱乐项目。 (三)专题旅游产品 “专题旅游”是通过深度挖掘南昌水旅游资源价值,整合资源优势,精心策划,专业经营的特色旅游产品。它有利于南昌水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够吸引旅游者多次来南昌消费,有利于培育忠实的旅游消费群体。 南昌依托瑶湖和周边体育设施设计“亲水运动”专题旅游产品。“亲水运动”将以瑶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为核心,积极适时开展国内外大型水上运动赛事,同时充分利用瑶湖高校城的体育设施和场地资源,以体育活动为主线,吸引旅游者特别是青少年旅游者参与高校龙舟、游泳、水上排球等小型水上赛事。“亲水运动”即水上赛事休闲专题旅游,使南昌成为汇聚运动员与旅游者互动的多功能国际亲水生态休闲基地。另外,南昌可以吸取天香园的成功经验,推广“湖泊湿地+候鸟栖息地”的模式,形成候鸟考察专项旅游产品。 三、旅游产品组合开发 根据南昌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资源特色,结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及行为特征,确保给旅游者提供深刻的、组合的水都旅游体验,南昌要完善以水系为纽带的城市游憩带,以生态河道、城市水道、湖泊湿地、城市湿地为主体的游憩线路,遵循“有线索、有理念、有布局、有层次”的水域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一)挖掘历史线索 南昌应突出和深挖象湖灌婴广场、赣江滕王阁、梅湖八大山人三大水域景观。灌婴是南昌首开筑城先河的汉代大将军。象湖灌婴广场依托象湖重现灌婴率水军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的壮观景象,象湖灌婴广场作为汉代历史的借鉴对象,需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滕王阁是初唐诗人王勃所写《滕王阁序》的建筑载体。千百年来,阁内因序传名,序以阁流芳。《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子,为南昌赣江凭添了几许诗意。赣江滕王阁在水域景观设计方面可以做简单、质朴的就地展示,主要制造一种意境;梅湖八大山人是以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朱耷为核心,以传统文化为主轴,以梅湖生态为纽带构建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美景,在水域景观设计方面应突出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幽然惬意的画境。 (二)“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理念 王勃在《滕王阁序》描写南昌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位于鄱阳湖畔的南昌城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南昌因水而建,因水而兴。鄱阳湖的富饶使南昌自古以来就是锺灵毓秀之地、文化礼仪之乡。因此,无论是从地理格局来看,还是从文化空间来观察,南昌当之无愧为“鄱湖明珠”。这一理念是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思想文化基础。鄱阳湖是举世瞩目的“珍禽王国”,作为“鄱湖明珠”的南昌应加大对候鸟的保护力度,在水域景观设计上突出其作为候鸟保护栖息地的功能。南昌天香园在此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开创了都市候鸟公园的先河,目前园区占地1150亩,园内湿地、湖泊、原始沼泽串通成片,野生候鸟群30余种。南昌除天香园外,象湖湿地、艾溪湖湿地、瑶湖湿地都可以打造成候鸟的优良栖息地。这种水域旅游产品开发实际上通过保护水域生态资源引凤入巢,还原水域的真正用途,同时也增添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南昌也将真正成为生态之都、候鸟之都、鄱湖明珠;“中国水都”旅游开发应就是秉承“道法自然、人水和谐”的理念,综合运用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一个“水量充裕、水质优良、水系健康、水城交溶、水景相益、人水和谐”的“现代文明都市”。 (三)水域景观空间系统 南昌水域(风光)旅游景观的空间系统,应由三个布局层次的水域景观群落组成:最内层为青山湖风景区、象湖湿地公园、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天香园(候鸟公园)等重点景区的观光景区;第二层为瑶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的水上专题旅游产品和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最外层为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体验产品;三大水域景观层层递进,互相辉映。 (四)突出重点,打造品牌 目前南昌水域资源开发停留在水域观光层次,赣江、象湖、青山湖、艾溪湖几大水域景区各有千秋,却各自为王,景区间缺少连贯性,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南昌缺乏像杭州西湖景区那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影响了南昌水域观光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转化。南昌水域景观重点建设南昌“一湖、两岸、三横、四纵、五连通”的水系连通工程、候鸟保护工程。南昌水域旅游开发的核心是让赣江、象湖、青山湖、艾溪湖全面串联起来,实现船在城中游,鸟在城中飞的梦境。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