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分类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理论 |
范文 | 路萍 张娟 构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分类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相关的理论作为支撑。科学的理论可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提供合理的依据,其也是对人才培养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涉及多种理论,就本文而言,相关的基础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点。一、能力本位教育理論 (一)产生 基于能力的教育理论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后来,这一理论逐渐传播到欧洲、亚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并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人们对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有了新的认识。这种教育理论已成为世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引入中国。 (二)基本内涵 能力本位的教育(CBE)基于专业工作职责的需要,并确定设计培训目标的能力目标。设定时,可聘请校内外该行业的专家一起讨论,按岗位群的需要,逐层分类,明确培养目标。之后,依据这些能力目标,设置课程、配备教师、组织教学,进而评估效果,检测教学是否达到目标能力的要求。 (三)基本特点 第一,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核心:分析和评估职业能力,每种职业能力是由若干项综合能力组成,而每项综合能力又是由若干项专项能力组成,每项专项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知识、态度、经验(活动领域)和与工作相关的反馈(评估和评估领域)。在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建立评估标准等。 第二,以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分析职业能力、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因为其各自要达到的标准不同、考核方式也不同,所以一般都是通过课程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考核,故采用模块化课程教学。 第三,以学生自主学习与管理为要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以便学生在学习之前清楚地了解自己所需的相应能力和标准,并使用这些能力标准进行自我管理和评估。 第四,以个别、多样化教学方式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设计个别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提升他们各自的能力。 (四)基于能力的理论和“分类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本位理论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而每一专业又有多种职业方向和不同能力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同样如此。近几年,社会的发展变化,致使职业教育正在遭遇结构性的调整,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凸显,面对横向与纵向职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分类培养人才是当下之需,旅游管理专业“分类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思想。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一)产生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在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中叶费尔巴哈首次提出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是真正人本主义思想的开端,直到20世纪中叶,在人文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它已发展成为美国普遍存在的教育趋势,进而波及到全世界。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改革开放的深入,致使一些教育学家开始寻求教学改革的方向。探索和学习西方人文教育思想是职业教育讨论的重点。 (二)基本内涵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特别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主要包括关注情绪、信心和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主观能动”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组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自由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我发挥最大化。人本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培养与时俱进的、能适应社会变化的、学会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学生,使学生既能形成完美人性、又能充分发展潜能,以使其达到完善的自我实现。 (三)基本特点 1.强调以人为本。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动机、需求和能力,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将学习视为一种享受。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正确引导他们学习知识和经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体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人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自由发展,将人的潜能充分释放,以达到自我实现。 2.强调基于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教学。教学中主张认知、情感和意志相结合,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还要看到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在教学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体验他们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尊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精神发展。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出人性化,将情感、艺术、道德等教育作为重要教育内容,此外,利用教育方法、经验教育方法、教育法以及其他教育方法,让学生自由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创造力。 3.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自己变得更好。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倡导的是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能体现真诚对话、思想共鸣、情感沟通的关系。在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地位和个性上是平等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有真诚的情感,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并赞美学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快乐地学习,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4.倡导学生自我评价及对其个性化的评价。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考核。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倡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个性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是纵向评价,进行自我分析,看自己的学习是否比以前有进步,是否实现预期目标,据此来预测未来的学习方向,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使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评价,把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相结合,可以将生生相比,也可将同一学生现在和过去相比,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发展。 (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分类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可是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特征且需求各异,这就要求教育教学也要按生所需,满足不同个体需求,分层分类进行培养。所以,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类培养,构建“分类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具有针对性的创新改革。三、体验性学习理论 (一)产生 体验性学习来自英语outward-bound,这是英国管理者和企业家的一种管理培训形式。体验性学习理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学校学科领域是在美国,当时美国的一些教育心理学家们大力提倡的“经验学习”,实则就是体验性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将体验式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世界各国也开始效仿。20世纪末,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开始进行跨世纪的教育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体验性教学理论的活力。 (二)基本内涵 体验性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生在重复演化的实践中学习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生活和工作实践与学习者体验的冲突对学习者的刺激最强,这时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达到最大化,从而使进行自我学习、实践,习得知识经验。运用在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理论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学习,独立选择学习内容,享受学习过程,领悟态度和情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自己。 (三)基本特点 1.积极主动学习。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学生只需要集中精力傾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就是被动接受知识。体验性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应发挥主动性,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可以使其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习得知识和技能,这种体验和感受对学生来说印象深刻,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的知识也非常牢固。 2.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性学习理论主要强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传授的知识融于兴趣情境中,创造一些娱乐项目,使教学富于情趣,吸引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充分发展他们的知识、情感和技能。“寓教于乐”,就是教师创造和激发学生的乐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体验乐趣并学会知识。 3.学以致用。体验性学习理论强调“学以致用”,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时,学生的身体、感觉、思想和行动都参与其中,既动手又动脑,这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效果。 4.突出情境性。体验性学习理论强调情境教学,即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通过个人练习获得的经验。情景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要依据学习内容、目标而设立,也可据学生个性特征、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情景的设置,既要寓教于乐,又要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以致用,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引发他们的思考。也可以使学习者将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应用到实践中,以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四)体验性学习理论与“分类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 体验性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真实体验、亲自实践,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目的是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求知欲,以使其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体能力和素质。旅游管理专业“分类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正是考虑到学生个性特征、能力和情感等均存在着的一定差异而提出的,该模式强调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将学生分类置于不同的情景中,使其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来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分类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了应需而设。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