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目的论视角的旅游翻译教学研究 |
范文 | 石磊 倪筱燕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组建为文化和旅游部,文旅融合趋势将进一步加强。旅游翻译在中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推动高校旅游翻译课程建设,提升旅游翻译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以无锡各景点英文解说为实例,分析当下旅游翻译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该课程质量提升对策与建议,以期全面促进旅游翻译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生在旅游实践工作中更好地传播中西文化。 一、旅游文本的特點 “旅游英语”翻译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即用于旅游行业的英语,为旅游提供服务的英语,满足旅游推介者的宣传目的和潜在游览者获取信息的目的。旅游文本是一种应用文体,主要目的是对旅游景点以及旅游目的地的介绍,其主导功能是为了吸引游客,激发他们对景点的兴致。伍峰指出“从整体上来说,旅游文本具有以下特点: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信息量大,又不失文学性、艺术性、宣传性和广告性。”人们在翻译旅游文本的时候,务必要将旅游信息生动形象的介绍给目的语读者,从而达到吸引旅游者的目的。因为翻译旅游文本须遵循旅游文本的功能和目的,迎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与审美需求。 二、旅游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英语教学,轻文化挖掘 教师在旅游翻译课程的教学中,较多的关注英语教学层面,忽视对旅游及文化层面的关注。以英汉翻译为例。 According to local historical records, the land at this site was granted to Hang Yun , a Tang Dynasty general by emperor Li Shimin,the second emperor of the Tang Dynasty,for his service and contributions in the army after following the emperor for many years to conquer all the land under heaven.(选自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 本句含有多个语法层次,属于英文中的长难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从单词和语法两个方面来进行翻译教学。第一步,划出句子中,如records、general、conquer等生词,做基本的单词用法讲解。第二步,讲述翻译长句的技巧,首先需要先找出主句的主谓宾the land was granted to Hang Yun,其次根据句子中的状语、定语、介词,划分句子的层次结构,最后根据句子的层次调整句子翻译顺序,使其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其翻译如下。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这块土地是授予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大将杭恽的,他在军队功勋卓著,跟随李世民征战多年,平定天下。 而事实上旅游翻译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词句翻译之上,需要向学生讲述与此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就本句而言,可对隋末起义、大唐崛起、李世民与杭恽之间的故事等要素进行拓展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可以使其掌握翻译的技巧与策略,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二)中西文化对比讲解不够 在旅游翻译课堂中,教师存在着“就句子讲句子,就文章讲文章”的情况。缺少将文本中的文化信息放到整个全球大背景下,进行中西对比讲解的意识。正如伍峰指出,旅游文本是一种应用文体,主要目的是对旅游景点以及旅游目的地的介绍,其主导功能是为了吸引游客,激发游客对景点的兴致。旅游翻译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传播中西方文化,当文化交流的使者。因此在实地宣讲中要注意中西文化对比,以下句为例。 We are now in a pavilion known as Yu Bei Ting,meaning imperial stele pavilion. On the stele,we can find 4 poems written by emperor Qian Long of the Qing Dynasty on his first,second, third and fifth trips to the area south of the Yangtze.(选自锡惠公园导游词) 翻译为“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御碑亭。在御碑上,我们可以看到由清朝乾隆皇帝在他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次下江南时所题写的四首诗。” 就翻译而言,该句并不需要太多技巧。但该句中的文化信息却有很多,如清朝、乾隆、乾隆下江南。乾隆皇帝曾七下江南,因此,在江南景观中,这一历史背景是不可获取的文化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讲解乾隆皇帝下江南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把乾隆统治的60年放入整个全球历史的大环境下进行讲解。乾隆王朝是中国由盛转衰的开始,也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顶峰。而他在位的1735-1795年间,西方世界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独立战争打响与美国的建立、法国大革命等。通过中西时空对比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明白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并进行反思,从而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方式较为传统,缺少师生互动与实地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强调阅读与笔译等输入环节,忽视口语表达与口译等输出环节。旅游翻译是以英语为载体来获取具体的旅游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工作之中。因此,旅游翻译课程更应该走出教室,在景区中边游览边讲解边翻译。每到一处景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现场翻译,就学生讲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旅游翻译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地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锻炼学生英语输出能力,及时发现讲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相关的旅游文化。而在现实课堂中,几乎没有院校会对该课程采用实地教学的方式。 三、旅游翻译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 首先,旅游翻译课程以翻译理论为指导,以旅游文本为内容。