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黎平县侗族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
范文 | 汪月 钟滨柔 在旅游大发展的环境下,本文将眼光投向民族旅游板块。黔东南地区拥有17个少数民族,其中黎平侗族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独放异彩。本文通过对黎平县旅游发展的现场调查,深入分析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黔东南少数民族较丰富,选择极具特色的侗族进行研究开发,主要是看中了侗族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在了解黎平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和问题的前提下,本文对其深度开发模式进行了思考研究。引言 近3年来,我国旅游业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给广大游客以及旅游从业者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如今,民族的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民族旅游是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合理开发黎平县侗族旅游文化资源,保护民俗文化的真实性,是实现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黎平县旅游依托该地区丰富的侗族文化旅游资源,成为黔东南旅游的亮点,特别是侗族大歌登上国际舞台,带动了民族地区旅游的发展。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黎平县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促进该地区侗族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黎平侗族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旅游者在旅游期间进行历史、文化或自然科学的考察与交流、学习等活动。黎平生态资源好、旅游资源丰富,境内侗文化、红色文化、古城文化、生态文化独树一帜,交相辉映。拥有1项世界级、6项国家级、21项省级文化遗产,是“中国聚宝盆·大美黔东南”的一颗璀璨明珠。伴随贵广高铁,厦蓉、黎洛、三黎高速的相继开通,以及黎平机场航线的加密,黎平跻身于“泛珠三角四小时经济圈”和“黔中三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黎平旅游发展更是聚齐天时地利人和。 (一)建筑文化类 侗族建筑多为木质结构,贵州侗族分为“北侗”“南侗”两个部分。北侗地区的民居与当地汉族的民居极为相似,一般都是一楼一底、四榀三间的木结构楼房。屋面覆盖小青瓦,四周安装木板壁,或者垒砌土坯墙。有些侗族民居在正房前二楼下,横腰加建一披檐,此作增加檐下使用空间,形成宽敞前廊,便于小憩纳凉。南部侗族的民居多建在河溪两岸的绿树丛中,至今仍保留着古代越人的“干栏”式木楼。 民族村落突出了我国民族风俗的特色,传承了几千年的高贵形态让人流连忘返,侗族居住的村寨一般具有依山傍水的特点,寨边梯田层层,寨脚溪河长流,寨头村尾树木参天。鼓楼是侗寨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物,不仅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侗族文化的载体,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侗族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 (二)民族风情类 老文化再一次出现在旅游基地中,让游客看到了过去,感受到过去点滴的美好,例如侗族传统技艺、中国传统木构造营造技艺、侗族服饰文化传统手工技艺、侗族鼓楼花桥建造技艺,以及侗族蓝靛印染工艺等,都能使游客充分了解到侗族特色文化。独具民族特色的侗族萨玛节、月也、规约习俗(侗族款约)、社节、侗族祭萨、侗族婚俗、記间习俗、侗族服饰制作工艺等,也从另一方面展现了少数民族的聪明与灵巧。 在旅游活动中,美食也是对游客来说极具吸引力的一部分。侗族饮食文化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保留着浓厚的民族传统,如“侗不离酸”“侗不离鱼”的饮食习惯,食油茶、黑糯米饭和“腊也”(合拢饭)的食风,无不反映出侗族饮食文化的民族特点。侗族人敬重厨师也是其饮食文化中一个奇特的内容,在许多宴席上客人与厨师都要对唱,互相致谢。如一首《谢厨歌》就是这样唱道:“厨师师傅常操心,睡半夜来起五更,坐了几多冷板凳,烧手烫脚费精神。扣肉堆成鲤鱼背,萝卜切成绣花针,内杂小炒加木耳,猪脚清炖拌香葱,蛋调面粉做酥肉,蜂糖小米做粉蒸。巧手办出十样锦,艺高算得第一名,吃在口里生百味,多谢厨师一片心。” (三)文学艺术类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2018春节联欢晚会采用“东南西北一起过新年”的理念,将南方会场设立在了黎平肇兴侗寨。晚会上表演了侗族大歌《尽情欢歌》,歌舞《太阳鼓》《对歌对到日落坡》等节目。将贵州黔东南及黎平县的民族特色与时代新风融为一体,侗族大歌、长桌宴、反排木鼓、苗族盛装、锦鸡舞、南猛芦笙、舞龙嘘花、鼓楼、岜沙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让大美黔东南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展示得美轮美奂,淋漓尽致。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6月,由著名音乐人百慕三石担任制作人的全球首张实地录制侗族大歌主题专辑《天赋侗听》正式问世。侗族大歌享誉盛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的表演更是将侗族风情向全世界展示。