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旅行社运行与管理》课程中线路设计案例教学探讨 |
范文 | 李翔宇 《旅行社运行与管理》课程中旅游线路设计教学实践和当下推进研学游的热潮结合,探讨教学方法的同时如何紧跟时代脉搏,避免旅游教学走入“书斋”的牢笼。 《旅行社运行与管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课程中内容主要包括:旅行社的设立、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旅游产品的销售、旅游服务的采购、团体旅游的接待、散客旅游的经营、旅游投诉与旅游事故的处理、旅游者生病、死亡与旅游保险、旅行社的财务管理等。其中,旅游产品主要是讲旅游线路设计,这是重点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中小学研学旅行时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方式,是知行合一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等11部门在2016年发布8号文件,强调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各个地方也陆续推出地方指导意见。旅行社行业要抓住这次机遇,结合当地特色推出有价值的研学旅游线路,把旅游与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以在这里我们结合《旅行社运行与管理》课程中旅游线路设计教学实践和当下推进研学游的热潮,探讨教学方法的同时,紧跟时代脉搏,避免旅游教学走入“书斋”的牢笼。 中小学研学线路有其独特之处,传统旅游线路设计多注重游玩的感受,研学线路要在考虑中小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注重“游”与“学”的结合,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一、中小学研学线路的设计要求 (一)要符合中小学生认知阶段 每个年龄阶段的感知觉的发展、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想象的发展是不同的,所以研学线路的设计不止要符合认知阶段,还要能促进认知的发展。比如小学三年级之前的孩子偏重形象思维,十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转折期。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往往占主导地位,在创新活动中,良好的抽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设计的线路中要注意抽象思维的培养,可以适当安排参观画廊、博物馆、科技馆等景点,促使小学生更多的运用他的抽象思维能力。 再比如,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良好的注意力是学习的重要保障,注意力要具有稳定性、广度、分配性和转移性。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设计线路时要注意不能同时间开展过多需要专注力的活动,不能参观完科技馆又去参观自然博物馆。特别是小学生,是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的,因此,为中小学生设计的研学路线要符合认知的发展。 (二)要注意体现知行合一 王阳明龙场悟道,提出了知行合一,其“知”不止是理论知识,范围更广一些:包括道德规范,也就是“良知”;也包括事物之理,也就是“知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有三个层面:第一,知行本体是一回事,真知必行,不行假知。第二,知行的过程是统一的,即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第三,倡导知行合一是为了让人为善去恶。推进研学游本身就是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但是,不能局限在去践行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良知。 因此,在线路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地方特色推进学生在旅行中去回味课堂所学,更要通过眼睛所看所感受到的东西去提升眼界和内在修为。最终在行的过程中去加强对课堂所学的印象的同时能更多的引发思考。比如,可安排秀峰景区一日游,带学生去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色,同时在爬山的过程中体验来自同学朋友的关爱和友谊。这比背几首古诗更有价值。 (三)要符合学生的体质发展阶段 身体素质是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是衡量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度。比如力量素质,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 速度素質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所以,总体说来中小学生速度素质好,但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差一些。 因此,根据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安排线路可以注意体现速度,但不能长时间的重复体能动作。比如,安排爬山,就不能安排山路特别长,或者连续山路特别长,可以在连续爬山的中间安排一些休息活动,才能保证学生高质量的体验到研学的乐趣。 (四)要注重团队协作的培养 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很多时候需要个人融入团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现代家庭孩子少,把好多孩子的条件用在一个孩子身上,会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使之成才。但有可能使孩子成为可怜的孤家寡人,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等。所以在原生家庭里孩子少的,孩子大多比较自我。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背景下,学校教育要非常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研学旅行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渠道。所以研学线路的设计要考虑团队精神的培养,多涉及一些协作才能完成的项目。比如,设计带有一定挑战的团队协作游戏,让学生们在自然山水的怀抱中体味到游戏的乐趣,感受到来自其他伙伴的团队力量。二、“旅游线路设计”教学的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步骤与时间的分配等环节。 《旅行社运行与管理》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二年级,前期已经学习了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所以,本课程在这个阶段重点在如何将学习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因此课程要创设接近工作真实场景的内容。这样一来,案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案例的选择还是有要求的,要紧跟时代特点。比如线路设计一章就需要跟旅行社工作实际中的线路设计思维要同步,要考虑顾客特点、要考虑成本控制、要注重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 一般而言,旅游线路设计会安排3-4个课时,教学目标是学生可以掌握线路设计的方式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线路设计的实际运用。因此老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法。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具体在这个教学内容中,可以先安排学生自学线路设计的理论知识,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国家对于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政策。这样,在课上只要同学生一起来设计路线就可以了,减少课上教学时过多的理论教学。 (一)教学的理论部分可安排课前自学 预习是指学习某件事情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合理的预习安排可以在上课时更有针对性的去听课。现在学习资源丰富,除了教材,还有大量的网络资源。可以安排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教材、杂志等渠道自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提升课堂效率。 但是为了防止有学生投机取巧,可通过合理的预习作业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预习任务。所以为了落实自学的主动性,可以布置学生以ppt或者是小组陈述等方法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二)课堂上以项目任务的方式分组设计线路 项目驱动法是一种高效的课堂学习方法,可以把大学课堂学习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到这次课堂内容,就可以以中小学研学旅行线路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项目。为了更好的效果,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分组的方法把项目细分。比如可以按学生年龄阶段拆分为高中一、二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和小学三、四年级。或者是以地域划分: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原地区、西北地区以及华北、活动地区。再或者以出行时间为单位划分为: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到十日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任务,这样的上课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避免设计的线路千篇一律。 (三)课后提交线路设计计划书 为了强化教学效果,课后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提交研学线路设计计划书,对于设计思路新颖,符合研学线路特征,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设计可以作为优秀案例展示在后面的课堂,甚至老师可以架起与企业的桥梁,把学生优秀的设计推荐给旅行社。如何拉近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是大学专业教学的永恒话题,特别是管理类专业,打破“书斋”的牢笼,需要教师首先打开思维,让课堂更贴近行业的实际。其次,学生也要有行业思维,比如,在线路设计时要从成本控制等角度考虑设计可行性。 对一堂课的思考可以影射一个教师对教学的认知。这篇文章是关于一门课程中一个教学环节的思考,教学就是这样:逐渐从一个一个环节丰富起来、成长起来。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學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