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形势下贵州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
范文 | 王龙 本文通过简述贵州乡村旅游面临的新形势,利用SEOT分析法详细分析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并基于此从科学规划、产品多元性提升、产业链延展、体验创新、人才培养等层面,为贵州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建议。 随着20多年来贵州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许多弊端也逐渐呈现,乡村旅游规划缺位、市场定位不清楚、资金和人才的紧缺、旅游产品链单一、旅游纪念品同质化等,使得许多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快速陨落。因此,新形势下贵州乡村旅游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了解当下贵州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突破其发展瓶颈,实现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一、贵州乡村旅游新形势 (一)政策引导加强 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口号后,各地政府为响应党的号召,纷纷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最佳途径之一。贵州在2015年提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发展贵州乡村旅游事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优先发展农村农业,乡村旅游再次迎来发展契机。在“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扶貧”和“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和理念的引导下,贵州在“十三五”期间势必会加强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实现贵州乡村旅游的又快又好发展。 (二)基础设施升级 2014年底贵广高铁的开通标志着贵州进入“高铁时代”,在“十三五”期间,贵州会陆续开通沪昆高铁贵州段、渝黔高铁、成贵高铁、郑贵高铁。各条高速铁路的开通后,贵州将成为中国西南各省的高铁枢纽,并和广州一起成为中国南方各省中拥有高铁线路最多的两个省份。届时,随着贵州交通新格局的形成和各种相关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升级,贵州的可进入性和旅游接待能力势必会大大加强,贵州周边省份的游客和珠三角地区的游客将会大量涌入贵州,贵州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三)数据平台建立 2014年以来,贵州省先后举办了“云上贵州”大数据年会,“云上贵州”阿里云西南峰会,及贵州大数据博览会。大数据产业在贵州得到了快速发展,贵阳在2015年2月已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区。随着贵州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和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贵州公共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贵州乡村旅游信息也得到大力宣传。 二、贵州乡村旅游业的SWOT分析 (一)贵州乡村旅游的优势分析(S) 1.自然资源优势 独特的地貌条件使贵州享有“喀斯特王国”之称,使得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在这块土地上发展起来极为困难,落后欠开发的现实反而成为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后发优势,为贵州的乡村旅游业保存了难得的生态资源和民俗资源,成为其发展的宝贵资本。 2.民族文化优势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98%。在各民族不尽相同的的生活方式中,蕴藏着历史悠久、古朴淳厚的文化传统。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有超过5万个自然村寨,这些村寨因为长久的交通不便保存着原始的建筑、服饰、语言、节庆及民俗歌舞等,多姿多彩,风格迥异。除此之外,贵州独特的夜郎文化和阳明文化也是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的原因之一。 (二)贵州乡村旅游的劣势分析(W) 1.市场调研缺位,旅游规划劣质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贵州各乡镇乡村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成为大多数乡镇的“必选曲”。然而,大多数乡镇盲目跟风,在不进行市场调查了解自身发展条件的情况下,不讲质量,不要特色,一味地模仿滥造,城市化倾向严重,不仅没有太多游客前来游玩,还浪费和破坏当地的各种资源。 2.融资渠道单一,后续资金不足 有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却没有充足的建设资金,是不少贵州乡村在开发建设乡村旅游时面临的共同困境。 3.旅游人才匮乏,经营理念落后 旅游人才的匮乏也随着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壮大逐渐凸现,高学历的旅游人才通常因为恶劣生活环境或者因为考虑将来子女的教育问题,都不愿来乡村工作。 4.活动内容单调,文化挖掘不深 大多数贵州乡村旅游的主体活动仍然是以乡村观光、垂钓、农家乐以及民俗演艺为主,而没有真正地挖掘深厚的文化资源和农业旅游资源,不符合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旅游转变的大趋势。 (三)贵州乡村旅游的机会分析(O) 1.政策支持 2015年7月9日,以“美丽乡村让多彩贵州更加精彩”为主体的第十届贵州旅发大会在安顺屯堡顺利召开。大会倡导建设美丽乡村,走特色旅游的发展之路。十九大还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贵州的乡村旅游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2.互联网(大数据)+高铁 随着2014年贵广高铁的开通以及即将开通的沪昆高铁贵州段,贵州正式走入高铁时代。高铁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游客就会进入贵州。因此,贵州乡村旅游事业势必迎来新一轮高峰。除此之外,随着大数据平台在贵州的建立,贵州一跃成为全国发展大数据省份的前列,不但迎来了高铁时代,同时也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因此,“互联网+高铁”的时代,定会助推贵州乡村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贵州乡村旅游的威胁分析(T) 1.