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成都地区近代名人故居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范文

    王昕祎 王宇灵 闫涛 张怡 幸韵昕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名人资源。随着成都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知名的文创中心,名人故居作为成都历史文化的见证,却没有得到相当的重视,其保护与开发迫在眉睫。本文通过走访成都近代名人故居,较为完整地展现其分布,现存的状态,探讨并提出适用于成都地区名人故居旅游开发方案。提高和拓宽省内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的意识和视野。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成都曾经生活过许许多多的名人,古代如扬雄、李白、杜甫,近现代如巴金、李劼人等他们或生于此,或长期生活工作于此,他们的住宅留下了历史的印记,这些故居不仅仅是一座座建筑,更是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化融入。名人故居作为成都历史文化的见证,却没有得到相当的重视,其保护与开发迫在眉睫。

    一、成都地区近代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现状

    (一)成都地区近代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基本情况

    根据成都市地方志记载的近代名人情况,成都地区共有11处近代名人故居,11处近代名人故居,包括刘存厚故居、王泽浚公馆、李家钰故居、李注东故居、巴金陈列馆、李劼人故居、康季鸿公馆、张志和故居、刘氏庄园、尹昌衡故居和艾芜故居。

    1.分布情况

    成都市近代名人故居分布很不平衡,锦江区、青羊区、新都区、彭州市、邛崃市和大邑县均有分布。青羊区最多,有5处;锦江区次之,有2处,其他地区都只有1处。由此可见,处于成都市中心的青羊区和锦江区的名人故居明显比周边区市的故居要多。

    2.建筑类型

    成都市近代名人故居的类型和成都市名人资源的主要类型是相对应的。从调查的11处名人故居来看,政治类名人故居最多,共有7处;其次是文化类名人故居,共有3处;再次是商业类名人故居,共有1处。由于成都在近代的特殊地位和性质,决定了成都市近代名人主要是政治类名人,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革命和抗日将领。此外,由于成都市是西南的文化中心,不少文学大家也生于此。

    (二)成都市近代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

    目前,成都市近代名人故居大部分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是指我国政权机关(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审核公布的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等一般不能整体移动的文物。根据其地域分布和价值状况,确定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般可分为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县(自治县)市级三级。在本次调查的11处名人故居中有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庄园;四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劼人故居、尹昌衡公馆、李家钰故居、李注东故居;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康季鸿公馆、王泽浚公馆、刘存厚公馆;两处未定级:巴金纪念馆、艾芜故居;一处已消失:张志和故居。

    (三)成都市近代名人故居的利用现状

    成都市内三环内名人故居共计7处,分别为刘存厚故居、王泽浚公馆、李家钰故居、李注东故居、巴金陈列馆、李劼人故居和康季鸿公馆。

    这7处故居相对处于成都市的中心城区——青羊区、锦江区。除了李劼人故居和巴金陈列馆以外,其他故居均未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或纪念馆。

    从故居的保护情况来看,基本上以上七处故居都挂上了相应的文保单位的牌子,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保护情况除李劼人故居以外,都相当令人遗憾。如位于青羊区文殊院附近的刘存厚公馆,此为现存成都市最老的公馆,早在2012年便有作家发现刘存厚公馆变为停车场并呼吁保护,然而5年时间过去了,笔者在调研时遗憾地发现,停车场依然是停车场,破落的公馆依然是破落的公馆。

    位于三环外的4处名人故居,张志和故居已不知所踪,其他3处故居都有相应的纪念馆。其中,刘氏庄园已打造成一所成熟的现代化的博物馆,艾芜故居和尹昌衡故居虽有纪念馆,但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也没有专门的管理员。相对于三环内的名人故居来说,这四处故居都相当偏远,交通不便,周边配套设施不如三环内完善。但保护情况相对于三环内的故居来说,相对较好。

