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用药安全性评价 |
范文 | 张雪娇 薛飞帆 陈征远
【摘要】目的 評价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进行课题研究。随机将所选患者等分为普通组与创新组,每组分得25例。普通组行常规治疗,创新组在此基础上行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普通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低于创新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普通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略高于创新组,但组间差异无比较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纳洛酮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临床疗效,同时还能保证治疗安全性,促进康复及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纳洛酮;慢阻肺;肺功能;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6..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为“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由于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而会呈现出进行性发展状态[1]。据高颖等学者[2]研究指出,慢阻肺的发生可能与吸烟、职业性粉尘、空气污染、感染,以及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因素有关。发病时,患者通常会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症状,如未能及时接受对症治疗,可并发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危重病症。基于此,本课题为了探究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特选择了50例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一段时间的研究分析,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参与课题研究。随机将50例患者划分为普通组与创新组,各有患者25例。普通组:9例女性,16例男性,年龄为42~81岁,平均(63.47±5.14)岁,病程为3~9年,平均(5.92±1.37)年。创新组:8例女性,17例男性,年龄为44~83岁,平均(63.51±5.08)岁,病程为3~10年,平均(5.88±1.4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可比。 1.2 方法 普通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如抗感染、吸氧、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在此基础上,创新组患者行纳洛酮治疗。使用成都苑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纳洛酮(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53316),给予患者静脉推注治疗。取0.8 mg盐酸纳洛酮,将其与10 mL生理盐水充分混合,行静脉推注治疗,每日2次,连续治疗4天。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3]: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或有加重趋势。 (2)治疗期间,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抽搐等不良反应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研究数据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普通组总有效率为64.00%,创新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普通组治疗后,出现了2例恶心呕吐,1例心律失常,2例抽搐,发生率为20.00%;创新组治疗后,出现了1例恶心呕吐,1例心律失常,0例抽搐,发生率为8.00%。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组间无显著差异,x2=1.495,P=0.221。 3 讨 论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纳洛酮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临床疗效,同时还能保证治疗安全性,促进康复及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 虎,金 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5):48,50. [2] 高 颖.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评价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3):102-1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