异地文化的冲突 在乡村旅游活动过程中,乡村人民不可避免地会更多趋向于追求与他们不同的异地文化生活方式,而游客们追求更多的又是回归自然的淳朴与宁静。在这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上,异地文化的冲突将会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威胁。 2.相邻省份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更加成熟 云南有名的古寨古镇较多,民族味道浓烈,使得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有一种云南情结,想要到云南一游。四川是中国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四川的农家乐早已响彻全国,所以其乡村旅游事业也发展得不错。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贵州相似,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使其乡村旅游事业一直长久不衰。相邻省份成熟的乡村旅游事业是贵州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的又一大威胁,能否树立良好的品牌将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三、贵州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策略 (一)科学规划先行 想要实现贵州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首先,要在投资项目前进行完备的市场调研,分析市场需求,并进行详尽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最后才决定是否投产。其次,在资源都是有限的情况下,要分先后顺序、轻重缓急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让城市带动乡村,让先富带动后富。通常情况,环城市带乡村和名胜景区周围的乡村都具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地理区位,所以应先考虑发展这些地区的乡村旅游,等这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就可以再以它们为核心向四周辐射。要与周围地区的乡村旅游形成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让贵州乡村旅游产品散发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特征,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體验需求。 (二)内容多元提升 想要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首先要做的是丰富产品的内容,使乡村旅游从单一的村寨观光、简单农事体验发展,成为以休闲度假、康体疗养为主的多元化乡村旅游产品。例如,游客可以购买树苗、鱼苗、花种、菜种、果种、草药等交托村民照管,必要时可配上远程监控系统,游客既可在异地观察自己植物的生长情况,又能在闲暇之余前往村寨采摘蔬果花草,即使不能到场,也能通过物流接收。同时,应该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参与度和体验性,实现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升级,在保持旅游产品原有乡村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增强产品的知识含量,让游客乐在其中,延长停留时间。 (三)产业纵深延展 乡村旅游产业链纵深延展就是要以乡村旅游业为核心,协调融合相关产业,形成从生产到销售旅游产品完整的产业链,促使乡村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实现旅游收益的最大值。乡村旅游升级发展不单只依靠深挖乡村文化元素和民俗风情元素的旅游价值实现,还应重视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发展旅游商贸、文化娱乐业、电子信息服务业的附加值高的产业。同时,还可以横向将旅游与家禽养殖园、蔬果园、花草园艺、经济作物场等结合起来,发展综合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吸引旅游者进行“食、住、游”的同时,塑造绿色生态的粮食蔬果、花草树种、家禽药材等相关农副产业品牌,建立异地供销网络,带动相关农副产品包装、物流、推销等业态的共同发展。 (四)产品体验创新 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任何产业都想依托互联网,实现自身的升级创新,乡村旅游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好这样的契机,将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目前,乡村旅游产品的线上包装、宣传、促销及相关纪念品的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未来依托互联网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创新值得大家共同探索。未来乡村旅游开发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及各种手机应用APP,使游客借助DIY的方式,亲自参与到旅游活动的设计中,同时可以运用VR和AR技术让游客深度体验难以触及的旅游实景,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出各式各样的个性体验项目,还可以达到大规模的宣传效应。 (五)从业素质增强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不断激烈,旅游人才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有时甚至扮演着左右竞争结果的角色。首先,乡政府和旅游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让旅游专业学生可以定期来乡镇给它们做市场调研,同时可以请专家给当地旅游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以此拓展管理人员的眼界,提升当地的管理水平。其次,可以通过对一般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从业素质和服务意识,让旅游项目具备的体验性无形地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再次,降低学历要求,旅游企业如果招不到高学历的旅游专业人才,可以转向招旅游专科生或者旅游中专生等,这些新生力量同样有助于乡村旅游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