    二、成都市近代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保护和利用名人故居的认识不足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名人资源。他们在留下显赫声名和大量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名人故居。然而,名人故居保护却是成都市当前文物保护中的弱项。目前,成都市的城市管理者对名人故居的认识和保护工作还很不到位,许多名人故居正在拆迁中消失。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成都市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中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存在认识不清或者认识片面等问题。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名人故居蘊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利用的重大意义,也没有认识到保护和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笔者向管理员、游客、市民发放了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72份,其中市民45份,游客24份,管理员3份。从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来看,游客与市民对目前成都市内的名人故居相关情况了解不多,对目前成都市内名人故居的保护情况的满意情况也普遍较低。对管理员来说,当前故居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也是他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问卷的数据充分展现了当前成都市内名人故居地位的尴尬,及保护的不完善的问题。

    (二)名人故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

    保护名人故居,不仅是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更是一个城市的管理者、全体市民以至于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探访位于成都市各地的近代名人故居的时候,有无合理的管理体制决定了这个名人故居能否得到很好的利用与保护。存在管理的名人故居如刘氏庄园与李劼人故居,其开发模式和保护情况都非常好,尤其是刘氏庄园,已经打造成了完整的名人故居商业模式的产业链。而不存在管理的其他名人故居,保护情况不一,有比较破败的,也有仅有简单修缮的,因此一些名人故居年久失修,有的则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导致其总体布局、建筑风格正在逐渐改变原貌,名人故居正在遭受建设性的破坏。

    不存在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名人故居,有些具有非常好的旅游利用价值。譬如,王泽浚公馆位于成都市标志性旅游地宽窄巷子边上,具有比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艾芜故居位于清流镇泉映梨花景区内,也具有非常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比较遗憾的是,都未得到相应的开发。此外,一些故居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利用价值,如李家钰故居,其是著名爱国将领,同时也在成都市重点中学石室中学边上,具有比较高的参观教育价值。但这些故居的共同点就是都未得到良好的利用和开发。

    笔者认为,在对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上,政府是占主导地位的。只有政府真正重视了名人故居的开发与保护,名人故居才能恢复生机,从而具有良好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三)各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对一个旅游景区来说非常重要,这同样适合于保护名人故居。在走访成都市近代名人故居时,大部分名人故居都门庭冷落。在探访李劼人故居时,笔者发现很少有游人前来走访该故居。李劼人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代表作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等。根据与一位在这里工作的老师的攀谈笔者了解到日访客量只有10~50人次左右。而除了刘氏庄园以外,李劼人故居还算是游客量比较多的,其他的一些故居更是无人问津。大部分名人故居的知名度较低,这不仅只是故居的地理位置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此外,对于名人故居的交通与指示非常不到位,有许多名人故居并没有在交通指示牌上写出来,导致在探访的时候也走了不少弯路。在调查的游客中,有不少人是从杂志上看到的故居介绍,但仅仅是从传统的纸媒上宣传且并非官方宣传能引起的注意是非常少的,官方媒体在这其中的缺失也是导致故居无人问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加强成都市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一)提倡对不同类型、区位位置的故居进行不同的旅游开发

    1.刘存厚公馆

    刘存厚公馆是比较适合进行旅游开发的一处名人故居。首先,其建筑风格比较有特色,公馆附属花园,俗称“北园”,是民国时期“蜀派园林”的代表,为目前硕果仅存的成都私家花园“孤品”,疑为当年德国成都领事馆庭园的继承与扩建,建园历史从1914年至今,已逾百年。其次,刘存厚公馆具有旅游开发的先例,在2003-2007年,这所公馆被来自日本的植田麻纪和她的新加坡老公沈观华所租,开了一间名叫“观华”的国际青年旅社,接待各种肤色的游客,名列《全球旅游盛典》,在广大驴友中很有人气。自2009年8月17日被认定为“成都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后,一直空闲至今。再次,刘存厚公馆周边是成都市著名旅游景点文殊院,环境优雅,人文环境良好。最后,刘存厚公馆地处市中心,步行约1千米便有地铁站,交通十分方便。因此,在保持建筑物原貌的情况下对刘存厚公馆进行修复和改建,重新将其建设成客栈或民宿,将大大促进其本身的利用开发与文殊院的旅游效益。