从其属性看,该课程更偏重于英语专业类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与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学生自身的历史知识、文化知识也相对匮乏。 (二)教师层面 首先,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旅游翻译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毕业于英语专业,其英语综合能力良好,而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在课堂教学中偏向于传统英语课程的教学,注重文本中单词及语法的讲解,而忽视对文本中历史及文化的介绍。在旅游翻译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关注语言知识本身,更应该重视文本中的文化知识。其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校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由于缺乏在旅行社一线工作的带团实战经验,所以在旅游翻译教学中只能从教材出发,重知识而轻应用,无法引导学生将旅游翻译融入到旅游实践工作中。 (三)课程设置层面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多以经济、管理类课程为主,文化语言类课程较少。除了大学英语外,英语类课程数量极其匮乏,开设翻译理论课程的高校更是寥寥无几。旅游翻译需要以翻译理论为指导,英语综合能力为载体,文化知识为背景,进行三位一体式的教学。 四、旅游翻译教学质量提升对策与建议 (一)运用相关翻译理论指导旅游翻译教学 1.理论指导 彭萍指出,“旅游英语”翻译属于有专门用途的英语,即用于旅游行业的英语,为旅游提供服务的英语,可以实现旅游推介者的宣传目的和潜在游览者获取信息的目的。因此,课堂效果与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为相关工作者进行旅游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目的论起源于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由汉斯·弗米尔提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第一法则的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的主要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根据弗米尔的分析,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比如赢利)、译文的交际目的(比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比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目的论有三大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从属于目的法则,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翻译过程中译者所要达成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目的语读者阅读旅游文本的目的就是想了解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从而前往我国旅游。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旅游文本时,必须以目的语读者的目的为第一准则,译文要考虑到译文受众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 2.实例分析 第一,增译法。例1:泰伯奔吴开创了千年文明,民族工商打造了百年繁华,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则引领了苏南模式,形成了“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独特城市精神。(选自无锡概况导游词) 译文:Tai Bo,the founding father of Wu Culture,created thousands of years of civilization.National industry and commerce created a hundred year of prosperity;The emergence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led a southern Jiangsu pattern, which formed the unique city spirit of"To be integrity and pragmatism,forging ahead with harmony". 该例中增译了“the founding father of Wu Culture”,“founding father”这一词在英语文化中意义重大,一般指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文明的缔造者,并对这一国家及文明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增译这个词,告诉译语读者泰伯奔吴来到了我国现在的江南地区,开创了吴文化,随后才有了无锡后世的一系列繁荣。 例2:三国时期,马谡拒谏痛失街亭,直接导致魏将司马懿引军15万向诸葛亮的屯粮重地西城蜂拥而来。(选自无锡三国城导游词) 译文:Ma Su refused his subordinates suggestion and then lost Jie Ting-an important military fortress, as a result,Sima Yi,a general of Wei, led 150 thousand army to Xicheng which was an important city grain storage. 该例中增译了“an important military fortress”如果仅对地名“街亭”进行音译,那么译语读者无法理解为何街亭失去会直接导致司马懿率15万大军奔向西城?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出祁山,派马谡镇守街亭要道。街亭是通往长安的要道,进可攻,退可守,是重要的军事堡垒。因此,翻译者要将街亭的重要性增译出来。增译信息的目的是将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传递给译语读者,从而加强译语读者对原语文化的理解。 第二,省译法。例:自古长三角区域多有兵将枭雄和豪侠之士,轻死易发,视死如归,向有“侠义轻生”之称,加上统治者的大力倡导,唯武是则,便必然会造就一批悲歌慷慨的伏节死难之士,比如专诸刺吴王僚。(选自无锡概况导游词) 譯文:Because numerous heroes and swordsmen were inhabited in the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rulers advocated force,so dare-to-die soldiers emerged in large numbers like Zhuanzhu who assassinated Liao,the king of Wu. 汉语中意思相近的词常会重复出现,以增加内容的生动性,而英语注重逻辑,忌重复累赘,因此翻译者在汉译英时可以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例1中“轻死易发,视死如归,侠义轻生,歌慷慨的伏节死难之士”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译为“dare-to-die soldiers”敢死之士,即可将上述词语的意思全部表达出来。 第三,意译法。例1:一番叫阵后,吕布出城迎战。他手持方天画戟,坐骑赤兔马,英武非凡,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选自无锡三国城导游词) 译文:Lv Bu,a general who enjoyed the reputation of"the best general of the best",looked so valiant and handsome holding a halberd and ridding a red horse.