除此之外,黎平山歌、侗戏等也颇具特色,侗戏是我国民族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种,是侗族文学、音乐、舞蹈的综合艺术,代表剧目有《丁郎龙女》《珠郎娘美》《芒隋列美》等,侗戏中既能见到侗族音乐和侗族习俗的因素,也能见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影响,是多元一体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二、黎平侗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 (一)黎平侗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以传统建筑和侗族大歌为核心展示产品 以鼓楼和风雨桥为代表的侗族建筑物,现在的保存状况较为完善。首先,因为政府的重视程度较高;其次,侗族人民的生活并没有脱离这些建筑,所以在发展的同时,建筑物们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起发展着。虽然保存程度较高,但也存在翻新过快使得民居建筑失去了本有的质朴。 经过多年的锻造,侗族大歌多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主打侗族大歌的“中国侗年”已经成为黎平一个重要的节日品牌,成为黎平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侗年是侗家人的传统节日,黎平县许多侗族村寨过侗年比春节还要隆重。2011年,“侗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平县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搭台、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旅游唱戏”的原则,精心准备了开幕式、万人侗族大歌赛、万人非遗巡游、非遗文化展演等活动。 2.现有的旅游线路以一日游参观游览为主 现有的旅游线路有两种模式被大家所普遍接受。一种是根据攻略查询的自助游,另外一种则是更为方便快捷的跟团游。关于旅游线路,现有的行程安排都较为单一,在艺龙旅游网上的推荐是早餐后游览黎平肇兴侗寨黎平肇兴侗寨,其是黎平县最大的侗寨,也是最古老的侗寨之一。侗族乡素有“七百贯洞,千家肇洞”之说。七百贯洞,指从江县贯洞;千家肇洞,指的便是肇兴。想要感受南部黎、从、榕地区侗家人气的旺盛、侗族文化的根深叶茂,就非得来肇兴不可。德凤翘街翘街:又称东门街,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所在地的德凤镇中,处于县城东面,东起古城垣东门,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长超过1千米。因其街中间低凹,两头缓缓翘高,形如翘起的扁担,所以称为“翘街。最后参观中国最大的侗寨(歌舞表演费用自理)。中餐后,前往黎平县城,游览黎平德凤翘街,中共黎平会议会址。 (二)黎平侗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旅游产品偏重静态展示,游客体验性差 该地区文化旅游产品偏重于静态展示,游客体验性差,黎平县的特色旅游产品以蜡染、靛染的服装为主,在面临与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旅游地区具有相同条件的前提下,仍未找到自己“一招制胜”的突破点,使得该地旅游缺乏竞争力,导致旅游发展缓慢。在传统民族建筑上也存在相同问题,景区传统建筑翻新速度过快,导致其失去了原有的古朴韵味。 调查小组也深入到景区亲身体验。以肇兴侗寨为例,该景点是以侗族鼓楼为主的建筑群展示,除了建筑的展示之外,其余的附加内容很少。单纯的建筑欣赏不足以吸引游客停留,更多的应该将当地风土人情、非物质文化遺产、自然风光,以及文艺表演等有机组合,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 2.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缺乏深度开发 从观察现有的旅游线路不难发现,黎平侗族的旅游发展形势单一。从景点的设置上可以最明显感受到黎平县的旅游发展受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的辐射作用影响。侗族大歌作为特色旅游产品登上国际舞台后,宣传力度不广泛,主要问题是黎平县文化旅游产品缺乏联动性,融合产业发展力度不足。不论是景点设置还是文艺形式,都存在开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已有东西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欠缺。三、黎平侗族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对策 (一)观光与休闲相结合,全产业链布局旅游产品,打造一站式旅游目的地 深耕文化,打造品牌,在“推进农文旅融合,打造旅游升级版”主题的基础上,按照“5A”级标准产业链要求,高标准谋划和配置旅游产品要素,完善黎平“百里侗寨”品牌体系,打造品牌特色,这个体系涵盖了包括稻鱼鸭农业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张世界级名片的侗族独特旅游资源。通过一站式民风民俗体验旅游,使得侗家乡村变成侗文化的体验区,农耕文化的保护区,休闲度假、绿色养生的旅游区,进而使侗山、侗水、侗寨焕发新生机。 (二)创新组合文化资源,增强游客体验性 如今旅游发展紧跟时代,黎平县在根植于当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组合富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应将民族特色与游客需求相结合。在增强游客体验性方面,可以结合蜡染和刺绣制作手机壳、书签、化妆镜等创作过程,丰富游客体验感知,形成一个有系统文化理念的黎平侗族旅游文化体系,让来过的游客记住这里并提高重游率,让没来过的游客对这里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向往。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