    2.王泽浚公馆

    王泽浚公馆也是一处比较适合进行旅游开发的名人故居。其建筑风格一样非常有特色,这栋房子建于1931年,在20世纪中期是成都著名的新派建筑代表,为仿欧式洋楼风格,坐西朝东,砖木结构,三层一底,建筑保存较完好,曾被用作日本驻成都领事馆,也曾为多部影视剧拍摄现场。另外,其地理位置距离成都市标志旅游景点宽窄巷子十分近,几乎从宽窄巷子出来就能看到王泽浚公馆。因此,成都市政府可以将其修缮打造成宽窄巷子景区的一部分,不一定非得将其打造成一个收费景点,而将其作为宽窄巷子旅游景观的一部分融入宽窄巷子景区,增加宽窄巷子景区的人文气息。这同样不失为一种拯救名人故居的好办法。

    3.李劼人故居

    李劼人故居作为一个保护与现有开发情况非常好的故居,其开发潜力其实是非常大的。经过实地探访与评估后,笔者认为李劼人故居注重的应是旅游开发中的内涵元素,而不是通常认为的通过景区售票模式盈利。李劼人故居占地比较大,拥有完备的休闲区域、纪念馆区域,甚至还有一个餐厅(目前仅供员工使用),其环境十分优美。交通在地铁7号线开通后也变得十分方便,地理位置靠近四川师范大学,可以吸引不少的学生,此外在故居的广场边上还新开发了一个商业中心。因此,李劼人故居的开发潜力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所欠的东风便是政府的支持,如果政府支持李劼人故居的开发,并投入相当的资金,那么李劼人故居很快便是成都市民休闲观光的一处好去处,但由于资金、推广和重视程度不到位,李劼人故居只能偏安一隅发挥一个纪念馆的功能。事实上,笔者认为这对故居的发展只有弊,没有利。

    (二)政府加大重视程度,制订成都市名人故居保护开发方案

    如上述调研情况所言,政府职能的缺失对成都市近代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因此,建议政府文化部门应联合相应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成都市近代名人故居的相应情况做一个彻底的排查,绘制成都市名人故居地图,对哪些名人故居存在哪些问题,具有哪些可开发的方向对全社会进行公布。在此基础上制定《成都市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规划》,加强对名人故居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并邀请全社会进行监督。

    (三)深入开展对成都市近代名人故居的宣传工作

    在调研的过程中,明显存在一个特点,每个故居的游人都不怎么多。除了周边居民以外,几乎就没人知道故居的存在。这与宣传工作的缺失有很大的因素。当然,宣传工作不能仅仅靠政府宣传,全社会应自发进行宣传。如,当地媒体可进行一个系列的推送宣传,既利用传统的纸媒,也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的宣传,集中报道各名人故居的现存状况,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同时,在中小学课堂内开展相应的乡土课程,介绍这些名人的事迹及他们现存的故居,通过教育使得年轻一代认识到成都名人资源的重要,从而引起社会对故居保护、开发的重视。

    四、结语

    截至2017年8月3日,成都市第8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公布,共有70余处历史建筑被列入名录。然而被列入名录并不能保证一劳永逸,例如位于八宝街守经街巷道尽头的一座砖木结构的百年老建筑“红楼”(第3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就因管理不善于2015年6月初毁于一场火灾。

    成都市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不乏声名显赫的大家,对于成都市本身来说,将这些名人故居闲置,对成都市的文化将是一种资源浪费。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无暇去参观这些名人故居,缺乏商业意义的故居对旅游开发公司来说价值也偏低,这也导致了这些故居的默默无闻。但令人可喜可贺的是,年轻一代有着更丰富的信息来源,会灵活地运用网络了解这些名人故居,在全国方面,随着对名人故居保护的文献越来越丰富,名人故居的开发与保护也必将走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虽然就目前而言,了解这些故居的人比较少,但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了解,这无疑是一大幸事。

    合理的利用是对故居的保护,只有将故居利用起来,才能推动对其的保护和开发,扩大影响力,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经济的发展。最后,不管是成都本地人,还是在这里学习生活的人,都应该保留一份保护和传承这些“命途多舛”的历史建筑所承载的“历史记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