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指的是吕布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军。如将该句直译?如果翻译为“Lv Bu of the people,Chitu of the horse”必然令译语读者非常困惑,同样,赤兔这个形象还需要进一步向读者解释。廖七一指出,“富有民族性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但是,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的语言间的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现成的、完全对应的表达。”因此,可将原文意译,翻译为“the best general of the best”。 例2: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使得民不聊生。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选自无锡三国城导游词) 译文:During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people lived on the edge of starvation as the court corruption and continuous famine, which drived the people to rebellion. 如直译为“If government forces people to rebel,they will have to rebel.”会显得很奇怪,世界上没有任何政府会逼着民众去造反。夏康明、范先明指出,在导游词的英译中,译者常常需要删除原文中一些对外国旅游者来说多余的信息,删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些重复的词语、行话、术语、诗歌、高调的话语和华丽的辞藻,这样,可以使译文重点突出,更加简洁明快和简明扼要。例2采取简译的办法,翻译成定语从句,与前半句形成因果关系。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了解到,在旅游文本中,往往存在大量具有中国特有含义的词汇、句子、俗语,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与其对应的词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准确地对文本中的文化信息进行翻译。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可通过增译、省译、意译的方法,将旅游文本中的信息翻译出来,教师在课堂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翻译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对旅游文本的翻译能力。 (二)中西文化对比立体式教学,促进学生知识全时空理解 根据目的论得知,旅游翻译的目的是让译语读者准确理解原语中的信息及文化内涵。在教学中,可以将旅游文本中的信息同时放入中国与西方两大时空背景之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对该信息有全面、立体的理解。以下文为例。 秦燿是寄畅园的第三代园主人。在万历年间被罢官回家后,他转向研究道教,并专注于山水布局的设计与打造。(选自无锡寄畅园导游词) 译文:Qin Yao,the third owner of Jichang Garden,was dismissed from office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Wan Li.After that,he turned to the Taoism,and concentrated on the design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万历统治时间最为著名的就是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后,万历皇帝从最初的勤政爱民转为废朝,废朝时间长达28年之久;同年,戚继光、海瑞相继去世。明朝的衰败由此开始。而西方,1587年西班牙率领无敌舰队向英国开战,但最终在1588年战败于英国,日不落帝国自此崛起。一个走向衰败的王朝与一个即将走向巅峰的帝国间的对比,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起学生兴趣,而且可以指导学生将文化对比融入到旅游文本翻译的实际工作之中。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课程教学方案 我国高校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课堂从教,缺少在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高校应大力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一是引进来。从企业中引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人才,以补充教师队伍,特别是引进旅游行业中经常带领外宾旅游团、从事外宾接待工作的资深导游。 二是走出去。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引导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一线工作,理解企业文化,提高专业技能,从而将实践与理论结合。 三是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双师共育。学校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参与企业的横向课题,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教学和专业实习等质量标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在教学计划与课程建设中应增加实地教学学时。以旅游翻译课程为试点,在课程学时的安排中设置相应课时,组织教师与学生前往景区进行实地教学,教师在景区中直接向学生讲授该景点的文化知识,并让学生现场进行翻译,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地训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实际演练中提高旅游翻译实践的能力。 校企双方各自发挥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为企业今后人才的输送奠定基础。此外,还可以授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这样一来,既能填补教师实践技能的空白,更能使教师利用其专业技能改进教學方法,融入课堂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五、结语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文旅产业需要更多优秀的旅游翻译人才,这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迎合文旅融合新时期的要求,升级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旅游翻译课程建设。本文分析了旅游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翻译理论指导、文化对比立体式教学、双师型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为旅游翻译教学质量提升献计献策,为满足旅游经济发展实际人才需要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无锡太湖学院商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